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中年人莫看知识付费

开门见山第一次。 以后除了特殊情况,我会在周末分享最近的阅读体验。当然,会以告诉大家哪些书“不必读”开始,有些真正值得读的书,我会顺手推荐给大家。 以下是这两周内我读过,并且建议大家可以不用读,或者干脆快速翻过去的书: 1 《黑天鹅:
原标题:中年人莫看知识付费开门见山第一次。以后除了特殊情况,我会在周末分享最近的阅读体验。当然,会以告诉大家哪些书“不必读”开始,有些真正值得读的书,我会顺手推荐给大家。以下是这两周内我读过,并且建议大家可以不用读,或者干脆快速翻过去的书:1《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受益》还是抽空看了这两本被人说了无数次的书。与同类的神神叨叨的著作比,应该算是论证、文笔都比较完整的。遗憾的是,这两本依然有通病:只看标题就差不多了解了大概。综合来说,这两本书提供了一个日常性思考的新维度:我们所能预测到的事件进程,多半都是经验下的大概率推演,但人类历史,其实受小概率偶发事件的推动。这两本书最大的价值启发反思。过去几十年的持续增长,八零后和九零后实际上是在乐观进步主义情绪中成长起来的。对自我理性的非理性迷信、对时代进程的盲目乐观和对不确定性的忽略轻薄,很有可能会埋下新危机的种子。不过,要用阅读两本书的时间来启发这样一个简单的反思,我觉得性价比的确不高。与其读这个,不如多读读历史。2《原则》经管类书籍的恶疾在于,你很难分得清是一本书被推荐是因为内容卓越,还是作者的世俗成功太耀眼。在我看来,这本书多半属于后者。桥水基金的运作模式几乎不可复制。我花了数个晚上仔细推演了那些原则的实际可能性,答案是,几乎不可能。瑞·达里奥的原则和实践建立在绝对的资源优势和精英群体之中。如果你是个创始人,相信我,在中国的环境内,像瑞·达里奥把每次会议的录音都保存下来并公开给全体员工这种主意,多半会毁了你的公司。如果你是个想要实现同等成功的职场白领。相信我,这些原则你早就耳熟能详。例如,会告诫要做一个开放头脑的人,多提问而非陈述等等。如果你因这些原则而变得更明智一些,那么恭喜你。整体上说,这些原则多数存在几个问题,(1)部分忠告只能对特定人群和特定环境有效(2)而另一部分可能会普世的原则,则有些平淡无奇。我想,这本书被人推崇的主要原因,是很少有人能如此系统性地不厌其烦地梳理出如此多的人生和职场准则,并且,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本人还是一个身带光环的成功者,这让这些准则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多了些实证意义。不过也仅此而已。(3)最失望阅读:得到出的商学院系列合集年初有朋友跟我建议,如果你在碎片化时间里,能在得到平台上听或者阅读一些精简版的知识,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我没有手机阅读的习惯,即使是手机阅读公号也有些不适。不过出于好奇,先买了几本得到专栏的合集准备翻翻,比如得到上很火的《5分钟商学院》等等。大失所望。因为这些书都简单地归纳了某个结论。例如,告诫你消费心理学领域,人们会为虚荣付出更多溢价等等。而这些知识太基础,并且,尤其重要的是,这些过往的研究结论本身都不是绝对的,只是某种前提要件满足之下的正确。问题出在这种模式上。在人文学科里,结论从来都不是知识,最多变成谈资。但如果要做精华版,我们所注意到的多半也只是结论。我认识好几个在得到开专栏的朋友,其中一些已经非常知名。坦率地说,就算他们分享在朋友圈里的阅读和书摘,我都觉得过于迷信论断。这是一种常见的阅读病。如果你专注于在各个平台学结论,最后你可能一个结论都得不到。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先明白观点背后的推导逻辑,接着,是理解这套逻辑的发生背景,最后,才是结论本身。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强调读书要读原典的原因。比如,如果你读哲学,有人告诉你,尼采认为历史是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这个结论没有任何意义,无助于你理解任何一个当前现实和难题。那么,多了解结论总归没有坏处吧?直接的坏处确实没有,但要警惕两个问题。知识付费的那些简单结论只提供了饱腹感,而人是不可能靠饱腹感活着的。第二,这种饱腹感会带来思维的简单化。只学定义和只学结论,都只会带来生搬硬套式的思考和论证。综上,知识付费和类似的学习(名著缩减版、三分钟读完一本书和看完一部电影等等),只适合于简单技能性学习,例如,如何做饭养花。一旦涉及到思维部分,这种快餐会容易变成一个塑料陷阱,哪怕是炒股和职场晋升。不过最近买了另一套书,哈佛商业评论管理必读系列,可以适度推荐一下,这套书有很多本,大家可以自行挑选感兴趣的话题买来翻翻。好处在于,这些书里选摘的文章多半还算是学术论文,论述框架完整,能够给读者提供自由判断和思考的空间。并且,你会发现现阶段喋喋不休的问题,早在前人的经典里被说完了。这套书收录了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早在80年代的一篇论文里提出,新兴科技行业有个现象,一家企业对技术和新运营手段的实施,会迅速降低行业竞争成本,而整个行业的“新手效应”,会让企业忽略这种态势,沉醉于短期运营效益的提升,最终陷入全面竞争。想想最近二十年来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商业史,是不是在沿着80年代的这套论断在发展?(4)题外去年开始,我尝试着将阅读在审美和实用性之间做出连接和妥协。我越来越能理解那些热衷于研究经管书籍、未来学著作和成功学鸡汤的人。所有人都惧怕危机到来,所有人都有向上攀爬的渴望和跌落的恐慌。过去两年里,我很少写作。因为我发现,面对现实困境,那些乌托邦化的美学著作很难提供安慰。比如说,一个人看再多纯粹理性批判,也很难在真正的现实决策里,有效区分哪些是感性冲动,哪些是理性逻辑。我想,大家应该多少都面临着这重实用性困境。而我希望能多提供一些个人的探索得失给你们。以后,我会每周末从职场实用的角度来评判书籍。而日常更新中,我会尽量从我能想到的维度来和大家一起理解现实。飘在空中固然欣喜,但悲剧的是,我们还意外发现了地球引力。着陆姿势很重要,在哪里着陆,更重要。题图来自Weegee责任编辑: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pvp6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