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患者最终都会得血栓吗?如何预防?心血管医生告诉你_风险_心室_心房

#房颤患者最后都会得血栓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的患者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逐渐增多的血栓相关的并发症,比如脑梗死、肢体动脉栓塞。脑梗死大家可能听说的比较多,就是因为血栓堵塞了脑部的动脉是脑细胞缺血坏死产生功能障碍,比如说出现偏瘫

#房颤患者最后都会得血栓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房颤的患者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逐渐增多的血栓相关的并发症,比如脑梗死、肢体动脉栓塞。脑梗死大家可能听说的比较多,就是因为血栓堵塞了脑部的动脉是脑细胞缺血坏死产生功能障碍,比如说出现偏瘫、口角歪斜、声音嘶哑、神志异常甚至危及生命等。而肢体动脉栓塞呢?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就是通往下肢、上肢的血管堵塞了,引起缺血、疼痛、坏死,严重的需要截肢。那问题来了,房颤是什么?是不是房颤的患者最终都会得血栓?该如何预防?我们来了解一下。

1、房颤是什么?

我们的心脏在解剖学上分为心房和心室,心房又有左心房,右心房,右心房,心室又有左心室和右心室,正常情况下,每一次的心脏跳动,心房和心室基本上是同步的,而且是1:1,也就是说心房跳动一次,会把这个信号传到心室,心室也几乎同时跳动一次。

当发生房颤的时候,心电信号在心房里面打转,心房跳动的频率非常快,可以达到450~600次每分钟,而且是小幅度的跳动,像是在“颤动”,所以叫做房颤。当然这些心房跳动的信号并不是每一次都会传递到心室,所以心室跳动并没有那么快,而且这种信号传递有时有有时没有,所以心室跳动变得不规律,因此我们医生心脏听诊、摸脉搏和心电图检查的时候就可以发现心室跳动是紊乱的、毫无节律的,而且有强有弱。

2、房颤的患者最终都会得血栓吗?

前面说过房颤的患者心房跳动频率非常快,幅度非常小,因此心房里面的血液流动是很缓慢的,这样子就为血栓形成制造了一个条件。当然,最终会不会形成血栓因人而异了,还和年龄、性别、血液是否高凝、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心衰、是否有糖尿病等多种因素相关。有些人血栓的风险高,有些人血栓的风险低。所以说,房颤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房颤都会血栓的。

3、房颤患者该如何预防血栓?

形成房颤的原因有多种,房颤并不是不治之症,有些原因是可以解决的,比如说有些人是因为因为心脏瓣膜疾病引起的房颤,当心脏瓣膜问题解决了,有一部分人房颤就好了。房颤出现的时间比较短,有些可以通过药物复律,有些需要做电复律,甚至部分患者需要做射频消融手术。前面讲的这些,都是为了把房颤消灭掉,变为我们正常的窦性心律。如果能恢复窦性心律,那自然就和血栓说拜拜了。

但是,有很多房颤是无法消灭的,或者即使消除了也会复发,也就是说我们要和房颤长期共存,那这时候我们就该考虑预防血栓的问题了。预防血栓,说白了就是服用抗凝剂,抗凝药的作用就是为了降低血液的凝固性,当然,与此同时就有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比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所以说抗凝药是把双刃剑。既然是有利有弊的东西,我们就有必要去筛选出哪些病人是比较可能血栓的,哪些是血栓可能性低的,让血栓风险高的人服用抗凝药,血栓风险低的就不必了。这可是个技术活,不能自我感觉到,需要经过专业心血管医生评估。

抗凝血的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抗凝药,叫做华法林,作用很确切,价格低廉,但是需要定期抽血监测,而且出血风险相对高;另外一大类就是新型的口服抗凝剂,比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效果也不错,出血风险相对低,缺点是价格贵。

总结,房颤患者是有血栓的风险,风险高低因人而异,但房颤决不能和血栓直接划等号。让房颤的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是预防血栓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有时不能如我们所愿,给高血栓风险的患者服用抗凝药可以大大降低血栓风险。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j2rkZ4bj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