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叫什么然?&群体免疫、皇室新闻、脱欧…总是出其不意刷屏的英国,下一站去穿越奔宁山脉吧

刚刚新冠病愈的英国首相鲍里斯 以飞扬不羁的头发为英国添置了最新的标志物, 再加上女王的讲演、生日、登基纪念日、 然后是她三位皇重孙的生日, 始终让英国保持着社交媒体的热度。 你可能没注意到还有一件事在悄悄流传, 那是一位100岁

原标题:群体免疫、皇室新闻、脱欧…总是出其不意刷屏的英国,下一站去穿越奔宁山脉吧

刚刚新冠病愈的英国首相鲍里斯

以飞扬不羁的头发为英国添置了最新的标志物,

再加上女王的讲演、生日、登基纪念日、

然后是她三位皇重孙的生日,

始终让英国保持着社交媒体的热度。

你可能没注意到还有一件事在悄悄流传,

那是一位100岁的老爷子、二战老兵决心

在生日那天在后院走100个来回,以此为NHS筹款,

他没想到的是,

他借助助步车坚持的样子,不仅使他收到了

包括女王的生日贺卡在内的14万张贺卡,

也让他筹到了3000万英镑的善款。

英国就是这样用意料之中和

出其不意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英国,在我的旅行中充斥着矛盾的记忆。

疫情简报

从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提出基于R0值得出感染60%人口的“群体免疫”理论,到查尔斯王子感染,首相鲍里斯感染、进ICU再病愈,女王在温莎堡发布讲话鼓励民众,一时间气氛堪比二战,表现丘吉尔战时应对困局的电影《至暗时刻》一词屡被提及,勇气和人性的良善也被激励起来,人们为感谢NHS鼓掌并捐款,而死亡率依然高达14%左右,战斗还在继续

博物馆 最慷慨

英国在普及知识方面的慷慨有目共睹,大多数公立博物馆的常规展都带有公益性质,比如伦敦的国家画廊、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泰特美术馆等都免费开放,入口处有捐款箱,但囊中羞涩的人可以毫不犹豫地进去,所有想学习的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博物馆基本都要收费,大方点的如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每天闭馆前会提供一段免费参观时间,而在意大利,甚至在博物馆里拍照的权利也要购买。

英国曾是日不落帝国,数百年的富裕和强大积累了世上一流的藏品,去英国逛博物馆是很划算的,面对那些来自全世界的珍贵艺术品以及科学和艺术发展中展现的成果,与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大人物们神交,是无比幸福的时刻。

坚持 老派的价值观

《唐顿庄园》可说是批量表现了理想中的各种老派英国人,去年年底电影版再收割了一次粉丝。英国管家代表着最高的行业标准,是现实世界中吹嘘顶级豪宅必配的服务,你看那位英籍日裔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石黑一雄的早期作品《长日留痕》同样用一位英国管家的视角,可见其形象深入人心。英语里男人常被称为“绅士”,绅士风度也成了文明社会向往者的模范目标,衣着打扮、举手投足、礼仪规范,一件件都可以拿来详说,这些就不必拿时装杂志举例了吧?

然而日常接触的感受并不一定如此,虽然走进骑士桥附近名闻遐迩的哈罗德百货还能品到一点余味,但街道已变了。百年来大量的移民导致人员组成越来越复杂,与往日文化中的形象日渐疏离。抛开极端事例,平常经历有时也蛮令人感慨。某年初到剑桥心情激动,在校园内不慎踏入摆了“游客止步”牌子的区域,立即招来带着黑色小圆帽校园管家的一顿申斥,几句对不起并不能阻止对方唠叨。

又有一次去约克前事先在订房网花了不少时间相中一家风评不错的B&B住宿(当时还没有Airbnb),目的是好好体会一下纯正英式乡间早餐的“豪华”风格。然而风尘仆仆上门后发现订单被转给了隔壁另一家水平相差较远的B&B,理由是要让给连续住两晚以上的老客人,没有抱歉,其势利和无信用颇令失望。

笔记

被歧视还是文化差异?

当然文化隔阂和习惯不同也会带来某些误会,比如国内到处人多,挤车厢已习以为常,但在伦敦不行,地铁里如要跟人挤一挤,碰到粗鲁点的会出手把你从车厢里推下去,这种行径大概走遍世界也只有在英国能碰到。

伦敦

然而,世上美好和缺陷常常如影随形,冬日居家的供暖令人羡慕,任何火车站早上的一杯暖心咖啡,充满奇趣的创意,无论在演艺、服装、建筑和城市建设方面都首屈一指,伦敦西区的原创与百老汇并驾齐驱,皇家阿尔伯特大厅威格莫音乐厅(Wigmore Hall)、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是一流古典音乐家的舞台,大不列颠有繁华的城市、壮阔的峡谷和荒凉萧疏的海岸,城市留有旧工业文明的印记,郊区满眼都是整齐连绵的排屋,乡间整饬优雅的绿色草场和树林,而北方的荒蛮景象显出天涯海角的孤寂……

城里的故事如此浪漫有趣,到了伦敦要去王十字车站看一下9又3/4站台吧?要去查令街十号看一眼吧?不去海德公园附近的诺丁山逛逛恐怕心有不甘,虽然最后你能发现的无非是一片白色高级社区、若干小型时装店、旧唱片店和几条墙面涂刷成彩色的街道而已。

几代帅酷007留下的记忆,福尔摩斯和他真假难辨的贝克街221号B,有狄更斯《远大前程》里主角漂流而下的湍急泰晤士河,还有河边矗立的大本钟议会大厦以及斜对岸为纪念新千年建造的伦敦眼

所有的景象我们好像看过多次,然而你路过街头的红色电话亭呼吸着城市早晨的新鲜气味的时候,或坐上红色的双层巴士奔向目的地,或站在千年桥上360度张望,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伦敦塔桥、泰特美术馆高大的烟囱,还有碎片大厦那边一大团新生的现代建筑物,新旧并置,历史重叠,令人好奇又有如入丛林的渺小感。

笔记

英国疫情加重,学者们不由自主想到莎士比亚和他生活过的黑死病蔓延的时代,这些经历反应在多部作品中,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诈死的消息没有及时被送给躲在曼图亚的罗密欧,就是因为当时隔离措施的限制。1592-1594年伦敦处在疫情中,1593年包括莎士比亚服务的环球剧院在内的演出场所均被迫关闭,在瘟疫的限制和生活的压力下他开始写诗,从而逼着他发挥出了创作方面的天赋。

伦敦是人物和事件的沉积地。王国的历史在伦敦塔内展现,女王的王冠,历史的诡计,各种铠甲兵器、围墙、门洞、城门前断头台一样的装置,处处都有故事,听者重担上身令人心情郁滞,而一旦出城门来到散落阳光的河边卵石路上,立马会觉得地上的石块都闪亮了几分。

不妨走过古老的伦敦塔桥,到对岸的卵形玻璃罩子里的伦敦市政厅参观一番,一些公共事务的会议连游客都可以旁听。鲍里斯还是市长时,有一次正好碰到他和专业人员讨论伦敦轨交问题的讨论会,近距离看这样的会议也算难得。

笔记

从鲍里斯到书

首相鲍里斯不为人熟知的一面是做过记者,已出版过10本书。而对于书痴来说,英国是淘头版英文老书的最佳去处之一,那些犊皮本的册子有些经历了一、二百年,亲手拂过也能醉人,这种乐趣同道中人自能领会。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在《书蠹牛津消夏记》中记载了种种寻书的经历和喜悦,读来艳羡,可透过表层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英国。藏书家的疯狂始于14世纪的英国,这些散发着魔力的往事在《文雅的疯狂》中有极生动的记录,识者可追索。

牛津

牛津的标志建筑物-圆穹顶的博德利图书馆一般不对外开放,但这里亦有随和的一面,人们当然会提到和威尼斯叹息桥类似的一座过街桥的故事,区别仅仅在于把犯人变成了害怕考试的学生,不过这事颇为可疑,这里的大学生个个都该是超级学霸,除非碰到的教授更加刁钻古怪。

说到这类封闭式的窄桥,其实在剑桥三一学院后部也有一座跨河而过,走上去转头透过竖条窗看向河面,确实有被赶鸭子上架的压迫感呢。在牛津,拍摄电影《哈利·波特》霍格伍兹学校食堂的基督教会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是游人最喜欢的去处,学院真实的骄傲是这里曾产生过13位首相,食堂的内部神髓仿佛,不过电影靠电脑技术扩充了原版的空间。

笔记

读书还是购物呢?

牛津有自己的小火车站,站后不远有典型的青年旅舍,很多人来里只为专车去附近的Bicester村奥莱购物,如果只有一天时间,书香还是购物还真的不大好安排。

剑桥

大学风景还是首选剑桥,这里空间开敞,整体性格比牛津有灵气。两校每年举行划船比赛的康河流淌在校园后部,各大学院沿河排列,跨河的每座桥式样和名目各异,河边连着大片的草坪和树林,有些一直绵延到学院内部,而正面,一座座学院的门头气宇轩昂各有特色,培根、牛顿和丁尼生的三一学院是石头红砖杂砌的古堡模样,而中部国王学院的大门尤显气派,一侧国王学院教堂内部的壁上束柱和交织的伞形顶盖纤细繁复而精美,如同小号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这里的合唱团也是超一流的,每年都到世界各地巡演。

刻有徐志摩著名诗句的白色石头位于国王学院后部的路边,有心便不难看到。而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一座座方形围合性格各异的学院空间,它们保持着大学形制初始的模样,散发着800多年来的学者精神。

学院外围有些高耸的行道树树干爬满了青苔,月夜独行其下风味尤佳。疫情之中剑桥也没闲着,最近一篇发布在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将全球160个新冠患者基因分A、B、C型并溯源的文章在国内又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顺路拜访

巨石阵

更久远的历史在伦敦西南方的艾姆斯伯里神秘的史前巨石阵(Stonehenge)-索尔兹伯里石环,2008年英国考古学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建早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此地在英国人心目中颇为圣神,说不定关于人类起源和外星来客的某些秘密也藏在对它的解读中呢。

巴斯

埃文郡东部的小城巴斯(Bath)的古罗马浴场,是罗马帝国时代留下的确切遗物,1870年代重新发现后整修,柱廊环绕的大浴池位于地面层以下,至今依然有温泉水流出,去过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废墟以及赫库兰尼姆浴池遗迹的人会留下遗憾,只有来这里才能完整想象罗马人热衷的这种生活交往场景。

城中特色不多,无怪乎1801年起在这儿生活了5年的简·奥斯汀不喜欢这里的沉闷,而1775年建于城郊的住区皇家新月楼(Royal Crescent)反而比市内的教堂和广场更有特色,这是连绵而巨大的半弧形古典建筑,由30多栋楼组成,立面上有114跟圆柱,其规模之大非得亲自站在前面才能有体会,妙处在于楼前逐渐向下倾斜的整面巨型草地,既凸显出建筑物的体量又能让人在更远的下方仰视它的全貌,无边的草地更是诱惑着来客肆意奔跑一番。

爱丁堡

1603年又一次疫情爆发期间伊丽莎白女王突然驾崩,历经118年五代君主的都铎王朝走向终结,女王指定苏格兰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斯六世继承王位,他成了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英伦三岛从此统一。苏格兰和英格兰纠缠的历史在伦敦塔和爱丁堡的城堡里各有展示。

而我对苏格兰难以忘怀的物件和经历不算少,日常口舌之欲占先,当地引以为傲的单麦威士忌,高地、低地、艾雷岛、斯佩赛等产区,有着泥炭、花香等不同的风味,当熟悉的味道充溢鼻齿间,人仿佛就和产地的辽远空间产生了某种联系,那感觉就像坐在IMAX厅看《007天幕杀机》中壮阔的苏格兰山谷全景,这大概就属于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表现吧。

疫情导致所有大型公共活动和演出停止,4月1日,2020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正式宣布取消,这是它1947年问世以来的头一遭,疫情的破坏力已经超越开始时的一切想象。

这个建在7个山丘上的城市被一条深沟切为两半,一边是高处的高街和城堡,一边是低地的王子大街和连片建筑群,铁路和韦弗利火车站正建在两者间的狭长洼地里,黑魆魆的斯科特纪念塔耸立在旁,庞大而古怪。

笔记

恍如梦境(1)

某年它触发了一位游人莫名奇妙的情感,近晚的时候穿着黑色防雨长外套,走上卡尔顿山随后又因为冷雨和夜太黑离开,路过附近一座黑沉沉的墓园游荡了半天,想象自己成了蝙蝠侠,出园门却被路灯吓了一跳,他还记得不远处有一座古希腊风格的纪念亭俯瞰着城市……

当然,阳光下的爱丁堡可爱得多,可以去荷里路德公园攀登亚瑟王宝座,穿上跑鞋还能慢跑一阵子,这里能远眺福斯湾和全城,脚下不远处是天才的西班牙建筑师恩里克·米拉雷斯设计的苏格兰议会大厦,有些东西还是亲眼见到才会有脑洞大开的感觉。

格拉斯哥

我对英国最长久的记忆留在了格拉斯哥,不是因为那里有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留下的很多作品和他那座艺术学院近年两番大火的悲惨命运,而是一次以为误入仙界的奇幻遭遇。那年大雪,雾气朦胧能见度极低。饥寒交迫中走往城郊去找格拉斯哥大学,小心翼翼过了低矮的住区后周围一片苍茫,此时,空中逐渐出现几个朦胧的白色穹顶,然后是隐约漂浮着的大轮廓,走近点又出现更高耸的尖顶轮廓,仿佛凭空出现了一座庞大的神仙堡垒。

笔记

恍如梦境(2)

我喜出望外给千里之遥的家人打了通电话描述眼前的景象,因为行李丢失手头没有相机没有充电器(弱鸡手机无法拍照),天意让那一刻只能留存在脑海中。我当然心有不甘,两年后带朋友又去了一趟试图重复上次经验,然而现实中,红色的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Kelvingrove Art Gallery & Museum)远远地就出现在眼前,虽然惊艳但全不是记忆中的印象,只有那闪着金属光泽的小尖顶上还留存了一点相似。

细想一下,我第一次去对这座博物馆只有内部的印象,外部始终消失在笼罩的雾气中,是雾气和饥寒带来的轻微幻觉造就了一座天上堡垒,那更高耸的尖塔轮廓则是不远处格拉斯哥大学的塔楼

凯文葛罗夫艺术博物馆内陈列纷杂,战斗机和动物标本上下并置,还有瓦特的蒸汽机发明、麦金托什设计的家具和装饰,但最震撼的是挂在二楼环廊边上的一副《十字架上的圣约翰基督(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令人意想不到的透视角度下,神子身处黑暗宇宙却身上有光,仿佛在另一层空间俯对苍生,这是达利的杰作。

我们依旧在失去,但我们也总能寻回,此刻,战斗还在继续……

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英国是徒步者的天堂,成熟的线路很多,那是读过诗人西蒙·阿米蒂奇(Simon Armitage)的《流浪到故乡》后,便有了去奔宁山脉穿越一次的愿望,这个计划看来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了……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QDlW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