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奘观后感《集王圣教序碑》——王羲之、玄奘与大唐盛世的集大者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龙灵书道”邂逅更多精彩内容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我国可是耳熟能详。在《西游记》中,主人公唐僧老是絮絮叨叨,人妖不分,还经常给孙悟空念紧箍咒。相比起其它人物,唐僧可不算讨喜。 唐僧的原型是著名的玄奘法师。如果自
原标题:《集王圣教序碑》——王羲之、玄奘与大唐盛世的集大者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龙灵书道”邂逅更多精彩内容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我国可是耳熟能详。在《西游记》中,主人公唐僧老是絮絮叨叨,人妖不分,还经常给孙悟空念紧箍咒。相比起其它人物,唐僧可不算讨喜。唐僧的原型是著名的玄奘法师。如果自动把唐僧形象带入玄奘,可是完全冤枉和误解了这位高僧。玄奘法师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赞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玄奘13岁时便在洛阳净土寺诵习佛典,后赴首都长安,游历全国各地,遍访名师。随着学业的日益长进,他的疑问和困惑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疑惑又非中国佛典和高僧所能解决,于是下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取经求法。今天要去印度,打个飞的,来回不过两三天。可一千多年前要出远门,只能靠双脚和畜力。那时候,唐朝刚刚立国,封锁了边关。要去印度更是难上加难!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混在关中饥民群里,通过“非法偷渡”才得以冒禁越境,潜出甘肃玉门关,到达西域。玄奘途径苍茫的戈壁沙漠,那里没有水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玄奘走过茫茫大雪覆盖的雪山,经历过战乱、匪患、寒冷、饥饿、缺衣少食等诸多困难。此时可没有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帮忙。《圣教序》中是这样描述玄奘这段艰险历程的:“乘危远迈,策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起,空外迷失。万里山川,拔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雪雨而前纵。”可以说,玄奘此行,真是九死一生,历尽艰难。可这些都没能使玄奘失去信心,历经多次的艰难险阻,玄奘终于到达了印度。玄奘到达印度后,游学各地,并且演讲佛典,还跟印度学者辩证,讨论佛学理论。公元645年,玄奘才回抵长安。当时,玄奘西行取经的壮举轰动了长安城,官民夹道欢迎,太宗也接见了他。玄奘这次西行,历经17年之久,5万里行程,138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典520箧,657部。舍利子150粒,金银佛像7件。唐太宗对于玄奘西行取经的精神非常钦佩,对他在佛学方面的成就也极为推崇。于是,委任他在长安弘福寺中专门翻译经书。贞观二十年七月十三日,玄奘将《大菩萨藏经》二十卷、《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及翻译完成的《诸经论》呈给太宗皇帝,并请他为《诸经论》钦赐一篇序文。唐太宗十分重视,不敢枉然动笔。两年后,御制序文才撰写完毕,全文共七百八十一字。太宗就会聚百官,在明月殿上,命弘文馆学士上官仪将《圣教序》当众宣读。与此同时,玄奘还邀请皇太子李治写了一篇《述三藏圣记》,全文五百七十九字。自己又翻译了一首《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与圣教序一同放在新译的《诸经论》的卷首。因此,《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包括了太宗皇帝的一篇《序》、皇太子李治的一篇《记》和玄奘翻译的一首《经》三个部分。唐太宗的《圣教序》和皇太子的《述圣记》写成以后,大臣们为了使其永垂后世,就筹备刻碑立石。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赞扬王羲之的书法是“尽善尽美”。文武百官提议用王羲之的书体来刻圣教序碑。经过商量,邀请怀仁和尚来担任集字拼文的工作。怀仁承担的这项工作,耗费时日,实属不易。怀仁是根据王羲之《兰亭序》、《丧乱帖》、《九月十七日帖》、《奉橘帖》以及赵模的《摹集右军千字文》等作为集字蓝本。这件作品开创了书法集字的先河。其难度之大,艺术价值之高,令人敬佩。经过二十五年的艰辛劳作,《圣教序》石刻才制作完成。《圣教序》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连贯不够,行气不足。但它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集王圣教序碑》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国宝级的文物!“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王字;一心求法,百折不挠的玄奘;歌舞升平、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都藏在这《集王圣教序碑》中了。下图为《集王圣教序碑》拓本,请欣赏。素材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MozP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