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最美中国符号

走在深秋的小路上 -- 秋天美景太多,总也赏玩不够: 如歌,如乡间小调回荡山谷,缠绵婉转; 如画,天蓝云白,菊黄枫红,涂抹山野; 如诗,如涌上心头的唐诗在嘴边酝酿感动。 或清爽、或寂寥、或明媚、或萧索, 寒露过后,山河大地的秋
原标题:最美中国符号走在深秋的小路上--秋天美景太多,总也赏玩不够:如歌,如乡间小调回荡山谷,缠绵婉转;如画,天蓝云白,菊黄枫红,涂抹山野;如诗,如涌上心头的唐诗在嘴边酝酿感动。或清爽、或寂寥、或明媚、或萧索,寒露过后,山河大地的秋景就更醇香了。不独郁达夫的故乡能感受到,我们出门“踏秋”,也会有不少的收获。走在秋天的小路上,爬上秋天的小山坡,融进和煦的日光和习习凉风中,一晌贪欢。有时上树摘果,有时嗅嗅花草,时而拥抱秋风,时而远眺看云,与秋天的风物为友,即可沉浸在丰收喜悦中!晒秋,也晒乡愁--秋天农作物熟了个透,丰收在望,山间田地里总有忙碌的身影。收回作物后,曝晒、脱水、贮藏。要晾晒就要有院子,这在平坦的北方不成问题,但到了多山的南方就有点困难了。不过这困难也难不倒聪慧的农人。没有平地,他们就开辟出开阔的屋顶、晒楼,用竹编盘来晾晒。这一晒不要紧,还晒出了风景,晒出了乡愁。去年10月,在CCTV1的一档《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上,主持人撒贝宁提问选手们:“作为我国典型的农俗现象,晒秋的‘秋’可以解释为什么?全场60人,只3人答错。在这里,晒秋的“秋”不是“秋”,而是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晒秋,“最美中国符号”--晒秋,晒的是丰收的作物,晒的是丰收的喜悦和幸福,晒的是游子心中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在乡村,虽然一年四季都会在晒楼、屋顶、阳台上晾晒作物,却唯独“晒秋”最有名气。不仅有歌唱家宋祖英献声《晒秋》,“晒秋”晒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成了“最美中国符号”!“最美符号”就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地无三尺平,数百以来,崎岖而苛刻的山势激发了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意之间,绘出了一幅“晒秋人家”的绝美画卷!晒丰收,也晒心情--一个个秋日清晨,微凉的雾气还在缭绕,山村里晨曦束束如彩带飞舞。在典型的徽式民居之上,黛瓦呼应蓝天,翘角携手白云,竹盘里晒着五颜六色的果实,墙上挂满了“美味佳肴”……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其实对靠山的人家来说,一年四季都有所获。如篁岭:春晒山厥、水笋;夏晒干菜、果蔬;秋晒辣椒、黄菊;冬晒果脯、乡俗……只是秋天丰收最多,颜色最丰富,所以“晒秋”最有名。十月已过三之又一,秋收正盛,晒秋之景也到了一年中最耀眼的时候。赏秋人们纷纷背上相机、拿着素描本、打点心情,络绎不绝地朝着篁岭奔去,以期沉醉一场纯粹的晒秋美景!晒幸福,也晒故乡情--婺源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自然的,有油菜梯田花海,人文的,有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它就像一块宝玉,承接着自然的馈赠,也把当地供养得人杰地灵。寒露之后,婺源更是以一身浓浓的烟火味儿温暖了旅人。远望,晒楼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晒匾,红色的辣椒、金黄的菊花、粉红的地瓜……五颜六色的晒匾就像秋天的调色盘,正忙着为一幅丰收的画卷铺纸研磨!晒在屋顶上的丰收是喜悦的、多彩的。当太阳把蔬果的香气晒得四溢,一种情切的乡土味也在记忆里被勾起。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晒秋之味,或许只有亲自走进,沉浸其中才能体会得最为最醇正吧!晒秋、晒生活、晒自豪--徽州的建筑也是一大特色。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有序地延展到山顶;屋内四水归堂,有美人靠,有精美雕花,低奢而文雅。秋凉有露与雾,而白云深处有人家。山里人晒秋,晒的是丰收、是幸福生活、是浓浓的乡愁。徽州人即便漂流在外,到了迟暮之年,都会回到家乡,以财力帮助家乡开荒修渠,架桥引水,把家乡建设得更为温馨繁荣。胡适一生就以自己是徽州人而自豪,他在教育孩子时,口吻是这样的:“你可是徽州人的后代!”晒秋:一幅秋景,一份美满--欣赏秋天美景,不用专程奔赴某乡某村,其实,只要出门爬爬山就能见到秋景本尊。自然之美虽然偏心,但不会吝啬,枫叶红、菊花黄、桂子香……丰富的景色,等着内心丰富的人去欣赏。“最美中国符号”只是晒秋的名气,屋顶上晒着的累累硕果才是丰收的喜悦,晒出的香味,就是人间烟火味,蔬果的颜色则是一抹靓丽的风采。“大箩小箩上晒楼。咿呀耶,番薯包芦金粟米,晒干了茶籽好打油……”就如宋祖英歌曲《晒秋》里唱的那样,秋高气爽上晒楼,不经意间,农人们朴实的生活场景也成了画卷,深秋人家上晒楼,没有感叹,只有满目的风景和溢出心田的喜悦!·今日互动·---有(xiang)没(bu)有(xiang)去婺源,欣赏晒秋?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4Dxx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