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统古老极为讲究美味佳肴,为什么却逐渐被遗忘?_镇原_坐席_首席

#西北年夜饭长这样#。说起最讲究的吃法,我们这里最为丰盛、讲究的就算镇原老席。每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吃老席”也就是俗称的“坐席”,是必不可少的。 镇原老席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礼仪。据说镇原老席源自汉魏宫廷菜肴

#西北年夜饭长这样#。说起最讲究的吃法,我们这里最为丰盛、讲究的就算镇原老席。每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吃老席”也就是俗称的“坐席”,是必不可少的。

镇原老席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礼仪。据说镇原老席源自汉魏宫廷菜肴,明代大臣许理(庆阳市镇原人)从宫廷带回来老席的操作技术,从而形成我们当地的饮食文化。

镇原老席是当地最丰盛最高级最复杂的饮食之一,其中的十三花为上等酒席,红白事均用。其次还有白事常用的九魁,十漏一等单饭酒席,红事常用的十全等双饭酒席。

比如十三花,先上十二碟凉菜下酒。其中肉菜碟子四个:排骨,旋肉,鸡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个:鹿角,带丝,十香菜,苴茢丝等;干果碟子四个:白炉肉,红炉食,瓜子,花生。十七道道热菜:1、红肉,有三种做法:两撇(酥肉、条子肉),三绺子(鸡蛋,烧肉,酥肉各一绺),四合头(蛋黄,蛋白,烧肉,酥肉合放)。2、肋脊肉,切成丝或片炒之。3、鸡肉,有清炖,黄焖,囫囵等几种做法。4、蹄花,或腰花,耳脆。5、丸子,有膘肉丸,糯米丸,酥肉丸,鸡丸,洋芋丸等。6、肚丝,酸辣加蒜。7、三鲜蜂蜜肉,蜂蜜调肉回笼。8、夹三肉,鸡蛋饼裹酥肉,油炸。9、骨头肉,将白骨肉块放入蛋清加面糊糊中,挂袍油炸。10、蜜汁骨肉,蜜饯挂袍肉。11、肘子带馍。12、冰糖肘子,大肉块加白砂糖等佐料,上笼后撒冰糖。13、甜盘子,糯米饭加桂花、蜂蜜、百合等。上笼蒸之,带馍。14、鸡杂。15、笋煎肉,带馍。16、肋脊或鸡马肉。17、五围子,总端五样菜:东坡肉,粉饼,苜蓿汤,白米饭,带馍。

九魁与十全席上菜与十三花大致相同。

老席不但做法非常讲究,上菜,坐席,吃席也非常讲究。十二个凉菜碟子的摆法也是特别的讲究,比如左骨右旋,左鸡右肝,每个碟子的摆放都有固定位置;那一道热菜上菜时要带馒头都有讲究的。坐席也是有讲究的,老席传统上坐方桌也叫八仙桌,寓“天圆地方”之意,每个方向坐两人共八人,成“四面八方”之说。背后一定要挂中堂。上座是一二号,侧位是三四五六号,下位是七八号,辈分最大或者最尊贵者坐一号二号位置,以左为尊,也叫首坐、次坐,其余位置同辈则按年龄长幼排序。吃席过程也有讲究,每道菜上来,首坐的长辈先动筷子,首坐不喜欢吃,也要等他用筷子把菜拨动一下,招呼大家可以吃了,其他人才能吃。一道菜夹一次就可以了,然后把筷子整整齐齐地放在面前,等下一道菜,如果没有人吃,才可以继续夹菜吃,比如丸子,作为一道菜,共八个,每人一个,假如有人吃了两个,别人就吃不到,就是失礼。坐完席,属于自己的分内的炉食可以带走。

坐席看坐也是有讲究的,有一两张最重要的席位,是留给最尊贵的客人的,也叫首席、次席,是不能随便坐的,首先看亲戚的贵重程度,比如红事,舅家就是最重要的客人,俗称“大客”,坐席当然要坐在“首席”,而白事,若是父亲去世,舅爷家是父亲的“娘家”,坐席自然要坐“首席”;若是母亲去世,和红事一样,舅家是大客坐“首席”,而舅爷家是“请客”,也要换着坐一次“首席”,或者座次席,如果有“几下”坐席的地方,大客和请客是不在一个地方坐的,或者不在一个轮次,好让他们都坐在首席,以视尊重。首席、次席,首座、次座安排好了,其他客人按辈分、亲疏、年龄和职业,看坐皆有不同安排。

老席处处透露出文化和礼仪,所以也称为文化席、礼仪席。相较于网传的野蛮吃席,我更喜欢儒雅的老席吃法!但是镇原老席做法复杂,吃法讲究逐渐被年轻人遗忘,现在会做镇原老席的大多数都一经60岁以上的一代人了!传统美食的逐渐没落,是社会的进步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qeMNr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