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铄金金融圈偷拍不雅视频上传:众口铄金是网络时代常态

网络暴力,其实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伤口 你经历过网络暴力吗? 近日,在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有一则“金融圈不雅饭局”的视频流传很广。 视频的拍摄者将饭局上同行女子廖蕾与蓝衣男子刘丰元搂搂抱抱的亲密行为拍摄下来并传到网上。 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
原标题:金融圈偷拍不雅视频上传:众口铄金是网络时代常态网络暴力,其实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伤口你经历过网络暴力吗?近日,在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有一则“金融圈不雅饭局”的视频流传很广。视频的拍摄者将饭局上同行女子廖蕾与蓝衣男子刘丰元搂搂抱抱的亲密行为拍摄下来并传到网上。一时间引起了网友的广泛讨论,网友们纷纷进行口诛笔伐,对该女子疑似“借酒上位”的言论不绝于耳。更为诛心的是,这位偷拍者发布视频后,还发布了“为了比赛拉票都睡上去了”这样的言论,引得网友和圈内人士纷纷对廖蕾进行了舆论攻击与审判。视频传出后,无往不胜的“道德卫士”大军再次取得了胜利,廖蕾被取消了参赛资格,还受到了公司的停职处罚。摄像者用躲在角落里的镜头,将对方推向了网络暴力的深渊,也将她内心的黑暗展露在眼前。该视频背后的真相如何我们无从得知,究竟谁对谁错我们也无从判断。但我们可以判断的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偷拍者都不能通过这种偷拍曝光的行为煽动网络暴力,发动舆论审判。就像廖蕾本人说的:“虽然她喝醉后有言行不当,但私密空间里的动作出格与否,属于私德范畴,他人无权把当事者不涉及公众利益的私人言行,血淋淋地公之于众。”但遗憾的是,在网络暴力面前,受害者没有隐私权。01网络暴力的可怕之处,在于无时无刻无理由的降临网络暴力和这世界上其他的暴力都不同。它不“欺软怕硬”,对所有受害者一视同仁。它不分阶级,无视人群,甚至不辩对错。只要你沦为了网络暴力的对象,就无法逃脱悲惨的命运。近年来因为网络暴力而自杀的人数不胜数,明星kimi就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19日,他离世的消息刚公布出来,所有的粉丝都感到难以置信,痛心入骨,谁能想到,那个脸上经常带笑的阳光少年,最终会死于抑郁症?随之有粉丝贴出他以前微博下的留言后,大家这才发现,原来他一直承受着网络暴力,黑粉们因黑而黑,对他想骂就骂,有时还会带上他的家人一起骂。而且这种谩骂就算在他离世后也没有停止,网友们说:不就是一个过气明星,知道自己以后红不了,就用这种方式来留名青史,厉害厉害。我刚刚说错了,网络暴力这件事,根本就没有给你留下任何活路,死也不行。遭受网络暴力的明星还不仅仅是Kimi一人,除了那些因为“演技烂”“私生活”等原因一直被人诟病的以外,比如《还珠格格》里的容嬷嬷饰演者一出门就被人扔臭鸡蛋。《甄嬛传》中安陵容的扮演者被网友诅咒孩子没有好下场;《延禧攻略》中的袁春望饰演者被网友诅咒不得好死……这些人作为一个“好演员”,却因为演好了一个角色遭受着无休无止的网络暴力。而这种网络暴力,无论你拥有何种权势金钱地位,都无法摆脱和避免。国民老公王思聪、千万大V咪蒙、京东掌门刘强东……在这些人遭受的网络暴力面前,你是不是开始第一次窃喜自己的“平凡”。不幸的是,网络暴力却不准备放过如此“平凡”的你。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视频,两个女大学生在出门逛街时因为没带身份证而被警察带走,随后在车上警察还对其进行了言语辱骂,双方发生了争执。在事件还没有出结果前,网上的评论一边倒向了女孩“这两个人就是想炒作”、“女孩像个泼妇活该被骂”、“这俩姑娘肯定有黑社会做靠山”……最后官方声明是警察执法不当,可受伤害的人永远也得不到道歉。看吧,这就是网络暴力最可怕的地方,你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却要承担生命中无法承受之痛。这种暴力就像在婚礼誓词中说的那样:无论是好是坏,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安康……网络暴力,从没想过放过任何一个人。02所谓网络道德审判,不过是披着“正义”外衣的私刑2017年8月12日晚,@作家陈岚发布的一条微博。称有人爆料8月12日晚上的南京南站候车室,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孩,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地把一个明显未成年的小女孩抱坐在自己大腿上,将手伸进小女孩的裙子里摸索。让人没想到的是,警方刚刚开始调查,就有人在网上曝出“这人是我大学同学,叫李炳鑫”。曝光一出,全网的网友像吃了“春药”一般疯狂地开始人肉李炳鑫,很多“正义之师”冲到他的微博下谩骂质问,甚至要求哈理工“交人”。最后“走投无路”的李炳鑫只好连夜在公司的自媒体账号上发布声明,事后那些造谣的大号也只是被禁言30天。可对于李炳鑫来说,如果不是因为他在媒体工作,他可能要背负一辈子“猥亵犯”的骂名。网络暴力中的网友们,每一个都自诩“正义之师”,高举“道德”的大旗,对一切“邪恶”之事斩草除根,却从不去问这件事究竟如何?因为就算杀错,也是法不责众,所以干脆“宁可错杀,绝不放过”。这些人从不思考,也对真相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单纯的享受混在人群中杀死一个人的快感。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一则《水利局员工公开殴打未成年人,把娃娃往水里按,想害命…》的新闻曾在网上引发热议。“暴力”、“成年男子打孩子”、“公职人员欺压弱势群体”...这些因素,轻而易举地激起了民愤。不知实情的网友纷纷口诛笔伐,痛骂那个斤斤计较的男子及其妻子安医生,评论区内戾气满满。事情仅仅过去五天,那个事件中的安医生就自杀了。她和所有遭受网络暴力的人一样,以为这样才能自证清白。后来,新的证据表明事后安医生早已道歉,是小孩家属不依不饶还用剪辑的视频激起了众怒导致了安医生的离去。事情真相大白后,网友纷纷站到了安医生这边转而攻击孩子家长。以生命换来的真相大白,实在是太惨烈了。最重要的是,那些逼死安医生和替她骂对方的人,都是同一拨人。众多网络暴力带来的悲剧,究其根本,是人缺乏独立思维能力的后果。看大家在骂自己也跟着骂,甚至自以为这是弘扬正义。试问有人在转发一条微博时,会想去确认一下这件事的真实性吗?会想到自己这看似无关紧要的转发会汇聚成多么滔天的“吃人”的巨浪吗?这种糊涂的批判里含着毒药,这种无知的善良里藏着砒霜。我们社会的敌人不仅有那些恐怖分子、反社会主义者、犯罪者,还有那些情绪高昂、人数众多,又极易被煽动的“正义”的卫道士们。那些用道德掩盖真相,用众怒代替法律,未审先判的置人于死地的行为,不是正义,是私刑。那场景就像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的走向罪恶。03在互联网遮羞布下,人人都成了“勇敢”的告密者互联网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匿名性”。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摆脱了自己真实的角色束缚,每个人都享受自由、公开、匿名赋予他们的放纵的权利。似乎谁都可以肆意针对,都可以不假思索,都可以拿起上帝裁决的锤头,咣的一声就定下人的生死,然后再悄无声息地离开。试想一下,如果可以杀死一个人而不被他人所知,你会不会想要“杀之而后快”?当一个人在作恶时,他会有愧疚感;当一群人作恶时,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就像在17世纪的魔女狩猎,在狩猎中被杀的大多不是女巫,而是一些良家妇女。而在当时全社会弥漫的猎杀情绪下,只要有一个声音说某个女人是女巫,大家就都会群起而攻之,数以万计的妇女就死在了每一个说她们是巫女的声音里。除了这种群体性的“杀人行为”,互联网的特性还完美地满足了另外一种人性之恶的心理根源,那就是告密。就像你小时候把同桌抄作业的事情偷偷告诉老师,长大后在老板面前说同事的失误,这种告密行为的心理根源来源于两种:通过流言伤害别人、不被人发现。而互联网这种“易怒”体质和“匿名”特性恰好完美的满足了这两点,于是曝光就出现了。前几天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流传甚广的“金融圈酒局不雅视频”,引发了围观群众的窥视欲。但视频当事人廖蕾和师兄刘丰元的搂搂抱抱,发生于封闭的饭店包间里。事后,廖蕾也承认,当时她人已半醉,言行不当。但私密空间里的动作出格与否,属于私德范畴,他人无权把当事者不涉及公众利益的私人言行,血淋淋地公之于众。在这样一个流行“曝光”的年代,人们对这种曝光事件习以为常。央视主持毕福剑被人拍视频曝光;安医生事件被孩子父母拍视频曝光;领导不当言论被人偷拍公布……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我们在拍手叫好的同时,好像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情的恶。无论被告密曝光的人是好是坏,我们都不能用这种偷拍的方式进行“告密”。不管拍摄视频内容真实与否,事件好坏,偷拍者都应该被钉在人类道德的“耻辱”柱上。这种“告密”从武则天惩处杜肃“告密状”,到清朝乾隆文字狱,再到法西斯时期犹太人相互举报,每一次都种下了极苦的恶果。而这种恶果的来源,就和小朋友向老师举报同桌的行为如出一辙。只不过我们长大了,手中的工具和权利多了,告密带来的恶果也就更大了。几千年了,我们现在就连拒绝“告密”这种小朋友都应该做到的事都没能学会,甚至在互联网时代开始推崇史上最低成本的“恶行”。我们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玩微博这么多年了,每个人手上说不定都带着几条人命。04网络暴力背后的是当代人的焦虑在大多的网络暴力事件当中,网友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落井下石”。前不久有一条女研究生被骗150万的新闻,本来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可网友们的讨论点竟然集中在了“人傻钱多,活该被骗”、“这么傻简直是学校的耻辱,建议直接开除”……女研究生被骗,成了一件人人喊打的事情,可被打的人,却不是骗子。在这个事件中,被骗女子的研究生身份以及150万金额,都预示受害者属于“高学历有钱人”。而这种身份却给大部分不如她的人带来了压迫感,这种压迫感促使他们在看到这样“优秀”的人被骗时一拥而上的落井下石。人人都对跌倒的人踩上一脚,却没有人想去扶她一把。一项针对高地位者的研究表明:就像人们希望能在圣人的衣服上发现污点,以此在心理感受上与圣人更接近一样,人们普遍希望看到社会中占据优势的人身上发生不好的事情。可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圣人,却有数不胜数的受害者。这些受害者看似倒霉,可他们身上实则都有令人“嫉妒”的地方,被骗钱的女孩学历高钱多;被骂死的医生是社会公职人员;遭受暴力的演员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当众多的网民看到这些某些方面“优于”自己的人落难时,就发疯似的一拥而上落井下石,生怕你一不小心再站起来。这种群体性的网络暴力往往来自于:“你过得不好,我就能过得好一点”这样的阿Q心理。这种心理不过是自欺欺人,但这种对非圣人的落井下石可见当代人的焦虑已经到了什么地步。焦虑学历不如人、资产不如人、房车不如人、甚至老婆孩子不如人。而这种焦虑产生的原因与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阶层隔阂、社会意见表达不畅通等现实因素息息相关,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和人民生活的不幸福才是导致网络暴力的根源。网络暴力,其实是我们社会文明的伤口。而那些被焦虑所伤的人在接触到网络时爆发出了巨大的恶,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在网络上肆无忌惮地宣泄,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网络成为了“弱者的武器”,成为了相对弱势的群体在遭遇现实的压力下唯一的疏导通道。而正是这种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上的宣泄方式,导致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可对于那些肆无忌惮宣泄着不满情绪的人,你要知道:被嘲讽的人,也许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坠入深渊;但嘲讽别人的人,永远不会因为别人的陨落而真正改变。在这样充满恶意的攻击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你没有变得更好,并且还丢掉了珍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YLzq6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