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19年裁人&他是华为二号秘密人物,能顶万人之师,被任正非称“宝宝”_郑宝

全文字数: 5503 科技的巨轮是永不停止的,但是它前进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扮演着“加速器”的作用,通常对于这种人,我们会用两个字来形容——天才。如今的华为公司,从当年的一个“东方小品牌”发展到如今

原标题:他是华为二号秘密人物,能顶万人之师,被任正非称“宝宝”

全文字数: 5503

科技的巨轮是永不停止的,但是它前进路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扮演着“加速器”的作用,通常对于这种人,我们会用两个字来形容——天才。如今的华为公司,从当年的一个“东方小品牌”发展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网络通信世界巨头,自然也离不开那些天才们。

在座的各位相信都听说过清华大学吧,你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丢下自己的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吗?郑宝用就是这样做的,当年郑宝用在自己的好友郭平的劝说之下,直接放弃了自己的清华大学博士学位,选择了进入华为公司。

事实证明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郑宝用没有让华为公司失望,创造了很多辉煌。众所周知,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绝对是个说一不二、铁面无私的掌舵人,但是任正非却亲昵的称呼郑宝用为“宝宝”,并且直接给了郑宝用华为公司的002工号,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华为公司除了任正非,就是郑宝用最有话语权。

寒门天才郑宝用

然而现在一提到华为,大家要么就会想到任正非,要么就会想到余承东,他们几乎成为了华为的门面。其实华为拥有如今的成就,却与华为的“二号首长”脱不了关系,他在华为的地位与李一男平起平坐,并与李一男以及其他三位华为技术人员并称为成为五虎将。说到李一男可能有很多人都知道,他曾被任正非认定是华为的接班人,虽然最后离开了华为,但却代表了任正非对他的肯定。

这个华为的“二号首长”就是郑宝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可能很多人觉得很陌生,但是却是华为年营收超过6000亿的关键人物。不熟悉他没关系,我们先来看下他对华为作出的贡献,郑宝用从1989年开始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几项重大成果,其中HjD48、JK1000空分程交换机、C&C082000门机、EASTT8000等研发成果均被邮电部评为“同类机型中技术处于领先水平”。1995年6月,国家科委批准将C7C08大容量广电一体化局用交换机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

这些产品均是由郑宝用研究出来的成果,这些研究成功也成为了华为如今前营收超6000亿的奠基石。在1995年的时候就为华为创造了13亿的产值,然而这么一个出色的人却非常低调,以至于很多人都未曾听过他的名字。郑宝用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1964年出身于福建莆田,小时候家里虽然非常贫困,兄弟五人仅靠他父亲一人在玉田卫生院当炊事员维持生计。

然而人穷志不穷,从小郑宝用学习成绩就非常好,1978年考上了长乐一中,因为离家里太远又是乡下孩子条件比较差,就寄宿在一中。郑宝用每两个星期回一趟家,从城关到玉田,步行要走两个小时,但因为家里条件差没有鞋穿。有一次回家,穿着拖鞋,父亲问:走这么长路拖鞋坏了怎么办?于是后来他就把拖鞋背在背上,赤脚返校。而后每个星期都是赤脚来回。

郑宝用从小就在理科学习上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资,高考以莆田地区统考第一的好成绩考进了华中理工大学。1984年,刚刚20岁的郑宝用又考上了研究生。1987年,郑宝用再次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只不过这次他还没有毕业就在好友郭平的劝说下加入了华为。

不读博士,加入华为

郑宝用能加入华为,可以说是被“忽悠”来的。

1987年,华为成立,而研究生毕业的郑宝用则考取清华大学博士,前往清华大学求学。随后,先于郑宝用进入华为的郭平,是郑宝用师出同门的学弟。在他的极力劝说下,郑宝用南下深圳,前往华为面见任正非,当时的郑宝用,对自己心气极高的同学郭平,跑到华为这样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工作很是不解,但经不住郭平的多次"撺掇",郑宝用来到华为参观,一探究竟。

任正非亲自陪同郑宝用参观,还一边热情地给郑宝用讲解华为的产品。

郑宝用的创业梦想立刻被任正非身上那种激情四射的进取精神,和华为员工热火朝天的工作热情给点燃了。结果,郑宝用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放弃了当时价值千金的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但是他在华为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博士学位的价值。

任正非刚一介绍完,郑宝用上前一步,一把握住了任正非的手,"任总,我决定了,我不读博士了,我要到华为来工作!"

因为华为最早是做代理商,而且任正非本人也是建筑专业毕业的,所以他并不懂技术。郑宝用的加入让任正非如获至宝,当即任命郑宝用为总工程师,甚至任正非还亲切的称郑宝用为“宝宝”。任正非兴奋地说:"华为公司以后就看你和郭平的了!"

郑宝用长相憨厚,工作勤奋,待人随和,没有任何架子,与下属很快打成一片,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阿宝。

那段岁月华为人真是拼了命的工作,华为有一个著名的床垫文化,就是从那时开始的,研发人员把办公室当成了家,每个人都有一个床垫,吃喝拉撒都在办公室,晚上也不回宿舍,困了就躺着床垫上眯一会,醒来继续干。很多人一连几天都没有下过楼。

除了郭平的极力推荐,实际上,还是创业初期的华为,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和一起创业的团队,并没有任何电信方面的技术能力。因此,华为试图通过和高校合作,引入学校的研发技术。而他们联系高校的,就是加入华为不久的郭平。他们合作的对象之一,便是清华大学的一个教授,这个教授据说就是郑宝用的导师。

双方合作的项目叫做“开发用户交换机”。这个导师派过去华为的“技术扶贫”的,就是这个“博士娃”郑宝用。

郑宝用对技术华为的路线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破瓶颈,战绩斐然

这个时候,华为的产品,从散装货的BH01型用户交换机,到贴牌货的BH02机,过渡到了开发货BH03机。利用从华强北买来的“散件”,组装起来的BH01机,是华为第一台自己做出来的机器。

虽然打着自主品牌的产品旗号,依旧掩盖不了华为将散件买回,组装,做包装,写说明书,的打法。坊间相传,华为甚至把其他厂家BH01的厂家地址和品牌一抹,换成华为的。而且这只是一个24口的小型用户交换机,在当时是很低端的机型。华为的散件也做不到买断,市面上华为的BH01和别家的BH01都在销售。

然而,就是这样一台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机子,却成了华为当时的技术起点。

1990年,华为技术人员根据BH01机的技术档案,从电路和软件入手,开始进行可控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立项名称就是BH02。然而这款开发即落后的机型,最终没有完成开发并投放到市场。

1991年,华为立项BH03机型,项目经理莫军——这位后来升任为采购委员会副总裁、香港华为法务部负责人的技术大佬,照着BH01的电路和软件,几乎是1∶1地复印印刷板,再进行设计和开发。

12月,BH03机型面世,在华为的办公室,完成了一台交换机应有的全部基础功能测试,随后,通过了邮电部门的验收,并取得了相应的入网许可证,并首批交付了三台。

12月31日,华为在一楼开了个简单的庆功会,庆功晚宴是——自助餐,华为“技术自立”的第一步,终于走过来了。

第一款机子出来了,那么,第二款、第三款呢?之后的路怎么走呢?

事情落到了郭平手上。郭平成为了接下来项目的负责人,这时候的郭平,应该是懵逼的——估计他连项目名称都还没想好。

好在,郭平还带来了师兄郑宝用。这下,不用回去念博士了。

华为真正活了下来

HJD48立项,还是挂在郭平名下负责。郑宝用则担纲硬件研发主力,软件总体负责人则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出身的聂建林。HJD48立项之初,名称是叫BH03U,看上去就是BH03的升级版,但实际上是全新的机器,后来确定开发方向之后,定名为HJD48。

这是一款48口的模拟空分式用户交互机,简单点说就是一款一台机子带动48个用户的交换机,采用的是模拟空分技术,这是国内企业开发的第一款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

经过半年多的开发,HJD48成功上市,凭借同样的功能实现,体积变小,容量提升,较低的采购成本,投入市场后,质优价廉的标签,得到了不少好评。

1992年,凭借自己开发的HJD48产品,华为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利税超过1000万元。

在这一年的年终庆功会上,当时已年过半百的任正非,当着当时全体270多名员工的面,流着泪哭着说:“我们终于活下来了。”

因此实行工号制度之后,任正非的工号是1号,郑宝用的是2号,因此内部给郑宝用取了个称号“二号首长”。

郑宝用成了华为第一总工程师,负责华为的产品战略规划和新产品研发。在郑宝用的带领下,华为不断研发出更先进的交换机,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某种意义上说,郑宝用到来带来研发上的突破,让创业之初的华为,才算是真正地活了下来。

随后,依托HJD48的研发经验和平台技术,郑宝用主导开发了一台用户交换机带100门、200门、400门、500门等系列化的用户交换机,在成功利用HJD48上市后反响不错的基础上,这些系列化的产品,不仅仅给华为产品线做出了补充,还利用接口数这个指标,成功的填补了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空白,这种“机海战术”一定程度的延续到了华为后期的所有产品规划中,毕竟覆盖面越广,客户受众就会越大。

任正非不懂通信技术,但他有非凡的创业思维和卓越的领导能力,郑宝用的跳跃思维和创新能力,两者结合,让华为成立后不到十年,就做到了国内的领先。

此后,郑宝用担任华为战略规划办主任、高级副总裁。

脑癌也不能打倒他

然而在2002年,郑宝用在工作中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检查得了脑癌。因为救治及时,郑宝用在一年后奇迹般地战胜了脑癌。不过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前,不能再搞研发工作。惜才的任正非便让郑宝用负责华为的“蓝军”部门。

“蓝军”部门就是通过对竞争对手的数据分析,拟定出本企业的作战方略。郑宝用在带领“蓝军”部门期间屡屡为华为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没有在一线,但这一次作为蓝军首长的郑宝用,又再一次保住了华为未来强大的终端业务。

华为虽然从2003年开始做手机,但手机在最初的那几年,做得并不好,连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用,卖得也不好。

任正非很后悔,认为华为应该坚持通信业务的主航道战略,不应该造手机,不想做终端业务了,干脆卖掉算了。于是华为与贝恩等私募基金谈判,甚至出售的协议都已经拟好了,准备卖掉终端业务。

但就在这时,华为的"蓝军首长"郑宝用站出来了,"不可以"!

郑宝用拿出一份蓝军的研究报告,告诉任正非,"我们研究认为,未来的电信业将是客户端、管道和云三位一体,终端决定了需求,如果我们放弃了终端,就放弃了华为的未来"。

在华为,在任正非打定主意的时候,只有两个人的的话能改变他,一个是孙亚芳,还有一个就是郑宝用。

任正非认真看过郑宝用的分析报告后,最终放弃了原先的决定。如今华为的终端消费者业务发展得风生水起,如果当初没有郑宝用的极力劝阻,那么华为已经失去了这一块的市场。这也才有了之后的余承东从无线调任终端,让华为手机逐步成为了全球领先。

可以说,没有郑宝用的这一次力阻,就没有了今天华为强大的消费者业务了。

-6 -

江湖豪气,功勋卓著

其实,在很多方面上,任正非早已把郑宝用当成是亲人般看待。比如任正非唯一的儿子任平,任正非忙于工作,疏于管理,于是就把任平交给郑宝用来管教。

郑宝用曾是任正非亲口指认的长子任平的老师,小时候的任平非常淘气,而郑宝用又恰好脾气火爆。郑宝用经常在被任平气得无可奈何时用皮鞭“伺候”少东家。

然而在2008年郑宝用却离开了华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在之后的2013年,郑宝用又悄然的回到了华为,目前郑宝用任职华为常务副总裁、总工程师,虽然身居高职却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是郑宝用曾帮华为度过了一次重大危机。

2013年,郑宝用又在任正非的呼唤下,悄然回归。任正非年事已高,华为内部纷争已然初显端倪,“太子党”郑宝用的回归也在此时显得颇为耐人寻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二号首长”郑宝用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回望30年前郑宝用加入华为的书生意气,到2002年患脑癌,再到2013年回归,郑宝用的身影一直没有远离华为内部。

第一任总工,第一任院长,和第一台华为自主研发的产品HJD48,可能是郑宝用最发光的备注。开放的技术大门,和以他个人为先例的人才引进模式,成为了华为研发和华为人才引进的思路。之后,郭平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猎头”,到各大高校挖人,这些人组成了华为一代代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一直享受着华为10%以上营业额投入到研发上的政策,一直占有着超过45%的员工组成,这个团体成就了华为的“床垫文化”、“土狼文化”。

这一切,始于郑宝用,始于HJD48。

华为二号首长、研发统帅、正宗嫡系,任正非口中的“一个郑宝用能顶一万个人”的神奇将领,可见其能力有多强。

郑宝用长着一张娃娃脸,大腹便便的样子,看起来憨态可掬。任正非亲切地称呼他为“宝宝”,他曾经说过,郑宝用一个人能顶一万个人来用,希望华为能够出现100个郑宝用。

出身贫苦,天资聪颖,江湖豪气,忠心耿耿,学习君觉得,给他多少赞誉都不为过!

这就是华为“2号首长”、任正非的“宝宝”郑宝用的故事。在华为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无数的功勋为华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郑宝用就是华为在过去几十年发展里的一个重要的功勋人物。我们也相信,凭借华为对待优秀人才的精神和态度,华为一定会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华为内部也一定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像郑宝用这样的栋梁之材。

③原创文章投稿:ilsclub@ilsclub.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xpDW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