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怀念季羡林先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读《季羡林文集》有感 文 | 戴连强 季羡林先生已经驾鹤西游九年有余了,虽然不曾与先生谋面,更没有亲聆教诲,但看到了太多关于先生视频的采访和书面的纪念文章,还专门拜读了先生的文集,因此先生一个睿智、慈祥、和蔼的长者
原标题:怀念季羡林先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季羡林文集》有感文|戴连强季羡林先生已经驾鹤西游九年有余了,虽然不曾与先生谋面,更没有亲聆教诲,但看到了太多关于先生视频的采访和书面的纪念文章,还专门拜读了先生的文集,因此先生一个睿智、慈祥、和蔼的长者形象在脑际日益充盈,总想写点什么,今天忽然想到了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的一句话:“《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觉着用这句话表达我对季先生的心情,真的是太贴切不过了。最早知道先生的名字是在2002年春天,那年去聊城在游览山陕会馆、光岳楼等名胜古迹时,陪同的同学眉飞色舞地说起聊城的历史名人如数家珍,如张自忠、李苦禅、傅斯年、范筑先、季羡林、孔繁森等,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之后几年是经常看到电视上报道温家宝总理每年走访慰问的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如科学家钱学森、著名学者季羡林和社会活动家雷洁琼等。尤其是季老以96岁高龄于2006年当选“感动中国人物”后,从媒体上进一步增加了对季老的了解,特别是季老《病榻杂记》发行后,以通达的文字辞去社会上“加”到他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的声明,他表示:“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看到他真诚的文字,清醒的头脑,更让我这个晚辈对季老充满崇敬之情。2008年8月2日,温家宝总理探望季羡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季先生一生的求学治学之路其实并不平坦,从6岁离开慈母到济南跟随叔父上学,从新育小学到正谊中学,再到山大附设高中,念了两年后,因为日寇占领济南,停学一年,后转到省立济南高中,然后考入清华大学,最为艰难的是留学德国十年期间,其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的德国食品供应也十分短缺,为此他经常处于饥饿状态,有一次他下乡帮农民摘苹果,人家给他几个苹果和五磅土豆作为酬劳,他回去将土豆煮熟后竟然一顿就吃了个精光,还无饱意。他在回忆这段生活时说饥饿难耐时恨不得把整个地球吞下。当时他德国的导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都被应征入伍了,经常是他一个人在古籍堆里查阅资料,更加难以忍受的是“烽火连年,家书亿金”,当时的祖国也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而他与家里妻儿音讯全无,更遑论享受天伦之乐了。“文革”期间,他进了“牛棚”,成了被批斗对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后来成为“不可接触者”,掏大粪、看大门、守电话、发信件成了他的工作,但他并没有和其他人一样消极度日,他在《八十述怀》中回忆道:“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要用“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来比喻季老,那是再恰当不过了。1936年冬天,在德国(右三)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同样,季先生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也是与他惜时如金分不开的,他在《一寸光阴不可轻》和《希望在你们身上》两篇文章中都引用朱熹的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他说,“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在后一篇文章的结尾,他写道:“这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言。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他对后学们的殷切期盼之情,溢于言表。我在读先生的《真话能走多远》这个集子时注意到,他在1986年出访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时写的《加德满都的狗》、《乌鸦和鸽子》、《神牛》三篇文章的结尾都注有写作时间,分别是:十一月二十五日凌晨于苏尔提宾馆;十一月二十六日凌晨;十一月二十七日凌晨,时窗外浓雾中咕咕的鸽声于耳。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这些,是想说明季先生多年养成了早晨4点起床的习惯,即使他以75岁高龄出访时,仍不怕疲劳,在别人还在酣梦之时,在迎来朝霞时,一篇篇富有情趣的精美散文已经写就了。他在《养生无术是有术》中写道:“我有一个“三不主义”,这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他解释“不锻炼”并非反对别人进行体育锻炼,而是反对有人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锻炼身体上,而工作的时间却很少了,失去了人生本来的意义与价值。季先生是“性情中人”,他对亲人、对师友充满了感情,甚至对一些动植物也满怀博爱仁义之情。他在《赋得永久的悔》一文中深情了回忆了母亲,由于自小就离开了母亲随叔父求学,母亲去世又早,他连母亲的面容也没有清晰的印象了,这对他是终生刻骨铭心的痛,他痛悔自己“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这篇情真意切的回忆性随笔于1997年获得鲁迅文学奖。他对婶母、妻子以及母亲般的女房东等一一写了回忆文章。对恩师鞠思敏、西谛、胡也频、陈寅恪、朱光潜、冯友兰、胡适、梁实秋、老舍、张岱年、傅斯年、瓦尔德施米特、西克诸先生以及同窗好友李长之、胡乔木、邓广铭、臧克家、沈从文等也写了满怀深情的纪念文章。他不仅对人充满了感情,就是对曾经饲养的动物也满怀博爱之情,他对母亲辞世后那只失去主人而又忠诚地趴在篱笆门口的一条老狗,历经七十余年而铭记于心,为此在望九之年写了《一条老狗》一文。季老养猫在北大尽人皆知,他先后养过四只猫,在不少视频或者照片上看到季老对猫疼爱有加,他在《老猫》一文中写到小咪咪即将离世时经常小便失禁,有时尿在他正在写文章的稿纸上,尽管心里着急,他也坚持自己的一条戒律:决不打小猫一掌。其他如乌鸦、鸽子、神牛、喜鹊、丝瓜等无不在他笔下涉笔成趣,给人以启迪和力量。孔子晚年经常“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将至”,季先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经常引用顾炎武的两句诗:“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他甚至谦虚地说:“我哪敢自比为苍龙?比作老树,也许还是可以的。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再行一点雨的、再著一点花的”。季先生以98岁高龄辞世,一生涉猎广泛,著作等身,他本身就是一部大书,他的专业恐怕只有少数人能够看懂,但他的散文随笔行文流畅、幽默风趣、明白如话、意境高远,读他的书,想他的为人,好象这个慈眉善目的睿智长者与你面对面地聊天,娓娓道来,有如沐春风之感。季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斯人已去,风范永存,与这样一位祖父辈的长者神交,不亦快哉!戴连强临邑县人,现任德州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德州市委秘书长、德城区政协副主席。朗读者:赵海霞德州市政协常委,无党派人士代表,德州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你从季老的身上学习到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排版:xiaoshu○○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o2OwX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