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泥巴捏一座城这是一座泥巴垒成的古村落,千房连成一片

城子,云南泸西的一座古村,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鲜为人知,却很独特。这个古堡式的村落中千余间彝族“土掌房”墙墙相连,彝族人家聚居于此,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远离那些繁华喧嚣和那随之而来的商业气息,仍保留着古村落应有的原始宁静。 土掌房
原标题:这是一座泥巴垒成的古村落,千房连成一片城子,云南泸西的一座古村,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鲜为人知,却很独特。这个古堡式的村落中千余间彝族“土掌房”墙墙相连,彝族人家聚居于此,过着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生活,远离那些繁华喧嚣和那随之而来的商业气息,仍保留着古村落应有的原始宁静。土掌房,彝族祖先创造的“黄土奇迹”驴友都说:“去泸西,城子必去。”因为,城子的民居总是与别的村落大不一样。在这里有一种名为“土掌房”的建筑样式,由黄泥土垒砌,一座连一座,层层相叠,错落有致的伫立在200多米高的飞凤坡上。这些“土房子”表面上看似粗糙,经不起雨水的侵蚀,其实,城子是外表粗犷,内心细腻。因为在建造土掌房时,用当地黏土反复舂打、压实,层层堆叠,非常细密。即使木头坏了,换一根也不碍事,就算漏水了,压上一层泥,一切安好!经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最古老的已有数百年。相传,彝族白勺部的先民们用一棵树的枝叶在这里搭建了24间土掌房,住下了24户人家,渐渐地,他们感受到居住在土掌房里冬暖夏凉的好处,从那以后便定居下来,生生不息。直至明朝土司“昂贵”在这里建起了土司知府,使土掌房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形成府城格局。如今,城子古村的土掌房依旧保存完整,1000多间土掌房,上下左右相连,村内巷道交错,整个村子就像一个立体的迷宫,又宛如一座浑然一体的城池,“城子”的村名也便由此而来。你之房顶,我之庭院彝族土掌屋层层叠落,不少土掌房的房顶连缀在一起,形成长达数十米上百米的平台,造就了城子村“你家屋顶,我家庭院”的建筑特色。从山脚第一户人家进去,前一户人家的楼顶,即是后一户人家的庭院。穿过庭院,七弯八拐,上几道青石板铺就的石梯或者松木板搭就的木梯,就可以神出鬼没般进到另一户人家。如果兴致大好,甚至可以穿越到山顶上的民居,如此神奇的建房格局,真可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总是会让人想起《地道战》里那些四通八达的地道。既是屋顶,又是通道,也是晒场。在土掌房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有一个个矗立在房顶上的圆形围子。这些用竹子编成的高围子,是当地人民用来储藏玉米棒子的简易仓库。简陋的围子紧紧包裹着里面的玉米棒子,既通风透气,还能享受阳光,保证玉米不长霉。百年来延续至今,称得上是古老又简便的智慧了!城子,远山里的古朴村落因为少有外界打扰,城子至今还古风犹存。它在泸西这片土地上,寂静了数百年,只想记录属于这个村落的故事和过往。老人悠闲地聊着天,孩子追逐嬉戏,随时随地都能串门,邻居家晒干的玉米棒子在风中摆动,耕完地回来的牛,驮着器物的马……若不是看到巷道里历经沧桑的石板路和岁月侵蚀的黄土墙,一定会误以为时间又回到了数百年前。在城子,有人说,屋顶其实已经替代了村子里的道路,人们可以一年365天都待在屋顶上。或许,这些不可复制的美好,就是城子古村的一代代村民们舍不得离开的缘由吧。来源:云山四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APJW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