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最心酸的一句话原创我听过最扯的一句话,就是“学这没用”

作者: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 有用与否 要从多个纬度去看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我最近在学古诗,每周会背1-2首,还买了关于古诗的相关书,学习古诗的形体,押韵,对仗等知识。 朋友一脸不可思议,这把年纪了,学诗词有什么用吗?
原标题:我听过最扯的一句话,就是“学这没用”作者: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有用与否要从多个纬度去看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我最近在学古诗,每周会背1-2首,还买了关于古诗的相关书,学习古诗的形体,押韵,对仗等知识。朋友一脸不可思议,这把年纪了,学诗词有什么用吗?朋友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次经历,那时候我突然对化妆造型有了兴趣,跑去学了一段时间。在去学之前,也有朋友说,学这有什么用?等我学完之后,朋友说得更理直气壮了。因为我极少化妆。是的,这么看来,我学古诗也没多大用,不会帮我多赚一袋大米。我学化妆也没多大用,我既不开工作室,自己也不化妆。那我学了这些,是不是真的一点用都没有?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真的很有用。朋友之所以说没用,只是从一个非常狭隘的视角去考量一件事情的价值。而实际上,我们对待所有事情,都应该把它放在一个更大的空间尺度去,用更多元化的视角去考虑。就拿我学古诗来说,我确实也不能用学古诗来达到什么明确的目的。但是,我学古诗仍然非常“有用”。这话怎么讲呢?我用熊逸老师的话来说:第一,唐诗能给你语言匮乏的人生场景,提供最佳表达方案。第二,唐诗能提升你对美的感受力。在学了一段时间后,我也确实感受到了唐诗带来的改变。以前一些朦胧的感受,突然就找到了恰如其分的台词。比如,每次看着家里满柜子的书,我都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内心的喜悦感,学了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忽然所有的模糊感受都有了归宿。而且,看到风景后,再匹配上相应的诗句,景色的魅力指数会瞬间飙升。这就是古诗的魅力。它真的可以让你更会表达自己,也会让你对世间万物有更强的感受力。再拿我学造型来说,也同样如此。虽然我很少化妆,但我对妆容有了基本的审美能力,也懂得了色彩搭配,对美有了基本的感知力。我还了解了很多不同行业的知识,为我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养料。很多时候,有用没用,我们不要从单个维度去看,而要用更宏观的视角去衡量。从无用到有用,可能仅仅是一念之差。这一念,就取决于你能不能把视角放大再放大。功利主义是最短视的做法为什么很多人提到学什么做什么,总会第一时间说没用?其实是因为他们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功利主义者。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觉得一定要追求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最好是能和实用性功能有关,比如名和利,还要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看起来不能短期达到明显的功利效果,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否定这件事情。这种观点有什么问题呢?我先来讲个故事。《暗时间》的作者刘未鹏曾经在书里提到自己的经历。他是一个程序员,但是业余时间一直在花时间写博客,如果从短期功利角度来看,也没多少价值。写博客带不来什么收入,也不能让自己名扬天下。但刘未鹏一写就是八年。八年后发生什么了?八年后他零散写的博客,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在豆瓣评分8.4分,评分人数一万多人。这在国内一众书籍里,绝对是非常罕见的分数。刘未鹏用八年时间,浇灌了一棵参天大树。为什么我不提倡用短期的功利主义视角去看待事情?因为有句话叫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有了日拱一卒,才有功不唐捐。如果只用非常短的时间尺度去看问题,那这个人的人生很难取得大的成就。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经历。2017年,我成为了知名讲书人大锤老师的签约作者,开始写拆书稿。2018年,大锤老师新开一期训练营,我在社群里主动申请做志愿者,在课程期间帮忙审稿和沟通等。再后来,只要大锤老师有需要做的事情,我都会主动承揽,用心去做。有人问我这么做有什么意义,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我从来不觉得。从功利角度来说,我主动做志愿者确实也带不来什么收入,可能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但是,就从这些琐事开始,一件一件做对做好,到了今天,我已经成为大锤老师的联合创始人。我们经常说要做长期主义者,什么是长期主义者?真正的长期主义,一定能跳出短期功利视角,不追求即时结果,甚至有时候根本就不追求结果。拉长时间尺度去看,很多当初看起来没用的事情,最后都会变得有用,甚至会决定你一生的关键走向。你越能拉长时间尺度去考虑事情,你的未来就越不可预期。跳出狭隘你会遇到非期然后果罗辑思维有一期节目,讲了一个让我受益终身的概念:非期然后果。非期然后果是说,人在做一件事、追求某个结果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收获意外之喜。罗振宇提到,20世纪以来医学领域的很多重大发现,比如抗生素、X光机、抗抑郁药、化疗药物等等,都是在搞其他研究时候的意外收获。其他领域也同样如此。比如活字印刷,农耕社会,都是非期然后果。为什么会出现非期然后果?因为万事万物,是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这是世界的底层逻辑。马特·里德利在《自下而上》这本书里从生命、政治、技术、道德、商业等15个领域,深刻阐述了世界万物,如何自下而上涌现。比方说眼睛,不是为了看而有了眼睛,是偶然的环境突变,有了眼睛。然后接下来,开始了和环境互相驯化的漫长演化。从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来看,眼睛确实越来越结构复杂,也越来越“先进”。但这些都不是设计好的结果,是自下而上涌现出来的“非期然后果”。一旦有了一个开始,就会“身不由己”的持续前行下去,你需要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环境匹配,你会不断的调整自己,你可能还会遇到更多不同的机会...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事实上,你会遇到什么,你根本无从知晓。你唯一可以掌握的是,你要去做美好的事情。2018年我成立了一个创作群,有100多个小伙伴进群,我在群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给大家推荐书单,做这些事情,没有抱着任何功利目的。我当时的想法是,我知道对的读书方法,也知道很多好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也在读书这条路上走对做好。但是这个群后来为我带来了很多非期然后果。比如,我签约某个平台时,有几位小伙伴帮我看稿,所以我的签约很顺利。再比如,后来有和我合作开课的小伙伴,她们不只是和我一起做事,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些结果,都是我在开始时从未设想过的。人生有很多时候,很多好的结果,从来不是我们刻意追求来的,而是因为你做对了做好了某些事,然后在行动中,会有其他好的非期然结果,自然而然的涌现出来。那是不是说,但凡美好的事儿,我们就要去做呢?当然不是。跳出精致的利己主义,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宏大的视野,去观察和衡量自己以及他人选择的某件事,或者采取的某个行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满手抓,什么事儿都薅一把。在这中间,有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既懂得聚焦,又懂得学点儿暂时看起来“无用”的技能,做点暂时看起来“无用”的美好事儿,为自己的人生铺线布局。当你不再嘴边挂着“学这没用”、“做这没用”以后,你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生机勃勃。这是实现倍速成长的外挂。未来有多牛,取决于你过去做了多少牛逼的事儿。而那些当初看起来没用的事儿,可能就是最牛逼的事儿。从此以后,让你拾阶而上。作者简介:柳一一,富书签约作者,富书顾问团,重度阅读者,年阅读200本+,愿我们一起破万卷,行万里,能经常听得见耳边“嗖嗖嗖”的声音,那是成长时的风声;每天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Pjk8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