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奥 意大利对谈西尔维奥·盖约齐:《黎明忽至》驱动初心梦想

央视网消息:2019年4月16日下午,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术展映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国剧场举行。活动现场放映了西尔维奥·盖约齐导演的电影《黎明忽至》。 《黎明忽至》讲述了一个年迈的作家潘乔·维罗索回到家乡追忆往昔、寻
原标题:对谈西尔维奥·盖约齐:《黎明忽至》驱动初心梦想  央视网消息:2019年4月16日下午,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术展映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国剧场举行。活动现场放映了西尔维奥·盖约齐导演的电影《黎明忽至》。《黎明忽至》讲述了一个年迈的作家潘乔·维罗索回到家乡追忆往昔、寻找创作灵感的故事。导演采用第一人称、过去和现在双线交织的叙事手法,用如诗如画的影像和语言展现了智利的乡村,以及再现了这一代人是如何在传统和现代的冲击中成长的历程。《黎明忽至》直面人的现实困境,将残酷现实与初心梦想寓于双线故事中不断地交织碰撞,驱使人们去追溯那份藏在心中已久的勇气与热爱。映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杨乘虎老师邀请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评委西尔维奥·盖约齐就电影艺术、拉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对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杨乘虎西尔维奥·盖约齐表示,他的电影创作都是在自由状态下遵循自我感受完成的,而电影意义的表达很多时候是在影片完成之后才明确。谈及影片中的人物困境,杨乘虎认为这部电影是当下自己与过去自己的对话,“每一代导演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生命体验,如何将智利电影在超越国家与时代的意义上进行更好地表达是值得思考的命题。”西尔维奥·盖约齐对此表示,理想的故事建构可以跨越国度,关心角色本身就是描绘人性的过程,好的故事可以让电影的情感与人性的美好在不同国家的观众之间产生共鸣。而《黎明忽至》中人物对于选择回归现实还是继续沉迷梦境的内心焦灼也是所有人都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影人会将电影艺术作为实现自我的重要存在,要明确自己所要表达的故事与情感,并把它真实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西尔维奥·盖约齐导演表示。有观众留意到电影中的台词极具诗意色彩,对此,西尔维奥·盖约齐导演回应称,为了让电影充满文学性,更加诗意地展现人物心理与情感状态,《黎明忽至》的电影剧本是他与拉美文学作家共同创作而成的,而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也在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杨乘虎也就此阐释了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文学内容的深刻性与丰富性为电影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很多电影作品都来自文学名作的直接改编或是创作者将多年积累的文学修养融入到电影创作中,从而将文学质感转换成影像质感。”就智利国内的电影产业发展现状,西尔维奥·盖约齐也进行了介绍。初期阶段,智利国内电影仅有寥寥数部。而随着政府相关基金的设立,国内高等院校也陆续设立影视专业为行业输送人才。如今,每年智利约有三四十部影片发行。虽然智利电影在国际影节上屡屡获得认可,但却面临国内市场狭窄的尴尬境况。杨乘虎老师对此表示,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国别性,各国电影产业发展程度不均,文化差异明显,价值认同也存在较大差异,好的电影需要有好的媒介素养作支撑。目前,国内正在推进影视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年轻的一辈也将决定着中国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2RJn6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