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书法笔走蛇龙写春秋——李世文先生书法赏读

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由于共同爱好书法的缘故,使我结识了李世文先生。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为人谦和,说话慢条斯理但很注意分寸,穿着朴实大方,办事稳健,在沉静自然中透出一股文气,一丝微笑时常挂在脸上。世文先生曾任职河北省文联,分管书协工作,除工作之
原标题:笔走蛇龙写春秋——李世文先生书法赏读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由于共同爱好书法的缘故,使我结识了李世文先生。他给我最初的印象是:为人谦和,说话慢条斯理但很注意分寸,穿着朴实大方,办事稳健,在沉静自然中透出一股文气,一丝微笑时常挂在脸上。世文先生曾任职河北省文联,分管书协工作,除工作之余修练书法艺术,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河北省书法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使河北省从一个书法落后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名副其实的书法大省。世文先生习练行书多年,始出于“二王”一脉,加之多年在塞外工作,受北方历史文化影响至深,使其于书法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线条如金山岭长城一样挺拔、峻峭、厚重,通篇布局如坝上草原一样宽阔,令人心旷神怡。在经过行书、行草书阶段性的修练之后,世文先生又进入到草书的创作阶段。经过多年对张旭、怀素、黄庭坚、祝允明及王铎等名家经典的研习,其草书逐步形成了雄浑大气、粗犷豪放的风格,观后耐人寻味。众所周知,一幅书法作品,除表现书法本身的技法之外,还能充分反映出作者的胸襟、修养和情趣,是其人格灵魂的外化。世文先生知识广博,诗、书双修,无论在为人处世还是在书法创作方面都表现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质。他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技艺藏于笔走蛇龙的笔画中、心思蕴于千姿百态的笔法中,因研习众多书法经典而增才,又因融入笔中的灵性而有情。从他的作品来看,表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个人艺术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展现给人们的不仅是“技”,更多的是“道”。书法作品在富有生命力的创作主体的挥运下,所流淌出来的线条、点画既是一种具有生命意味的汉字符号,也是一种精神食粮,它陶冶情操,给以人美感,励人奋进。艺术是美的,美在生命。世文先生的书法所表现的是舞动人生的价值美。对于每位书家来说,有人“窗明几净己为乐”,有人“聊寓其心,忘忧晚岁”,有人“以此自娱”,而像世文先生这样对书法爱得如此深沉、如此纯粹、如此乐此不疲的,也不在多数。无论事务多么繁忙,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不会放下书法,把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书法研习上。是书法艺术给他带来了欢乐,也因为书法艺术,使他退休后的生活更加充实。观其书法,魏晋书法的灵动、行草书的厚重挺拔,乃至遒劲的线条、朴茂的气息无一不折射出他朴实厚重的性格,无一不在传递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世文先生对书法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关于取法问题,他认为:每个人的胸襟气度、学养修为、生活经验等对书法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感悟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从而呈现不同的书法风格。他从不刻意追求前卫风格,而是在恪守书法传统的基础上,尽量达到平和随意的状态,正如歌唱家蒋大为说过的那句话:“歌唱要像平常说话一样,把真正的声音传递出来。”这句话很有道理,书法创作也是如此,也应该是书者真实情感的流露、是书者精神世界的迹化。世文先生在书法创作中尽量摆脱繁杂事务的羁绊,还原自己的真实面目,情驰神纵,超远优游,让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以宣泄。在强化“技”的同时,更强化“道”。正如王僧虔所说:“心忘于笔,手忘于心,心手连情,书不忘情。”其核心就是“技”与“道”合、“心”与“手”应的创作理念。世文先生既学古人,也关注时代,在创作上尽量与古人对话,尽量靠近古人,尽量符合古代书法经典法度要求。在书法创作之外,他非常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大自然和社会中去感悟人生,去寻求审美体验,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书法作品,挥洒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境界。李世文书虞世南诗《蝉》李世文书“读书三径草,沽酒一篱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JW2Jr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