长清归德土屋村土屋村,济南长清的“世外桃源”!

沿220国道南行出长清15公里,到了归德镇坦山,再东行2公里有一处古老的村落,便是土屋村。全村有300多户,1200多人口,有赵、王、曹、胡等姓氏,其中以赵、胡两大姓为主。 土屋村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有着祠庙、楼阁、古桥、族谱
原标题:土屋村,济南长清的“世外桃源”!沿220国道南行出长清15公里,到了归德镇坦山,再东行2公里有一处古老的村落,便是土屋村。全村有300多户,1200多人口,有赵、王、曹、胡等姓氏,其中以赵、胡两大姓为主。土屋村是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有着祠庙、楼阁、古桥、族谱碑、摩崖造像等古文化遗址等历史遗存;村子四面青峰隐隐,大石门、小石门、赵化山等诸峰拱卫映带如画;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古遗迹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和学者。土屋村没有传说,只有历史。村里的老人说,聚居源头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但是从何迁来、如何落脚几乎无人知晓。即使是立于村口处的碑志,对村子的历史溯源也只有寥寥数语,“明初曹氏来此定居后修一小楼,村以楼名命名曹家楼。清乾隆年间,曹氏乏嗣,原居古岗窑洞的人们迁居该村,更名土屋。”因为毗邻山峦,村里地势高低不平,历史上的土屋村人便依地而建,在土坳子里凿洞而居。挖一截四五米深的大洞,就近取山上的石料使顶子成拱形,用石头垒墙。屋顶上面就是路,该种树种树,该走路走路。这种建筑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祖祖辈辈继续着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古村众多的名胜和古老建筑亟待保护和开发,古屋规模恢弘,结构完美堪称济南民宅建筑的瑰宝。在土屋村中央的一条街西侧,有一个石门,门框是石头的,门楼的上方有一圆形的空,是有人叫门,不知来者是谁时,家里人打开小门进行观察的,相当于现在门上的“猫眼”,古村充满一种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大街西侧紧邻的一家,整座院子全部用规整的石块修建。院落大门有两层,上层原来是存放粮食及其他物品的储物间,对外开有一扇圆型窗户。圆型的窗户与方型的大门互相衬托。大门上的腰枕石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其中左侧腰枕石雕刻的是西洋钟表的造型,而右侧则雕刻着中国传统的太极八卦图。两个腰枕石的雕刻内容一中一洋,构思巧妙,特别是西洋钟表的图案更彰显出深居偏僻山村的院落主人对外界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接受。在这座院子南面有一条胡同,胡同口有石门框,大门没有了,胡同路面是用石头砌成的。这就是土屋村的赵家大院,是归德镇闻名的大地主的宅院,里面有五处宅院,都是20米见方的四合院。其中一栋,住着68岁的赵福进和65岁的赵福银兄弟俩。这栋宅院颇为讲究,屋墙、院墙的用料,并不像一般窑洞土屋那样七零八落地摞在一起,而是用齐整的石块规矩砌成,纹路以显美观。屋顶上有六个大石水流子,门楼两边雕刻五只蝙蝠,寓意“五福捧寿”,还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组成的“四季花”。这些花纹全是工匠用钎子和锤子一点点刻成,纹路繁复,可以窥见当年村里大户人家的生活。门口有一块一米高、半米见方的石头,上面凿有一个孔,这是拴牛石,在院子里的东屋石墙上,有两个凹槽把手,这是以前拴马用的。在院子里还放有一个石盆,直径80厘米,盆深30厘米,石盆底部有一个圆孔,是放水用的。整个石盆下有一个圆形底座,直径有30厘米,与大盆是一块石头。在土屋村北面的街上还存放着一个上马石,高一米,有三级台阶,是先人蹬石上马用的。在关帝庙边,存放的一个石臼,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是村里人捣粮食用的。石臼、石碾在村里各个角落有十多盘。在村子中央还有一座关帝庙,修建于大清同治十二年蒲月,即公元1874年5月,庙坐北朝南,高2米,前面是一块长宽各1.2米的石头,之间是一个高45厘米,宽30厘米的孔,当作关帝庙的庙门,庙门左右两侧刻有对联,由于年代已久,已模糊不清,左侧“大清同治十二年蒲月”的字迹可清晰辨认。据说,最初里面供着关羽的铜像。土屋村东是一条峪谷,具有长、秀、奇、清、灵、野、神、险、幽的特点。溪流、峡谷、原生态的自然山村构成了该村的自然资源要素。进入峪谷,犹如融于大自然;山清水秀,花香鸟语;登高望远一览无遗,山景、石景相映衬,十分壮观。走出峪谷,展现在眼前的是马山和双泉山庄,一条峪谷连接了归德镇和马山、双泉三个镇,“公鸡山头啼鸣,一啼叫三镇”。在土屋村东南云头山与赵化山的连接处有一处摩崖造像,造像是单体释迦牟尼像,依陡峭山崖凿成,高1.40米,宽1.45米,距地面2.30米,螺髻,身着袈裟,趺坐,两手扶膝,无衣饰,作禅定状,佛像高越,为浮雕像,造型深厚,技法刚劲,为唐代作品,佛龛依山体凿成。前立两石条,上盖一板。佛龛左上方石崖上有重修题记两处,其中一处记载为明代万历年间。这个藏在山里的老村子却依然民风纯朴。土屋村是个民风淳朴,行善积德的古村,一个崇尚以德为重忠厚待人为荣的古村,谦谦君子之风,古今传承。土屋村保持着良好的原生态面貌,古树葱茏,绿色婆娑。村中幽静安然,环境秀美,置身其中,宛若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综合济南时报、民间考古博客、长清生活在线来源:齐鲁长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D5Ka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