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乐“玩皮”21年老乐手开起“博物馆”

九天湖西二路,穿过集美区一片老厂房间。沿线错落的,不光是机械、园艺、服饰公司,还有一间让人大开眼界的皮雕“博物馆”。 看,珍禽锦鸡,栩栩如生;西域牦牛,野性十足;而泉州的惠女风情、厦门的白鹭女神,也都尽在其中……55岁的厦门翔安人黄桂林
原标题:“玩皮”21年老乐手开起“博物馆”九天湖西二路,穿过集美区一片老厂房间。沿线错落的,不光是机械、园艺、服饰公司,还有一间让人大开眼界的皮雕“博物馆”。看,珍禽锦鸡,栩栩如生;西域牦牛,野性十足;而泉州的惠女风情、厦门的白鹭女神,也都尽在其中……55岁的厦门翔安人黄桂林,就是创作这些皮雕的手艺人。他喜欢音乐,鼓浪屿“雷厝乐队”乐手,是他被很多人熟悉的一个身份。殊不知,皮雕,才是他毕生的心血,已经潜心研究21年。惊艳老厂房藏着“博物馆”黄桂林带导报记者一起挤进货梯,直达6楼。说是“博物馆”,其实就是黄桂林工作和生活的客厅。大大小小,一幅幅皮雕作品,满满占据着视线,让人惊艳。月光如水,“女神”手抚长发,白鹭和谐落肩,这幅“白鹭女神”皮雕,在黄桂林的创作下,竟透着“玉石”的质感,典雅自然。而这幅“山羊图”中,三只山羊形态各异,眼中闪着灵气,身上的羊毛,肆意生长,更是让山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比翼双飞的野鸭,依依相随的双禽,还有跋涉千里的骆驼……飞禽走兽,在这里各显风姿;提篮赶海的惠女风情,温馨幸福的藏家婆孙,豪气万丈的钟馗醉酒,还有形态多样的千手神像……各类人物形象,也在黄桂林的巧手下一一呈现,神态丰满。导报记者估摸了下,这小小的客厅里,就收藏了上百幅作品。“空间不够,还有很多作品没法挂出来。”黄桂林笑着说。潜心一幅作品耗时近半年在大厅中,一幅近3平方米大小的皮雕,让人挪不开脚。黄桂林说:“这幅作品,以牦牛为题材,取意\"孺子牛\",可是花了我近半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五头牛,每头都要有变化,最难的就是草图设计。”黄桂林说,仅草图创作就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从设计图纸、选用材料、定型、半浮雕、雕刻、镶嵌等几十道制作工序,都是黄桂林一个人完成。“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讲究。”黄桂林说,为了让这行走高原的牦牛展现更多野性,他需要更加细致。牦牛的脸型,需要耐心雕琢,高原的风霜,靠颜料“加持”,而牦牛的皮毛也不能忽视,得卷得“粗犷”。仅仅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黄桂林试验了无数次,最终找到了诀窍,“贴合双层皮革,一长一短,这样就能让动物的皮毛自然上卷了”。在13种不同颜色的皮革雕刻组合下,《孺子牛》获得了第七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除了牦牛,骆驼题材的皮雕创作也是黄桂林拿手的,“皮的质感,能更好展现\"沙漠之舟\"的神态。”他的骆驼皮雕画,也获了不少奖。这些,都是黄桂林潜心21年的心血。机缘电工转行“玩”皮雕黄桂林从小跟随父母,在泉州一地质队大院里长大。后来,他成了地质队里的一名电工。从小就热爱艺术的他,有着自己的梦想。1997年,一次工作采购材料,黄桂林碰到了一场大雨。像是冥冥之中注定,那次躲雨,让他无意中走进了一家皮革店。五颜六色的皮革,让从小喜欢画画、对色彩特别敏感的黄桂林惊喜不已,对艺术的追求与喜爱被重新点燃。他痴迷地喜欢上皮革,利用业余时间,以皮革作材料,不断地进行研究、探索、思考。为了研究皮雕画,他甚至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凭借自己扎实的绘画基础,大胆创新,运用独特的技艺和半浮雕的形式在皮革上做画,终于成功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并获国家技术专利“软浮雕画”。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多方认可,在厦门机场航站楼,市民就能看到黄桂林的皮雕作品。他的订单也远销美国、东南亚及中东地区,被不少外籍友人收藏。黄桂林的皮雕画也在两岸民间艺术交流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为黄桂林题写了“精湛皮雕誉华夏”的牌匾,足见黄桂林皮雕的艺术价值。传承打磨匠心培养下一代黄桂林盘算着皮雕画的未来,“这是我研发的,我自然想让它传承下去。”将来,他不想让皮雕画继续“蜗居”厂房,打算到厦门岛内开办一个真正的“皮雕画博物馆”,向世人传达皮雕画艺术的魅力。为了让皮雕画走进更多普通家庭,黄桂林也主张皮雕画的市场化运作。目前,他正和泉州一家动漫公司合作,制作动漫形象皮雕,为皮雕画的发展注入更多市场活力。在他的工作坊里,三四名学徒也已掌握了皮雕画的制作工艺,最长的已跟着黄桂林从事十多年了。黄桂林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其中,让皮雕画不再孤芳自赏。导报记者康泽辉文/图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yjax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