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藏着的故宫青海藏着一座与故宫规格相当的古刹,朱元璋赐名,被称“小故宫”

在青藏高原上,散落着无数的藏传佛教寺院,但唯独有一座,被称为“高原小故宫”,当地人都说,“走了瞿昙寺,北京再甭去。” 这堪比故宫的瞿昙寺有着很多传奇,不仅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用佛祖释迦摩尼的姓氏命名,后又被明朝多位皇帝关照扩建,相传更是建
原标题:青海藏着一座与故宫规格相当的古刹,朱元璋赐名,被称“小故宫”在青藏高原上,散落着无数的藏传佛教寺院,但唯独有一座,被称为“高原小故宫”,当地人都说,“走了瞿昙寺,北京再甭去。”这堪比故宫的瞿昙寺有着很多传奇,不仅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用佛祖释迦摩尼的姓氏命名,后又被明朝多位皇帝关照扩建,相传更是建文帝朱允炆逃亡隐匿、最终圆寂的地方。公元1399年,因不满当朝皇帝朱允炆的削藩举措,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反抗。明朝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由此展开。公元1402年的初夏,朱棣攻下南京直抵皇城,然而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熊熊烈火,火后的废墟中只找到了马皇后一人的尸体,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在这场大火中下落不明。几百年过去,建文帝的去向成了无解之谜。而有传言说,他逃亡到了位于如今青海海东乐都县城南20公里处的瞿昙寺。这座寺院始建于建文帝爷爷时期的明洪二十五年(1392年),连位置和名字都是他爷爷朱元璋亲赐的。为什么朱元璋对这座寺院这么重视?我们后面边看边说。枕着罗汉山、望着凤凰山,东傍庙顶子山、西邻卧虎山的瞿昙寺建在了一处风水宝地,从山门处望凤凰山,犹如一座弥勒大佛坐于对面,寺前的瞿昙河缓缓汇入奔向黄河的湟水河。从山门向后望,寺院整体以一条中心线为轴,两端对称,共三进院落,后面依次为的金刚殿、瞿昙寺殿、宝光殿和隆国殿。虽比故宫小很多,但这个布局和建筑风格,尤其是后殿隆国殿的建筑形制,都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绝无仅有的。山门内完整的保存着两块立于永乐十六年的石碑,碑头上的“皇帝敕瑜”正是永乐皇帝朱棣亲下的诏令,碑文中提及了寺院的建立,同时向周边民众声明瞿昙寺神圣不容侵犯的地位。从金刚殿到宝光殿的两侧,有两座与北京故宫角楼十分相似的御碑亭。左右两面分别是“谕制瞿昙寺碑”和“谕制瞿昙寺后殿碑”。碑亭里的两通碑都是正面为汉文,背面为藏文。金刚殿门内悬挂的“独尊”匾额,是明万历年间督理西宁屯兵解梁李本盛所题。木质的屋梁上依旧可以看出当时的彩绘图案,几百年前,它将是何等光鲜。瞿昙殿内檐的门额上方便是朱元璋亲赐的寺名牌匾。现在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朱元璋这么重视瞿昙寺。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军队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中国一百多年的统治。洪武初年,国家的政局尚不稳定,残留在西北的元朝势力一直是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在青海湖周边,一些不明状况的藏族部落因害怕战争而四处逃窜,使得政局更不稳定。此时,一位德高望重的海喇嘛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德行和声望,说服了罕东蒙藏诸部归顺朝廷,这也使得明王朝意识到,宗教上层在信教民族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喇嘛的侄子三罗喇嘛桑杰扎西比较活跃,带着贡品跑到南京请皇帝对他的小佛堂赐名,朱元璋不仅欣然应允,还划地拨款筹建寺院,并赐名瞿昙寺。“瞿昙”是梵文借词,在印度史书中是领袖、战士、大臣和教师的姓氏,汉文史书则把这个词看作是佛教始祖释迦摩尼的姓氏。朱元璋封地七条沟作为寺院的香火地,虽然当时的瞿昙寺只有瞿昙殿一座殿,是座小佛刹,但寺周边民众,无论藏汉均受寺院管辖。此外,方圆百里的民众还要如期为寺院缴纳粮草。寺院建好后,封了创寺僧人三罗喇嘛为大国师,授西宁卫僧纲司都纲,即当时西宁卫的宗教首领。瞿昙殿庭院四角各有一座典型的藏式金刚塔,即喇嘛塔。瞿昙殿后的宝光殿是永乐十六年建的,并由明成祖朱棣赐名。瞿昙寺经历了明朝几代皇帝之手,前前后后共用了34年。他们都推行“抚边”的政策,连年布施及赏赐宝物,使瞿昙寺逐渐成为安多地区政教合一的最大寺院。宝光殿顶上的六字真言宝光殿内供奉着藏传佛教中的三世佛,佛台前供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和瞿昙寺创建者三罗喇嘛的塑像。两侧壁画是清末重描过的,色彩依旧活灵活现。宝光殿与最后的隆国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有近5米的高差。但中院与后院没有设台阶,在中殿礼佛结束,要沿院落两侧的抄手斜廊进入隆国殿。这抄手斜廊虽是仿照故宫的样式,如今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因为故宫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最早是有抄手斜廊的,但在建成第二年被雷火击中烧了,所以这里是全国独一份了。抄手斜廊边上的壁画绘制了释迦牟尼岀生、成佛、讲经、涅盘的连续故事,绘画技巧与敦煌壁画不相上下。今天的修补也是请的敦煌壁画修补的大师们来做的。最后的隆国殿是宣德二年(1427),依照故宫奉天殿建的。隆国殿的重檐庑殿顶是古时建筑中最高档次的皇家才能用的,真正的明代官式风格也是隆国殿的建成才得以彰显。除了屋檐,屋顶的吻兽、门窗上的簇六雪花纹都是故宫独有的,恐怕就连三罗喇嘛也没有想到瞿昙寺几十年后能有着与皇家同等的辉煌。殿中为释迦牟尼密宗像大持金刚佛,佛像前一块约两米的木牌上用金字写着汉、藏、梵三种文字的“皇帝万万岁”,牌背刻有“大明宣德二年初九日”的字样。花斑玉制的须弥座历经时光打磨已经乌黑发亮,边缘的祥云和莲花雕饰因此更显精美油润。(殿内不可拍照,所以亲们就展开想象吧,或者哪天亲自去看看)殿内还有很多宝物,其中十分有名的是象背云鼓。它用整块石头雕出一只鼻衔莲花的小象托鼓的鼓架,高约一米。象身上面布满了祥云,小象神态祥和,惹人喜爱,雕刻细致得连象耳朵的血丝都清晰可见。明朝末年,瞿昙寺内的僧人一度达到了五百多人。因为地位优厚,连年香火旺盛,周围商家遍及,都形成了小镇,但到了清王朝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当时的寺主人以进贡的方式想请求新朝廷颁发新的认可“执照”,因为他知道,没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是无法持续辉煌的。然而或许是贡品未能打动新王朝的君主,或许是新朝的政策不同,瞿昙寺三百年的辉煌就这样伴随着明王朝的终结走向了衰败。由于后期的没落,瞿昙寺内的很多文物曾遭到损毁和盗窃。不过好在瞿昙寺这座独一无二的建筑群完好地保存下来了。如今寺内的僧人并不多,但或许这才与佛家清心寡欲的教条相符吧。我们出来的时候,寺院也关门了,一位喇嘛对同行小伙伴的相机十分感兴趣,有模有样地摆弄了半天,十分可爱。不想跟团!也不想穷游!怎么用最经济的费用在旅途中享受最棒的体验?更多既舒适又全面的自助游、自驾游,尽请关注游走在感性与理智间的“饕餮小娘子”。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G0YA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