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刘仰:形式与形式主义需辩证看

形式主义是有害的。最高端的形式主义是“制度决定论”,以为建立了某种不可更改的制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既定目标。典型代表是近几百年的西方文明,在全世界到处推广他们的制度、模式,其效果并不光鲜。然而,形式主义有害并不代表形式没用或不
原标题:刘仰:形式与形式主义需辩证看形式主义是有害的。最高端的形式主义是“制度决定论”,以为建立了某种不可更改的制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既定目标。典型代表是近几百年的西方文明,在全世界到处推广他们的制度、模式,其效果并不光鲜。然而,形式主义有害并不代表形式没用或不需要形式,例如升国旗、唱国歌等形式,当然应该坚守。我们在反对形式主义、戒除形式主义的工作中,首先要理解和区分形式和形式主义的不同。实现目的总需要制度保障,这种制度保障就是必要的形式。所谓形式主义是指过度强调制度性、政策性的外在表现,以至忽略了真正的目的。两者的差别就好比穿衣服,人总要穿衣服,这是形式。除特殊职业外,如果将衣服完全变成对一个人地位、成功、身份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形式主义。那么,必要的形式为何会成为形式主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政治学问题。在我看来,关键是制度和人的关系。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既能保障良好目标的实现,又能提高办事效率,并不是一种空想,而是古往今来所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是,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具有不确定性,曾经有效的制度可能会失效,这是产生形式主义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它的重要含义在于,要根据现实情况而采取具体有效措施,而不要被形式捆住手脚,变成形式主义的受害者。所以我们看到问题的复杂性,人既是造成形式主义的原因,也是避免形式主义危害的关键。西方文化由于其强大的宗教影响,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认为有一种属于上帝创设的制度,是最完美的唯一制度,忽视甚至否定人在制度设计、制度运行、制度修正中的作用。从而产生“制度决定论”,经常会导致形式主义。事实上,这种思维方式毫无疑问也影响了今天的中国,使得我们在很多时间不相信人的作用而试图单纯依靠制度。上世纪80年代,一本名叫《官场病》的书风靡英国,就是对西方的“制度决定论”导致不良后果的批判。可笑的是,有些人将这本书的“定律”拿来专门对付中国,以证明中国的形式主义顽疾,而不愿承认形式主义的危害,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存在。总而言之,形式是需要的,形式主义是有害的。其中关键是现实的变化以及人的作用的复杂性。我们需要辩证、动态地看待这个问题。(作者是北京文化学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BDXN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