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精选&从生活到艺术,小小说构思内核的形成(上)

展开全文转自:小小说的刘海涛的博客任何的文章写作,任何的小说创作,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构思。当然,文学写作和非文学的写作,它们的构思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一般小说的创作和微型小说的创作,它们的艺术构思同样也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你只有紧紧地抓住构思微型
展开全文

转自:小小说的刘海涛的博客

任何的文章写作,任何的小说创作,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构思。当然,文学写作和非文学的写作,它们的构思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一般小说的创作和微型小说的创作,它们的艺术构思同样也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你只有紧紧地抓住构思微型小说的独特规律,才能准确地踏入微型小说创作以及文学写作之门。

微型小说构思内核的涵义及类型

如果说,长篇小说是生活大树的森林,中篇小说是生活大树的完整的一截,短篇小说是生活大树的一个横断面,那么,它们的艺术构思必须落实到一个典型、完整的生活纵断面或生活的横断面上。

如果说,微型小说反映的是那个生活大树横断面中的一个点,一个生活的聚焦点,那么,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必须落实到这凝结着、折射着那纵断面、横断面无数生活内容的那个聚焦点上。

微型小说的这个聚焦点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在构思之初,一定有一个像滚雪球那样的不断向外扩展的艺术内核。

作家林斤澜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曾这样说过:“按我的学习体会,小说构思大体上是这么一条路:你从生活里积累了一些东西,从中找到一个‘核’。这一般可以说是提炼(把生活提炼出来),也可以说是升华、凝炼、凝聚,意思都差不多,……有了核以后,还要回生活里去,在生活里寻找哪些肉适合长在这个核上,哪些不适合,这个核不是所有的肉都能长上去的,楞把它搁上去,就是贴上去的,是活不了的。……”(见《林斤澜论小说创作》,载《小说选刊》1988年第6期)。林斤澜用“核”的概念来表述小说艺术构思的发端及过程,是一个非常形象、非常有概括力的比喻。

我们认为:“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是微型小说在构思中突出地不同于一般小说构思的关键。微型小说的审美特征规定了所选择的生活素材,必须是生活中的一个有意义有包孕的聚焦点。这个聚焦点反映到微型小说的艺术构思中,便与“构思内核”形成一种互为因果的艺术关系。这个构思内核,你不要误认为是创作过程中作者抽象的创作意图,或者是经过概括的主题思想。它是一个能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述的思想和形象初步结合的意象实体。你如果说,我想写一个反映改革战胜阻碍改革的主题,但你的良好的创作意图并没有一个相应的精采故事和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么,你的良好的创作意图就没有形成一个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构思当然无法进行。你如果说,我现在已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和人物准备写成微型小说,但是你对这个故事和人物并没有把握住它的内涵和思想底蕴,那么,你的这个精彩故事同样也没有形成一个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构思内核必须是思想和形象初步结合的意象实体。这个意象实体往往在表述上只用一二句话就能大致概括。这样的构思内核,实际上是你这个微型小说题材中最核心、最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它包含了一个故事中最精彩最有特色的高潮情节,也概括了一个人物性格中最富有特征的闪光点,它同时也蕴含了这个题材中巨大的主题能量,一句话,它构成了这篇微型小说的艺术生命机制。在一般小说的艺术构思中,这种构思内核可能有若干个,特别是对于中长篇小说来说,它可能就是由一连串的构思内核衍化而成几条情节线索。而对于微型小说来说,它的构思内核一般只能是一个。

随着每篇作品题材的差异,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将会有不同的类型。

可以把《欧文的试验》(载《百花园》1987年第2期)这样来总结一下:著名的化学家欧文将两个空杯倒在一起请学生们闻气味。课室里的研究生们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气味,而一个青年服务员却大胆地说什么味也没有,于是他遭到了研究生们的耻笑。这个故事最后通过欧文的批评揭示了一个这样的深刻哲理:我们不能以地位的尊卑、名声的显赫来判断是非,这种盲目崇拜的惰性心理将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造成阻碍。可以说,这就是《欧文的试验》的思想性构思内核。全篇的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结构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深刻的哲理而展开的。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曾这样概括过《寒心的失信》和《“非法同居”》:一个新上任的公司副经理想把开后门分的十个猪头卖给排队的群众,结果反而被群众当作骗子来讥讽和嘲笑;一对婚事新办的年轻人被人们当作了“非法同居”分子。可以说,这就是这两篇作品的构思内核。你可能会发现,这两个内核有一个特点:它们都是包含着深刻主题的一种反常事件,因此,你可以认定它们是事件性的构思内核。全篇是立足在这样的奇事、怪事(有些作品又是趣事)上展开艺术构思的。

还可以这样来描述一下写人的微型小说《捉鳖大王》(载《小小说选刊》1988年第7期)的构思内核:捉鳖人刘二在送给日本大佐的鳖汤上放了慢性剧毒药,结果两人一齐喝后同归于尽了。刘二的这种反抗和牺牲给了我们的心灵一次强烈的震撼。这篇被评为“全国1987-1988年度优秀小小说”的作品是抓住了人物悲壮的个性化行为特征,来展开全篇从容细致的艺术描写。所以,你可以认定这是人物性的构思内核。

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远不止这么几种类型,每一篇成功的微型小说不管题材如何,一般都能从其中体味出、分析出作者的构思内核。这个构思内核能用一二句话就可以概括出它的精彩、离奇的故事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并揭示出或暗示出一个与此血肉相连的深刻内蕴。每一篇成功的微型小说的艺术生命,都是由这个构思内核所赋予的。

因此,在写作微型小说之前,你不妨这样来问一问自己:我这篇作品究竟是写一个什么东西?也不妨把这个构思讲给身边的朋友和亲友听一听,他们如果在听完你讲述的这一两句话后能有一个或兴奋,或激动,或叫好的反应,那么可以判断,你的这次微型小说构思开始有了一个内核了。

当你有了一个构思内核的概念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讨论:这各种不同的构思内核应该有一种什么样共同的审美品格呢?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构思内核才能使微型小说获得艺术生命呢?

首先,构思内核必须单纯化。

能够触动、引发你的构思的,往往并不是一些纷纭复杂的人、事、境。相反,这些人、事、境应该是单纯而集中的,它单纯到你只用简洁的几句话就可以把整个精彩的故事素材传达出来,它集中到只要你讲完这几句话,你的听众就能从中领悟这个素材所蕴藏的思想意义。正因为这个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是如此单纯而集中,所以它才能使你的整个艺术构思定向、定位,而不致于让你的构思飘忽不定,捕捉不住,完成不了。

其次,构思内核必须个性化。

那就是说,这一个构思内核必须具有既不同于别人的作品,也不同于你自己以前的作品的基因。从讲述的这个构思内核中,可以体味到你对生活的与众不同的感受能力,领略到你的独特的审美发现和审美评价。构思内核能否具备这种个性化的品格,往往就可以从这判断你根据这个内核衍化而成的作品是不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和艺术生命力,是不是具有创新的意味和价值。现在各地报刊上仍有不少质量平平,显不出特色的微型小说,究其根,那就是他们早在创作之初,构思内核就没有特色、没有个性。譬如说:你想写一个个体户在致富以后,发现自己的知识贫乏,于是带上钱去自费读大学,你说你想从这个故事中揭示出一种改革深入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矛盾和错位。可我们仍觉得,这个构思、立意虽好,但整个题材却没有多少特色和个性。这样构思的作者和作品,目前已有相当数量了。你又说,我仍然是这个立意,但我写的却是一个个体户的经理聘请一位女大学生来做他的家庭教师,由于双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互补,他后来与这个女大学生产生一种微妙复杂的、纠缠不清的恋爱关系,由此引发道德伦理和人生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个构思内核就比上一个有特色,用它来传达新时期改革深入后各种观念的深层次的变化和碰撞,确实比较有新意。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的构思内核里没有什么新意,那可以肯定,你据此展开写成的微型小说,很难获得读者的赞赏。这样的话,你不如干脆放弃这个构思内核,重新另起炉灶。

再次,构思内核必须概括化。

当你感觉到你的核思内核别人没有写过,你自己过去也没有写过,确实比较新鲜而显出了个性化,那么,你还要进一步推敲和审视,这个个性化的构思内核能不能体现概括化,就是说,这个构思内核是否包容了深刻的思想意蕴,它的主题是不是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涵盖面。一方面,确实有新意,不一般化了,另一方面,这不一般化中又表现出相当深邃的人生哲理或社会主题。读者读了你的作品,不仅觉得新鲜,而且觉得深刻,不仅实现了个性化,而且还达到了概括化。如果个性化和概括化能够有机统一在构思内核里,那么由它衍化而成的作品成功的概率就高。

应该看到,报刊上发表的微型小说,有些确实达到了个性化,但是它新奇有余,深刻不足,有些作者说,他准备写凶杀,写莫名其妙的死亡,写没有悲剧必然性的悲剧,这确实比较新,比较奇,但是,根据这种构思内核创作的作品恐怕很难进入更高的艺术层次。如果把凶杀案件与社会政治和深层的人性联系起来,让作品的死亡连接在民族生存和人类生存的必然性轨道上,让这个生活悲剧,真正变成一个有较大涵盖面的性格悲剧和时代悲剧,使这个个性化的构思内核折射出深刻的历史内涵,那么,这个构思内核才具有比较高的审美品位。用它来展开全篇的构思,才有较大的成功的把握。

总之,微型小说的构思内核能否形成,是决定你的艺术构思能否得以顺利展开的关键。然而,只有具有了单纯化、个性化、概括化审美品格的构思内核,才是真正显出审美价值,成为推动你的构思走向成功的艺术之核。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7ZKo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