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县城方言小县城的方言,却成了13亿人使用的普通话,这方言有什么神奇呢?

要说大天朝普通话最标准的,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境的播音员了。 有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 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小乡村,普通话就是当地的方言。 也就是说,这里的老人小孩,不用后天刻意学
原标题:小县城的方言,却成了13亿人使用的普通话,这方言有什么神奇呢?要说大天朝普通话最标准的,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每天出境的播音员了。有谁想说好一口能和他们相媲美的普通话,不下足功夫是不行的。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小乡村,普通话就是当地的方言。也就是说,这里的老人小孩,不用后天刻意学习就个个能说普通话,且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圆润流畅,韵味十足,水平堪比播音员。全中国通用的普通话,竟来自这个小山村现在,大部分人认为的普通话,就是北京人的方言,但是这个看法并不准确。北京人的普通话与新华字典里的发音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最明显的就是那股“京城味”,儿化音特别多。而普通话最标准的发音,其实来自这个地方——与北京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这还得从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起:1953年春,滦平第四完全小学读书的14岁同学白凤然,突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办公室里面坐着两位来自北京的神秘人物。神秘人物让白凤然别紧张,只要按要求读报纸中的一篇文章即可。白凤然就按照平时在家里说话的语气,大声朗读起来。然后,他们又让他读了一篇语文课文。读完以后,两个神秘人物连连点头,读得真好啊!接着,还有另外3名同学被请来,给神秘人物读了几篇文章。除了这些同学,这两位神秘人物,还先后在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和火斗山乡,找了3名村民,也是一样的要求——说话、朗读。这几个神秘人物就是中央政府政务院派来的语言专家,他们来滦平是为了考察采集取音,为制定通用语言规范收集资料。国家语委在滦平采集样音不过,让白凤然他们想不到是,他们的语音竟成为日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被大家尊称他们为“语音七老”。所以,滦平方言发音最接近今天普通话的标准读音。60年后,白凤然又再次被选中成为语音采集对象之一,74岁的他每天凌晨在地下录音室要录音四个多小时。外国留学生在滦平学普通话今天,滦平人的一口“普通话”,使很多年轻人在北京及各地都做了播音、话务员工作。看到这里,有人会奇怪:为什么普通话偏选滦平方言为普通话的发音基础呢?与外界的隔绝,让“首都方言”得以完整保留600年前,明朝永乐时,那个从自己侄子手里夺来皇位的朱棣,由南京迁都北京,大批操着南京口音官员、士兵来到北京,南京口音与元朝的老北京口音慢慢融合,就形成明朝的北京话,这也是当时官话。朱棣为了防止北方蒙古人的进攻,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所以,在长城外形成了大范围的军事隔离无人区,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滦平县的明长城从此,滦平再没有人居住,原来的方言就消失了。清朝建立后,满人入主北京,开始积极学习汉文化,也学说北京话,不过其中也加入了满族语音要素。所以,清朝的北京话实际上包括了元朝北京话、南京话及满族话三种发音的特点,集众家之长,这种口音当然具有优势了。康熙帝时,建了避暑山庄,滦平就成了北京与承德之间的重要通道。清政府鼓励旗人建立“口外庄田”。于是,很多旗人来到肥沃的滦平,建起庄园。毕竟是皇家庄园,岂是一般平民能随便出入的地方,再者,滦平地区交通不便,相对封闭,与外界隔绝,正是这种环境上的优势,让滦平人那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滦平的大清皇庄而相比北京,则因受到外来人口影响,加上清末民初的社会动荡,经过新文化运动,北京人生活及其语言都发生变化,这时候北京话反而不如滦平口音纯正了。建国初,国家要建立一套通用语言规范体系,经深入调研,发现滦平的北京话最纯正,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滦平采音的故事了。说到这里,聪明读者就明白了,所谓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官话,就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语言。正如滦平的方言,正因完整保留了首都所在地——北京的语言,所以才被国家选入普通话。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57AJr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