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私生活&想偷看作家偶像的私生活?快戳这些书_张爱玲

◆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暗恋橘生淮南| 弃猫 | 帝王业 | 目光 |…… \ 有些东西看似遥不可及,其实我们内心还是怀着忐忑、渴望去接近的。 比如,人们喜欢说“转角遇到爱”,心里其实在

原标题:想偷看作家偶像的私生活?快戳这些书

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 暗恋橘生淮南| 弃猫 | 帝王业 | 目光 |……

\

有些东西看似遥不可及,其实我们内心还是怀着忐忑、渴望去接近的。

比如,人们喜欢说“转角遇到爱”,心里其实在转角以前就怀着对爱的期待了。

再比如,那些让我们感慨生不逢时的、我们所钟爱的作家们,虽然生在不同的时代,我们仍然渴望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他们。

小蜗找到了一些传记书信回忆录,带你偷看这些作家偶像的私生活。

这里的他们,是大作家,更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普通人。

1、托尔斯泰最后的日记

童鞋怎么说:

此时的托尔斯泰已经不是那个小说家了,而是思想者,他每天焦虑的不是文学,而是日常生活与思想之间的张力。

@读者 邓安庆

“自己依然感到自己可厌,这是好事情。”八十多岁的托尔斯泰仍旧每天自我反思、自我批判。

他为自己一时的倦怠感到可耻,为自己不同于农民的贵族生活而羞愧。

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保留着自己的习惯: 骑马、修改手稿、回信、探望朋友、玩牌…

晚年的托尔斯泰已经是俄国非常有名的作家了,很多人慕名而来,每天他都会收到很多信件,他一一看过,只挑有趣的回复。

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内心的真实而非金钱名利,自己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员: “理解自己的渺小,是多么重要啊!

小蜗仿佛亲眼看到那个瘦骨嶙峋的“老头儿”,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确认自己是否死去,心平气和地,没有为死亡而恐惧也没有为活着而欢愉: “对于正在来临的死亡,我将不做任何抵抗。

这大概就是真实的托尔斯泰吧,坦然而又理性。

2、我的姑姑三毛

童鞋怎么说:

我没读过别人写的三毛,只看了这本她的小侄女写的,一遍遍想起三毛的文字来。

@读者 twopersons

三毛像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善良、率性、天真、潇洒。

她的出现让更多女性知道原来人生真的有很多活法,其中包括三毛的外甥女陈天慈。

陈天慈从小时候朦胧的记忆开始,追忆与姑姑三毛相处的点点滴滴。

姑姑伤心的时候也会以微笑面对小孩子;

姑姑不是很会开车,但很喜欢四处游历;

姑姑带小孩子出去吃饭从不管什么垃圾食品,想吃便吃好了;

姑姑喜欢在深夜写作,因为夜晚最安静可以放心倾吐心事……

书中的三毛是个率性而为的大孩子,也像一个普通姑姑那样爱着自己的侄女

3、张爱玲给我的信件

童鞋怎么说:

了解一个人才能更好地阅读相关的作品,这一本信件相关的书,能让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张爱玲了。

@读者 李晓慧

张爱玲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高冷的,是那张穿着旗袍昂起头颅的照片里的她。

而夏先生收录的这本《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中的张爱玲是说话谦卑谨慎、很有人情味的。

不然她怎么会每年都记得在元旦、过年给夏先生写信和贺卡?

当自己的作品在异国出版受阻时,她首先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当夏先生因迫不及待看到作品来信索稿时,她吓得连写信的称呼都变成了“夏先生”,一遍一遍道歉,而其他的所有信件中,都称他为“志清”。

这样的张爱玲其实很可爱,不过也敏感得让人心疼。

她在国外多次搬家,累得连信都只收不拆,还要照顾生病的丈夫……

这些都是我们在她的小说中不能知晓的,不禁感叹: 原来张爱玲是很有温度的张爱玲啊

4、汪曾祺书信集

童鞋怎么说:

比全集中的书信更全,但读之仍然嫌少……

@读者 思郁

汪先生的文章已经写的很可爱了,没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他更可爱!

他给老师沈从文写信时,直言自己唠唠叨叨,脾气像个小孩子。

他说: “黄永玉是个小天才!

他看不得天才被人因嫉妒而故意无视,于是央烦恩师沈先生推荐他。

他在国外给妻子写信,说海明威的妻子“胖得像一座小山”!

自己在国外得到其他作家的喜爱时,像小孩子一样带着点小得意向妻子汇报: “我这人大概有点儿人缘儿。

但是何止一点儿啊,来看看先生的朋友圈: 沈从文、林徽因、费孝通、老舍、闻一多、郭沫若、叶圣陶、蒋勋……哪一个不是在中国文学界占一席之地的大作家呢?

先生也是一个平凡的丈夫,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对妻子说: “为了你,你们,卉卉,我得多挣一点钱!

可金钱在他眼里绝不是一切,在选择自己的文章发表的报刊时,他说: “人不能净为钱着想,也得考虑政治。

先生就是这么一个人儿,有血有肉有灵魂,就因为他是真实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爱他

5、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童鞋怎么说:

双线叙事,原作很赞,翻译很棒!

@读者 王紫

学习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时,你们一定也听说过这俩人儿的恩恩怨怨,和历史上那场著名的争端,即微积分到底是谁先发明的。

可如果你认为这本书的内容仅限于此,那你就错啦!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两位著名科学家小传记和两个人的互动趣事,还从现代量子物理的角度分析了时间的流变。

“人类对时间的认识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

先人就在与自然密切接触、观察中渐渐认识了时间,我们今天才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地看待自然和宇宙现象。

精确的钟表的发明如何推动工业革命时期欧洲文明的发展?

时间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

相对论的时间概念如何影响了现代科学技术?

看这本轻松的科普+传记小书,开开心心涨知识!

6、卡夫卡日记

童鞋怎么说:

感觉卡夫卡太敏感、多疑,内心孱弱得像个孩子,却把世界讨厌得那么犀利。

@读者 凉茶

卡夫卡是那个你在大街上一眼望去最后才会注意到的人。

不是外貌不出众,而是他的自卑和敏感会让他想各种办法被忽略。

听上去都很心疼,大概是童年时刻缺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才让他变得如此没有安全感。

可是正因为他的这种敏感,才有了他如此美妙的文字: “我本应该是那个废墟上的小小居民,聆听寒鸦的叫喊,任凭它们的影子从我头上掠过,在月光下变得冰冷,被在瓦砾之间从各个角度照射到我的常春藤床上的阳光灼烧……”

他对生活观察如此入微。 他坦言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背负的铁栅栏后面,看似阴郁,他却如此向往光明:“我喜欢作坊里的工作。刨花的气味,锯子的吟唱,锤子的敲打声,这一切都让我着迷。

就当卡夫卡是个任性的小孩吧,他本来也是,一边愤怒地向世界咆哮,一边又小心翼翼地爱着它。

这种矛盾的感情直接体现在他与女性的关系上,他是渴望接近女性的,少女们是他灵感的来源。

可是内心又有另一种声音让他抗拒,所以,他的一生有过许多女人,却始终没有人能进入他的内心。

这本《卡夫卡与少女们》就收录了卡夫卡和女孩们的故事

7、书信中的世界史

童鞋怎么说:

每一封书信都是历史的痕迹。

@国王KING

看书名会以为是枯燥无趣的历史,翻开后却不舍得松手了。

这是一本书信的汇编,里面是世界各地代表重大历史事件的书信。

书信传情也载史,我们今天仍旧保留着先人的一些信件,一方面是为了纪念,另一方面也是想保留一段记忆。

这样一想,历史和书信都变得好温柔啊。

这本书从爱情篇写起,亨利八世写给安妮的情书; 托马斯·杰斐逊写给年轻的玛莉亚;詹姆斯一世写给男宠;萨克维尔写给伍尔夫……

这些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或是政治上的或是文学上的,有男女之间的爱情,也有男男女女之间的爱情,作者不抱有任何偏见地一一整理好,将历史的一角呈现在我们面前。

再到家庭篇,查理一世致查理二世,勇气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许多历史我们都是经别人之口得知,可这些往往都经过了多人的传递再加上个人的感情色彩,历史往往被掺上了水分。

所以,有时候倒不如直接读他们的书信,从其中直接寻找历史的痕迹。

小蜗发现,一本书看完,再去读一下作家的传记书信偷看日常之后,就会更爱ta!

你的作家偶像是谁? 不妨推荐一本书让大家了解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xjE8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