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被贬黄州被贬黄州第三年,苏轼酒醉挨淋却写出宋词名句,饱含人生哲理

虽然说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最发展兴盛的时代,但是也并非士大夫心中最好的时代,苏轼的遭遇就是明证。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的文学造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却是极其不顺,因为“乌台诗案”的牵连,诗人接连遭遇被贬,密州、黄州、杭州、惠州、儋州…
原标题:被贬黄州第三年,苏轼酒醉挨淋却写出宋词名句,饱含人生哲理虽然说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最发展兴盛的时代,但是也并非士大夫心中最好的时代,苏轼的遭遇就是明证。作为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苏轼的文学造诣首屈一指,但是在仕途上却是极其不顺,因为“乌台诗案”的牵连,诗人接连遭遇被贬,密州、黄州、杭州、惠州、儋州……在这之中,苏轼在黄州的时间可以说是最长的,在这里留下的作品也是最多的。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赤壁赋》等经典诗文都写于这一段时间。而在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时候,酒醉挨淋却写出经典的宋词,更值得今日的我们提及: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宋词的题目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旷达豪放宋词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名句,当属“一蓑烟雨任平生”,意思就是,即便风雨交加,但是我身着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少年成名中年失意一直到老年都没有在受到重用,一生最好的时光都在贬谪之地度过,苏轼却依然有如此的人生态度,乃真豪杰也!“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这是一段序词,交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苏轼和友人酒醉归家,却不料途中遇雨。没有雨具众人都感觉狼狈,只有苏轼处之泰然,写下这首宋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写出风雨之景,却也告诫友人不必狼狈,处之泰然在雨中照常行走即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雨中诗人的形象,脚踏“芒鞋”,手持“竹杖”,在雨中行走,甚至比骑马还要舒坦,有什么可怕的?即便是风吹雨打,只要我有这一身蓑衣,就不必惧怕。下片一开始就写雨过天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雨后的春风还有几分凉意,吹醒了诗人朦胧的酒意。放眼望去,去也看到雨过天晴,斜阳露出了笑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回望刚才走过的路,继续前行。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自然界最常见的景象,无论是晴朗天气,还是风吹雨打,又有什么分别?最后的诗句当中,苏轼其实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自然界有风雨,人生征途中也有风雨。尤其是当时的诗人正在经历一生中艰难的时刻,被贬到黄州远离京城,空有报国之志才华也不得展现,如此怀才不遇之感伴随了苏轼的一生!但是即便如此,苏轼也逐渐在逆境中参透人生。就如同此次酒醉遭遇风雨,人生征途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平生最旷达之语,而“也无风雨也无晴”更是充满人生哲理,一直到今天,依然可以给予我们营养。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8Z5rX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