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春秋:纪晓岚论神仙、求仙和养生_纪昀字_阅微草堂笔记_杂志

纪昀字晓岚,号观奕道人,谥文达,河北人,为清代大儒,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副宰相)。曾总纂《四库全书》,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等。 “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

纪昀字晓岚,号观奕道人,谥文达,河北人,为清代大儒,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副宰相)。曾总纂《四库全书》,著有《纪文达公遗集》、《阅微草堂笔记》(以下简称“笔记”)等。

“笔记”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计二十四卷,总1196则,虽“忆及即书,全无体例”,但叙事简洁,说理透彻,寓意讽喻,可读性强。在清代,几成家喻户晓之作。该书中有关神仙的议论,对求仙的嘲笑和有关养生的见解,读之不无启迪,故略摘其要以作简介。

一、议论神仙

自《仙经》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光辉哲学命题之后,许多养生学家从“制天命而用之”的角度,提出了“寿命极限无限”,“神仙积学可致”的观点。肯定有神仙是承认有仙道之前提,没有神仙,也就不存在仙道。对超感(即特异功能,纪称为法术)、鬼神等按常理难以理解、难以解释的现象,纪昀秉着先圣“君子于不知盖阙如也”之教,认为“不必曲为之词,亦不必力攻其说”。

《如是我闻》中借冯巨源与一得道老翁的问答说:“问:‘得仙者果不死欤?’曰:‘神仙可不死,而亦时时可死。夫生必有死,物理之常。炼气存神,皆逆而制之者也。逆制之力不懈,则气聚而神亦聚;逆制之力或疏,则气消而神亦消,消则死矣。如多财之家,俭勤则长富,不勤不俭则渐贫;再加以奢荡,则贫立至。彼神仙者,国亦兢兢然,恐不自保。非内丹一成,即成劫不坏也。’”

有生必有死,即神仙也不例外,永生不死的神仙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纪昀的神仙观。

二、嘲笑求仙

神仙难免一死,则以求仙为目的气功导引和服药物就成了精神上的一种执着和魔相,纪昀对此,通过寓意讽喻的笔法,用讲故事的形式,给予了嘲笑。

《滦阳续录》说:“刘书台言,其乡有导引求仙者,坐而运气,致手足拘挛,然行之不辍。有闻其说而悦之者,礼为师,日从受法,久之亦手足拘挛。妻孥患其闲废,至郁结,乃各制一椅,恒舁于一室,使对谈丹诀,二人促膝共语,寒暑无间,恒以为神仙奥妙,天下惟尔知我知,无第三人能解也,人或窍笑之。二人闻之,大息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信哉是言。神仙岂以形论乎?”至死不悔,犹嘱子孙秘藏其书,待五百年后有缘者。

又说:“神仙服饵,见于杂书者非一,或亦偶遇其人,然不得其法,则反能为害。戴遂堂先生言,尝见一人服松脂十余年,肌肤充溢,精神强固,自以为得力,然久而觉腹中不适,又久而病燥结,润以麻仁之类不应,攻以硝黄之类,所遗者细仅一线,。乃悟松脂粘挂于肠中,积渐凝结愈厚,则其窍愈窄,故束而至是也。无药可医,竟困顿至死。又见一服硫磺者,肤裂如磔,置冰上,痛乃稍减。古诗:‘服药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岂不信哉!”

《槐西杂志》说:“杨雨亭言,劳山深处有人兀坐木石间,身已与木石同色矣。然呼吸不绝,目炯炯尚能视,此婴儿炼成,而闭不能出者也。不死不生,亦何贵于修道,反不如鬼之逍遥矣。”以上故事,不论真假,但说明纪昀对求仙抱嘲笑态度。气功导引与服饵药物的养生作用无可嘲笑,以之为仙道而执着追求,就是魔相。

《如是我闻》中,冯巨源问:“服食延年,其法如何?”老翁答:“药所以攻伐疾病,调补气血,而非所以养生。方士所饵,不过金石草木。草木不能不腐朽,金石不能不消化,彼且不能自存,而谓借其余气,反长存乎?”这些话,对迷信制炼成全丹大药就可毕天不朽和直接称气功为仙道的人来说,纵非当头棒喝,亦亦可作为“他山之石”。

三、养生见解

纪昀论养生,大旨以老子之学为宗,应属于道家。他认为嗜欲有害于养生,而对欲应远之为上,《姑妄听之》说:“老子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若已见已乱,则非大智慧不能猛省,非大神通不能痛割。”因为“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惟圣人能之,大贤以下弗能也”。所以,他不但假修道狐精之口,多次说:“修道必世外幽栖,始精神坚定。如往来城市,则嗜欲日深,难以炼形服气。”而且在《姑妄听之》、《如是我闻》中还讲了几个近欲则易败的故事(如吴僧慧贞自揣道力深厚,因艳女激之,允其“偎倚抚摩,竟毁戒体”等),来说明他“养生应远欲”的观点。

又《槐西杂志》说:“刘熥,沧洲人,其母以康熙壬申生,至乾隆壬子,年一百一岁,尚强健善饭。屡逢思诏,里胥欲为报官支粟帛,辄固辞弗愿。去岁,欲为请旌建坊,亦固辞勿愿,或询其勿愿之故。慨然曰:‘贫家嫠(lí,寡妇的意思)妇,赋命蹇薄,正以颠连困苦,为神道所怜,得此寿耳。一邀过分之福,则死期至矣。'”纪昀接着评论说:“此媪所见殊高。计其生平,必无胶胶扰扰分外之营求,宜其恬然冲静,颐养天和,得以保此长龄矣。”

从类此评论中,反映出了纪昀的“寡欲、远欲、知足、无为”的养生观。(柴中元)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0EOnw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