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御猫鲁班是什么猫故宫的御猫走了,艺术圈的猫奴们把主子留在了画里

昨日,故宫最招人喜爱的御猫小崽儿被人发现,安静地在一个难以被人发现的角落里永远地睡去了。它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丝毫没有露出要离开的姿态,憨胖可爱的模样依旧历历在目。 小崽儿今年已经十岁了,这些年来,它每每都会出现在故宫游客的眼前、照片里,为
原标题:故宫的御猫走了,艺术圈的猫奴们把主子留在了画里昨日,故宫最招人喜爱的御猫小崽儿被人发现,安静地在一个难以被人发现的角落里永远地睡去了。它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丝毫没有露出要离开的姿态,憨胖可爱的模样依旧历历在目。小崽儿今年已经十岁了,这些年来,它每每都会出现在故宫游客的眼前、照片里,为这座庄严的古城带来一份慵懒的小小惊喜。“朕累了,回喵星休息一段时间。”猫是有灵性的动物,小崽儿也是,最后一刻令人心痛的模样,它也不愿让任何一个爱它的人看到。此事一出,立马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二位,瞬间成为了网友们瞩目的焦点。在话题“故宫小崽儿走了”中,网友们纷纷惋惜,并祝福小崽儿在天堂也能幸福地享受猫粮。也有的人说,还没来得及给小崽儿相亲呢。对猫的感情,在我们看来已属寻常,不分种族、性别、年龄,铲屎官们都一心一意地爱着这些喵星人。话又说回来,难道猫是近年来才开始为人们所喜爱的吗?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咱们的老祖宗就被喵星人征服了,一代一代地甘心做了猫奴。谁先说的要养猫“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农耕时代,人类深受这种灰色的小动物“迫害”,常年与它们进行着粮食的争夺战。正如人们最初养牛是为了耕作,养狗是为了看家,养猫的初衷,就是看上了它的捕鼠能力。“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礼记·郊特性》可见,在古人心中,猫是庄稼的守护神。大约从先秦时期,中国就有了祭祀猫神的习俗。农民养猫,是为了让它们从事捕食田鼠保护庄稼这样的工作。而古代的读书人,家中最宝贵的自然就是他们的藏书和绘画,这同样也很容易成为老鼠破坏的对象。这时候,你就需要一只猫来保护你的书房。陆游有诗:“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野猫为狸,家猫就被称为狸奴。为了感谢猫从老鼠口中保住了珍贵的书画,文人墨客也是倾其才华来歌颂这些小家伙们。“猫儿峰小眼精光,来护仙家石廪粮”“闲折海榴过翠径,雪猫戏扑风花影”……就是这些小精灵的真实写照。喵星人宜乎众矣俗话说:狗来富,猫来贵。中国人以谐音取吉祥之意和避讳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如“白菜”为“百财”,小孩“没有腰”为“没有夭”等。猫,音同“耄”,“耄”就是九十岁的意思,因而猫被赋予了长寿之意,成为了入画的好题材。常与猫一同出现在画面中的则是蝴蝶,取“猫蝶(耄耋)”之音,又比单纯画小猫的动作更添了几分灵动。▲清焦秉贞耄耋图以猫入画自隋唐始,猫画所属的走兽一科在唐代就已独立出来。唐代的诸多仕女图中就常出现猫的身影。《唐朝名画录》中有“卢弁,善画猫儿”的记载。例如下面这幅仕女图,脚边卧着的猫咪左耳到右耳几乎长了一整圈雄狮似的长毛,推测可能是古代传说中来自西洋的名种“狮猫”。在宋代,猫作为绘画题材开始大肆流行,涌现了一批擅画猫的画家,将宋朝带向了中国绘画史上猫画的高峰期。到了南宋,一时间养猫成为风尚,反而猫原本的捕鼠功用并不是那么的突出了。这时候又不得不提起猫奴代表陆游,他在《嘲畜猫》一诗中非常直白地写下了他对自家小宠物又爱又恨的情感:“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但紧接着又有“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应是彻底沦陷于撸猫事业了。▲李迪狸奴小影图领猫回家,也不是像现在这样,去宠物店或领养中心挑一只抱回来就行了。古人抱猫回家,是要像迎娶媳妇一样郑重,不仅要看黄历,还要“下聘礼”。“吴音,读盐为缘,故婚嫁以盐与头发为赠,言‘有缘法’。俗例相沿,虽士大夫亦复因之。今聘猫用盐,盖亦取‘有缘’之意。”——《猫苑》张孟仙刺史有种说法是,如果是主人的猫所生的小猫,那么就要给主人盐;如果是野猫的小猫或者猫贩子的猫,就要将小鱼穿成一串,给母猫送去。古人给猫取的名字也十分有趣。通体纯白的,被称为“尺玉”或“霄飞练”;纯黑的,被称为“啸铁”或“乌云”;身体乌黑只有四足雪白,名为“踏雪寻梅”;肚皮和四足为白色,则叫“乌云盖雪”,等等。图中这种嘴巴上有花斑的猫咪,因为很像叼了一只知了,所以叫“衔蝉奴”。不论是王公贵族,亦或是寻常百姓,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被喵星人征服。最爱猫的皇帝当属明世宗朱厚熄,沉迷撸猫的他二十多年都未曾上朝,爱猫死后还为它们举行葬礼,虽然有些令人难以理解,却也是个骨灰级猫奴了。现当代画猫大师徐悲鸿的大名在现当代国画界中可以称得上是如雷贯耳了。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曾自诩:“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徐悲鸿笔下的猫个个矫敏机灵,让人看了心生喜欢。同样以画虾、蝉等小动物著名的齐白石大师,在猫这一题材上也不遑多让。最有名的当属这幅以448万天价拍出的《油灯猫鼠图》。简单的几笔构图,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跃然纸上:一只老鼠在高处偷吃着灯油,猫尽职地蹲守在下方,等待捕鼠的机会。“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值有猫儿悄悄来,已经油尽灯枯了。”齐白石的徒弟中,又以曹克家最擅画猫。但曹克家的绘画风格与齐白石并没有多少近似,而是自成一派,开创了自己的风格。曹克家所开创的破笔层层画猫方法,讲究的是每笔上下左右衔接、每一笔都从上一笔中画出来,由浅而深地把颜色画上去。看这画中圆滚滚似绒球一般的猫咪,是不是有些心动呢?如果想一饱名家绘猫的眼瘾,近期拍一下网拍“猫的旅行|名家绘猫主题书画专场”定会让你满意。届时,将有来自15位当代绘画大师共14件作品参与拍卖,拍卖时间如下:也可以直接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拍一下专场,总而言之,千万不要错过哟。-END-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eOMq6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