喆怎么读段朋喆:剪纸的传承,路在何处?

最近介绍了一大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澄泥砚、面塑等等,虽然东西都不大,却凝聚了长达千年的精华。今天,最后一波非遗来袭,新绛剪纸。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的这首诗,就表达了过年时间剪纸贴于窗上的传统民俗。其实,现在很多人
原标题:段朋喆:剪纸的传承,路在何处?最近介绍了一大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剧、澄泥砚、面塑等等,虽然东西都不大,却凝聚了长达千年的精华。今天,最后一波非遗来袭,新绛剪纸。“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的这首诗,就表达了过年时间剪纸贴于窗上的传统民俗。其实,现在很多人在喜庆的日子还留有这些风俗,只是形式有了微妙的变化。一把剪刀,流传至今新绛剪纸,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它越过唐宋元清,走过改革开放,直到今天,没有随着时间的迁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反而更加有韵味。几千年的淬炼,传承的是精神和技艺,发展的是内容和形式。剪纸内容从一开始的物候历法到神话故事,从戏曲民俗到当今的现实生活,甚至孝、勤等传统文化的剪纸形象也出现在古城西安的各个地方。到2006年,“新绛戏曲人物”剪纸成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成了最大的问题,然而总有些人、有些家族在世世代代做着这些事情。突破家族传承的局限,让艺术走近大众剪纸作为全国民间美术的代表之一,是因为其戏曲人物的作品惟妙惟肖,数量也很客观。想要有优秀的作品,剪纸人除了要有熟练的技术,而且要对自己所剪的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否则剪出来的作品缺乏神韵。剪纸人的作品和戏曲、国画一样,都是以形传意。有时候会得其意,忘其形。作品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肖像画”了。能够剪出形、意上佳的作品的老一辈艺术家越来越少,新一代传承人在哪里?这是最让人担忧的。段朋喆也出生在剪纸世家,她的父亲是原中国剪纸研究会的理事段吉庆。现在大部分非遗传承都是这种形式,父辈的事业,影响了子女的爱好,最后走上传承非遗的道路。但是这样的传承只会越来越局限。段朋喆带着自己的技艺,参加运城文化艺术周、到学校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手艺、出版《弟子规》等等行动,都是用自己的力量向世人推荐剪纸艺术。她希望剪纸可以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也希望剪纸能够像许多优秀的文化一样,经久不衰……(PS:有没有发现,新绛貌似是非遗的出产地啊!!!大家身边如果还有特别优秀的人,也可以通过留言或者私信告诉小编。小编愿意倾听你们的故事,并且把精彩的故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运城微访谈”带你认识更多运城的精英,了解他们的故事,我们时刻陪在你身边!!!往期精彩回顾:赵锐:指尖跳跃着会说话的“面塑”蔺涛:三十多年躬身坚守“绛州澄泥砚”,身体力行诠释“工匠精神”武俊英:把流行元素融进蒲剧艺术,独创“俊英腔”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oV6MYKjQ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