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是什么家&雕筠新品段昭南画梅兰芳的经典戏《洛神》_戏曲_人物_写意

品戏《洛神》 文/雕筠新(美国.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这是段昭南的11幅宣纸画的梅兰芳先生的经典戏《洛神》,中国文化部邀请纪念梅兰芳120周年-段昭南戏画120出梅派戏画展并由梅兰芳纪念馆收藏

原标题:雕筠新品段昭南画梅兰芳的经典戏《洛神》

品戏《洛神》

文/雕筠新(美国.海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这是段昭南的11幅宣纸画的梅兰芳先生的经典戏《洛神》,中国文化部邀请纪念梅兰芳120周年-段昭南戏画120出梅派戏画展并由梅兰芳纪念馆收藏。《洛神》是一出古装历史戏,是梅兰芳代表作之一。 它取材于一千八百年前著名诗人曹植(子建)的《感甄赋》即《洛神赋》里萧旷与洛神女艳遇一节。

画面人物展开式的构图,与浓淡墨梅花衬托主题(纪念梅兰芳),背景多为空白,人物的塑造四组在一个画面合而为一;利用水墨人物画技巧与戏画简洁写意特征的艺术手法,来表现《洛神》戏剧舞台与梦境效果,给观众视觉与心灵的震撼效果。画面多留空白,空白并非白中无物,而是意象的空间画有虚实处,利用虚实相生,无画处成妙境。冗繁削尽留清瘦,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画中人物服饰表现皆去繁杂,简约写意,往往飘飘数笔,有点、线、面,有干墨、泼墨、破墨,笔尽意无穷之境。《洛神》将舞台上的戏曲表演作为表现对象,这是戏剧本身程式化带来的艺术形式感,也是这幅画创作的个性化审美特色。

清代翼纶《画说》: 或用户淡墨先定局段然后画之.余谓独立有执滞之患,不若是用腹稿,将纸打开一看,略一凝思,布置从而为之,变化在心,造化在手。这是段昭南的写照,他作画不打稿,胸中有画,故能自具丘壑。要得腹有百十卷书,俾落笔免尘俗耳。因他懂戏、爱戏、入戏,精通戏剧文学艺术,他笔下的戏路就有三千多种,才会胸有成竹,造化在手。

戏曲艺术有着独特的、唯美的想象力,舞台服饰、化妆和虚拟性演技,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艺术词汇夸张、幽默感是中国戏曲人物画的表现特征,而人物画(工笔写意泼墨等)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人物画,在段昭南的画里这两个领域中他找到了一个契合点;戏剧的虚拟性、象征性和夸张性的表现手法和中国画变形夸张写意手法的艺术本质是一样的,他试图改变戏曲人物画和人物画的区别,用自我的审美观念看待戏曲人物画,用他自己的表现形式和中国人物画的元素来表现戏画,使戏曲人物画又具有了新的面貌。清代邵悔臣《画耕偶录云南:作画须有胆,余未能变古法,然终不肯附近时所云笔墨干净者.荆关不生,此论谁定?强调绘画者应大胆变化,《洛神》正是段昭南“大胆”个性与独特风格的代表作。

关良和高马得的作品多为小幅、斗方和插图,段昭南把传统戏画的斗幅画到丈二,又不失戏画简约写意的韵味、趣味和戏味,传承和发展了新时代的戏曲人物画。我要给他点赞!

雕筠新 於加州斗室齋

2017年2月17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mwx5MVW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