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多见识老外带你见识一个没看过的中国

老外带你看中国 —— Hello,Travel —— 书荒了没?看这儿!小图给大家推荐彼得·海斯勒的2本书,一起来看看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告诉你~这会是你没见识过的中国。天气正好,一起来读书吧~ 彼得·海斯勒1969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哥
原标题:老外带你见识一个没看过的中国老外带你看中国——Hello,Travel——书荒了没?看这儿!小图给大家推荐彼得·海斯勒的2本书,一起来看看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告诉你~这会是你没见识过的中国。天气正好,一起来读书吧~彼得·海斯勒1969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16岁起立志当一名作家。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文学写作和英国文学。硕士毕业后,彼得·海斯勒开始周游世界从英国飞到捷克,在捷克开始坐汽车、火车去了很多东欧国家,再乘火车穿过莫斯科,进入西伯利亚,最后落脚中国。这一程,彼得和他的同伴一共去了30多个国家。第一次来中国,他还只能算是一个旅游者,从俄罗斯偶然转至此间。后来,他加入美国志愿者组织“和平队”,来到江城涪陵,身份是大学教师。在那里,他结识了后来翻译《寻路中国》及《江城》的大学教师李雪顺。在中国,他的名字叫何伟。再后来,他考了中国驾照,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或是南下……他常说:“在中国驾车行驶,常令我产生自己正在老去的感觉。”他会在一个地方呆上很久,如北京小村三岔或浙江丽水,在这里,他守候着中国故事。他笔下的中国肖像,可能是我们忘记了的甚至避讳的部分,是大家眼中所谓的小人物或边缘地带。1996至2007年间,他的11年经历化作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2011年1月《寻路中国》中文版出版,2012年2月底,《江城》在众多焦点目光下面世。1.《江城》1996年夏,彼得有机会以美国“和平队”志愿者身份来到中国涪陵师范学院教英文两年。他的处女作《江城:长江边的两年》,写的就是这段时间的见闻。彼得在该书前言中写道:“这本书记录了我在涪陵的生活,夹杂着当地的历史、风景以及那里的人们。之所以写成这样,是为了让读者明白一个外国人在涪陵那样一个小城里所扮演的两种角色:有时候是一个观察者,另一些时候又深深融入当地的生活。”虽然当时《江城》并未能在第一时间出版,但时隔两年,美国出版业巨头哈珀·柯林斯看中了此书,一经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被译成多国文字热销海外,被誉为“认识中国必读的一本书”。这本描写连很多中国人都会忽略的涪陵小城的书共计卖了15万册,还获得了当年“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美国图书出版协会曾毫不吝啬给它评价:诗般的语言和朴素的故事,让我们愿意了解现代中国人的心和灵魂。豆瓣评分9.0(图片来源:豆瓣)书籍信息《江城》彼得·海斯勒著索书号:I712.65/*220何伟用不带偏见的视角,记录了平凡又动人的人世百态。读《江城》,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一切都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媒体评论“充满着坦率、热情、洞察力和亲历接触,《江城》雄辩地展示了鲜为人知的当代中国。读来精彩。”——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如果你只读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那就是这本了。”——梅兆赞(英国资深记者、中国问题专家)“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南方人物周刊》▼馆·藏·查·询▼把时间交给阅读2.《寻路中国》在《寻路中国》这本书中,何伟记录着他曾试过把车开到村镇上,看着满马路上晒的粮食,他踯躅不前。两边村民示意他:开过去!开过之后才明白,来往汽车的碾轧可以帮助粮食脱粒。“以前从来没见过这种一次性公然违反两种法律的行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食品卫生法。”何伟在书中幽默地说。这本书的出版,让不少人意外。“这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却最先在中国出版了。它主要探讨中国的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何伟说。“孤独星球”创始人托尼·惠勒评价说:它是我读过的描述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最好的一本书。豆瓣评分9.0(图片来源:豆瓣)书籍信息《寻路中国》彼得·海斯勒著索书号:I712.65/*208苏轼有一句诗写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外国人比我们更了解中国。海斯勒在2000年的时候来到中国,沿着长城作长距离的自助旅行,在北京的农村地区呆了几年,然后又去了中国正在崛起的南方地区——温州附近,见证了中国飞速发展的工业。北方的没落,南方的崛起,如此巨大的反差,在海斯勒的笔下,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这位与中国人天天一起相处生活的外国记者在中国的南北艰难跋涉之后心里有着复杂的心绪,同时又让他对中国人民有一种不忍割舍的感情——在中国,这个地方最让我有回家的感觉。作为一个身处庐山之外的人,他是如何了解庐山真实的面目的呢?媒体评论“太棒了!彼得·海斯勒的《寻路中国》,是我读过的描述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最好的一本书……彼得在中国待了很久,作为《纽约客》的记者,他通过驾车环游的方式捕捉现代中国。”——托尼惠勒(LonelyPlanet创始人)“毫无疑问,彼得·海斯勒是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他对当代中国的描写,极富人性。”——《华尔街日报》“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南方人物周刊》▼馆·藏·查·询▼把时间交给阅读何伟说,回到美国的他发现自己愈发不像“美国人”。他和妻子在买二手车的时候会用汉语交换意见,会说美国人“怎么吃这么难吃的东西”,俨然自己是中国人。“五六年后他们还会回来中国,让一对双胞胎女儿来学汉语。”而何伟和妻子也会再次记录中国新的变化。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GXRnr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