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永久牌自行车见证一位业余作者的改革开放40年

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在公路上行走十里八里都难得见到骑自行车的。有些年轻人恐怕从来就没骑过自行车。而我,却一直喜欢自行车,它至今还是我的主要代步工具。 在我家里,现在还有一辆伴随了我40年的老式“永久牌”自行车,看上去虽然十分陈
原标题:永久牌自行车见证一位业余作者的改革开放40年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在公路上行走十里八里都难得见到骑自行车的。有些年轻人恐怕从来就没骑过自行车。而我,却一直喜欢自行车,它至今还是我的主要代步工具。在我家里,现在还有一辆伴随了我40年的老式“永久牌”自行车,看上去虽然十分陈旧,但骨架还算完好,而且还能骑。因为太过陈旧,放在家里既不雅观又占地方,所以儿女们多次劝我将它当废品卖了,可我却一直无动于衷,就是舍不得卖。他们哪里知道,这辆普普通通的自行车有着不一般的身世,它是我们过去艰难岁月的见证,是今昔对比的好教材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乃是一种奢侈品,农村很少有人家买得起。像我们这个30多家农户的穷生产队,就没有一辆自行车。那时候,虽然买一辆名牌自行车也不超过200元,但像我这样的“教书匠”,每月工资才二十几元,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紧巴巴的,买自行车?想都不敢想。再说了,即便想买,还得要有票证,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哪里去弄到这样的票证啊。从家里到任教的学校要走3公里土路,就靠两条腿,每天两个来回,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从1970年到1978年,跑了整整9年,总路程不下3万公里,还不包括隔三差五登门上户进行家访。因此当地人都称我是“最会跑的老师”。说不清是褒还是贬,我只知道,不跑又怎么办呢?没办法呀!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序幕,我们教师和其它行业一样,工资待遇有了较大改善。欣喜之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买辆自行车——这些年来跑得太苦了。可那时物资供应的紧张状态还未彻底改变,想买辆心仪的自行车并不那么容易。思来想去,找到了一位有点名望的亲戚,花170元在南京买到了这辆在当时颇有名气的上海产“永久牌”自行车。自行车托运到家,全家人像过年似的欣喜,埭上人闻讯也纷纷过来看新鲜。那种热闹场面,远远超过现在人家买了高档小汽车。它成了我们家里最贵重的财产,也成了我最珍爱的物品。每天将它擦得一尘不染,除了往返学校和出远门,一般都舍不得骑。几年自行车骑下来,既练成了骑车的技能,也骑出了一身好筋骨。那几年,每到寒暑假,我都会选上一个晴好天,用这辆自行车,让两个孩子前头一个后头一个坐上去,带着他们去靖城、上泰兴去游玩,一趟来回几十公里,可并不觉得累,孩子们虽然摇摇逛逛,一路颠簸,但感觉特别快活开心。那种土法漫游,其愉悦之情,决不亚于我们今天千里迢迢去名胜景点的旅游。所以提起这事,儿子女儿都还记忆犹新。这些年来城乡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们农村,走了不知多少年多少代的泥土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硬质道路,各式各样的小汽车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就连我们这个偏远传统村落也是家家都有小汽车,拥有两辆三辆的也不在少数。曾经风光一时的自行车渐渐退出了历史。如今,骑自行车倒反成了不合时宜的行为。我之所以至今还习惯骑自行车,并非我买不起小汽车,也不是舍不得买。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怀旧,骑了几十年自行车,跟自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自行车有着特殊的感情。此外,像我们这般岁数的人,也不太适宜再去学开汽车。我的“永久牌”自行车虽然经历了40年风风雨雨,也说不清修修补补了多少次,除了骨架和钢圈以外,大部分零配件都更换过,但其原貌还在。退休这些年来,我经常骑着它外出观光游览、走亲访友、社会调查等等,南到长江边,北到界河,东到西来,西到新桥,走遍了靖江所有城乡。骑自行车虽然比不上开机动车方便、快捷、舒适,但也有机动车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其一,无需加油充电,也不会产生有毒有害尾气,节能又环保;其二,骑车全身运动,能锻炼筋骨,强身健体;其三,由于自行车速度有限,可以一路尽情观赏品味美好风光;其四,常骑自行车,利于抚今思昔,不忘昔日艰辛,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所以笔者建议,凡有条件的朋友,不妨经常骑骑自行车。(作者:汪凤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YnmJ6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