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众生今日艺术丨【专访】廖真武:民国众生的造像者

艺术家廖真武 廖真武: 民国众生的造像者 ○ 采编/张瑜洋、郭培彦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存在于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思想认识之中,也存在于每个个体的意识中。艺术家廖真武将个人对于民国的理解,以黑白灰的灵魂之色,将这一
原标题:今日艺术丨【专访】廖真武:民国众生的造像者艺术家廖真武廖真武:民国众生的造像者○采编/张瑜洋、郭培彦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存在于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思想认识之中,也存在于每个个体的意识中。艺术家廖真武将个人对于民国的理解,以黑白灰的灵魂之色,将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景、交通工具变成一张张纹理清晰的时间切片,组合成一个线性且有岁月感的时空画卷,建构起对历史深处的回眸。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1熟悉廖真武的人都知道,他很爱“折腾”,总想试图打破平静。从放弃蓉城安逸的生活到北京追梦;从架上绘画,到雕塑,再到装置和影像等艺术语言的探索;从四川的小城故事到都市的橱窗景观题材的不断更新……廖真武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2011年,再也按捺不住对民国兴趣的廖真武开始构思并创作起《民国事城图》这件4米x30米的鸿幅巨制。年至不惑,如果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去做这样一件巨幅作品;如果不是有感而发,充满表达的欲望,就不会有长达八年的坚持;如果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作品的成型……他是这个快节奏、浮躁时代里还在坚守理想与情怀的艺术家之一。八年一剑,最终将成百上千的无名形象汇成一首幽深的史诗。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2八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算短暂,更何况还用这么长的时间做一件有难度且前途未卜的事。面对狭窄的空间,廖真武分批次的创作;面对严寒,他追赶时间的脚步,在相对温暖的午间创作;面对四米尺幅,他在3米的梯子上爬上爬下……难以想象,创作到第七年,他居然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这件作品。除了来自外在条件的限制,更多还是来自心理的考验,尤其是遇到创作瓶颈。廖真武也曾数次自问创作这件作品的意义?如何在绘画语言上进行突破?如何面对别人的质疑和不解?但他并没有与内心的自己和解,而是以坚强的意志研究出一套自己“抒写”历史的语言方式,也获得了自我精神上的洗礼。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3《民国事城图》是一件历史题材的绘画,但并不是定制作品,非体制倡导的主题创作,也非历史图片的再现。廖真武的作品比较写实,叙事宏大,含蓄的色彩,缓缓的揭开历史的帷幕,展现着那个风雅犹存与风骨依然的民国年代。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民国事城图》还是《民人传》,民国社会中的每一个典型的个体都被平等地并列,甚至作品的题目都意在突出“民国人”而非“名人”。与以往民国题材的绘画有很大不同,杜曦云说:“廖真武选择了那么多城市,又把三教九流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全部表现出来,他试图画出民国的全景”。用夏可君的话说,这是一种“历史的平等”。廖真武以一己之力画出了民国38年众生的浮沉。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4历史或许是冰冷的,而人的记忆却是有温度的,廖真武通过《民国事城图》以及《民人传》、《车舆记》重构了历史的星丛,与民国的风骨,唤起人们尘封的记忆与情怀,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对话。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5今日艺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创作《民国事城图》这件4米×30米的巨作?廖真武: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种情怀。早年我就对交通工具和民国时期的事和人感兴趣,但对民国更多的记忆还是停留在兴趣阶段。来京之后,随着自身思想和意识的变化,慢慢将关注点转向人文。2007年,我在“时代标签”个展中首次表达了自己对人文和城市变迁的关注,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围绕城市橱窗中微小但有代表性的流行元素。当时的作品尺幅并不大,真正开始画大尺幅的作品应该算是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系列作品开始的。“5.12”汶川大地震让我很震惊,24小时网络与电视图片和视频信息不断地萦绕在我心间,随后我和一些川籍艺术家发起了为灾区人民捐款的活动。地震的惨状触动了我的内心深处,我毅然放下了之前的创作系列,将地震作为了新的创作主题。震后一年半期间,我全身心投入了新作品的创作,先后六次进震区收集创作素材,每次回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触,这些来自深层的情感体验驱使我在作品中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在救援主题中首次采取了较大尺幅(5*12m)进行创作,以取5.12的寓意。经历过2008年汶川地震,我更坚定地转向人文层面的创作。此后,通过几年间不断的梳理和对兴趣更深的挖掘,最终将视线集中在了城市变迁,人文历史和交通工具三个方面。时代标签No.2布面油画180X180cm2008时代标签No.2布面油画180X180cm2008面孔100X100cm20082008-2010三洋之痛冥之物语80X70cm布面油画2012恶之花系列140x120cm布面丙烯2012今日艺术:您对民国的印象是怎样的?廖真武: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亡时期,也是中国被迫开放、走向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期,正是此时,一大批中国人带着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从海外归来,更是有大批仁人志士在艰难求索救国之路。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打动了我,也唤起了我对“民国”这一问题的思考。当决定开始创作有关民国的作品时,我在自身的兴趣和对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又另外关注了民国时期的花边新闻和轶闻趣事,并考察了民国学者南渡北归时曾走过的路线,走访了云南,上海,湖南,四川等多地,并在此过程中对民国历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6今日艺术:您创作的《民国事城图》,有参照的历史图片或者资料吗?廖真武:肯定会有。作为历史画,不仅需要图片素材的支撑,也还需要大量的文字史实资料的支撑。需要文学、历史理论等各方面的学者的研讨及其论证。进而探讨作品本身所涵盖的历史、人文、故事等。今日艺术:您作品的尺幅这么大,又没有这么大的工作室,您是如何克服这种困难的?廖真武:我是从2011年开始构思,收集资料、画草图,正式动笔始于2014年。当时的工作室在何各庄318艺术园区,因为空间太小,只能像“推拉门”式的作画,一二幅画好了,把第一幅挪开,又把第三幅挪过来拼在一起画,如此种种……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017年。那年我把工作室搬到了罗马湖,工作室的空间比原来的空间稍微大了一点,可以一次性的摆六张局部进行创作。这件作品我画了七年才向外界透露,这七年期间连我自己都没看过拼接在一起的完整的画面。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局部7廖真武:一方面是因为我一个人画这么大的画,既不是定制又不是主题,怕别人怀疑我疯了(笑);另一方面是我想秉持独立创作的原则。其实我是一个很外向,也很有激情的人,但这幅画的“保密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今日艺术:画了七年都没有看过完整的作品,局部的创作能实现作品的完整性吗?廖真武:没看过,但拍过两次图片。接下就是在图片上改,改完之后就接着画。再出方案,再进行反复的调整。2015年,这幅画画了接近四年,当时我觉得可以了,于是拍了组照片想拿来做展览,但后来觉得画作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作罢。2018年,我觉得这件作品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借换工作室的契机,想找个大地方把之前的画作拼在一起以观整体。于是,我的工作室从罗马湖搬到了体育馆,在那里我这幅4米×30米的大尺寸画作终于能够得以全貌呈现,那时我的心情无以言表。2018年10月份,北京的冬天特别冷,我在体育馆里搭上高梯,在这幅拼接好的完整画幅面前一个人爬上爬下,原本预想的调整时间从一个月变成了八个月。每天八九个小时,天天如此,反复修改。因为这张画的体量太大,先不要说考虑画什么内容,哪怕只是拿着刷子刷上三遍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里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天我拿着画笔从画面30米处想走到画面某处去画,但我突然发现我找不到该处是在哪里了,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想算了,暂时休息一下,就画到那里吧,直到第二天才发现原来是要画这里。民国事城图-4X30M2011-2019今日艺术:创作《民国事城图》耗时八年,其间有犹疑或者困惑吗?廖真武:有。为了创作这件作品,我为此拒绝了很多合作的机会。如果不创作这件作品,我想我现在可以过得很安逸。其实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瓶颈的时候还是比较痛苦的,很多次都在不断的询问自己,画这幅画的初衷到底是什么,也会在画与不画之间徘徊,但是真的放下画笔,放弃这幅画作又心有不甘,所以会再次去中央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绘画语言研修班学习。在多位老师的批评指导和学术支持下,我克服了很多创作上和心理上的难关,在反复实践不断修改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民人传》80x85cm纸上作品2015年《民人传》107x107cm纸上作品2018年今日艺术:您认为艺术创作对于历史是怎么样的一种呈现?廖真武:对于官方定制的历史画而言,作品中的历史必须是严格的,真实的。而我的作品无论是其形成过程还是其创作方式都是我个人对于民国记忆的呈现。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幅画,问,你这是定件吗?不是。你这张画是画了什么事件吗?也不是。我这张画是非定制、非主题的,从始至终是由我一个人独立主使完成整张画面的承载的。正因为是由我一个人独立创作并进行绘画、一个人要去仔细研读那段历史,把民国那段时期的人文、交通、建筑、历史等表现时代特点的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来,因此在我创作绘画期间,需要抛开其他各种干扰的因素,才能够心无旁笃的徜徉在民国的那段历史中,用我自己个人的艺术思想去感悟它、去梳理它,以个人的视角、角度去表现它。也正因为如此,我希望我的这幅画作能够有更多纯粹的表现民国那段历史的韵味在里面。《民人传》110x110cm纸上作品2019年《民人传》110x110cm纸上作品2019年今日艺术:《民国事城图》选择了哪几个城市,为什么这样选择?廖真武:我选择了与民国历史息息相关,且有代表性的几个城市,诸如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此外我还特别关注了能够充分展现“变迁”的元素,例如江南的徽式建筑,假山石、巨石狮子、租界的十里洋场等,从长衫到西式礼服的服饰变化;从黄包车到三轮车,从老爷车到蒸汽火车的交通变化,历史的车轮不可逆转……最初我将这幅画命名为“变迁”,意指民国三十八年的人文历史和交通工具变迁。之后又将这件作品命名为《民国四城图》,又因“四”通“事”,最终将作品命名为《民国事城图》,寓意“城市里的故事”和“故事里的城市”。《民人传》110x110cm纸上作品2019年《民人传》110x110cm纸上作品2019年今日艺术:您作品的主要颜色是黑白灰,对于色彩您是如何理解的?廖真武:民国系列作品的颜色以及线条的使用主要是来源于我之前创作的摩托车系列。有人说记忆就是由黑白灰三色构成的,这三种色彩是最能够触及灵魂的色彩。我之前画水彩,颜色画的很漂亮,但是我觉得画面不一定需要漂亮,很好看就可以了。从蓉城到北京之后,我的思想境界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视野更开阔,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受众,解决画面的语言更丰富,理解画面的思想更深刻。因此更需要能代表体现个人特色的绘画风格及绘画语言,才能够吸引人们透过你的作品去发现你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以及对于人文的关注点,进一步使得艺术家本身的作品站在一个更高层次去提炼以及升华。除了黑白灰之外,我在《民人传》系列中加入了一些色彩,有一种老照片的岁月感。不管是《民国事城图》的黑白灰,还是《民人传》的斑驳之色,都想将历史的朦胧、质感以及意境呈现给大家……我是在试图寻找画面的灵魂。《民人传》170x60cm纸上作品2015年《民人传》170x60cm纸上作品2015年今日艺术:《民国事城图》是历史题材的作品,但又非历史还原,为什么会创作这种距离感?廖真武:我并未严格地按照历史史实来限制创作内容,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想让自己的作品仅仅是对历史图片的简单再现;另一方面,我希望通过画面意象的年代差异,给人一种时空穿梭之感。画民国的人有很多名家,但他们都是聚焦于某一时期的事件,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其实都是那个时期历史画卷的一部分,都没有完整的体系来梳理这一时期的历史脉络。实际上,我有做《民国事城图》的切片系列的计划,把一个城市中曾发生过的重要故事穿插一些人文历史,创作成独立的艺术作品。同时我也会将《民人传》进一步梳理,将国学,考古,建筑等行业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整理。总之,我打算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民人传》170x85cm纸上作品2015年《民人传》170x85cm纸上作品2015年.今日艺术:《车舆记》与《民人传》,为什么主要选择的是交通和人物肖像?廖真武:首先,我个人对民国的交通和风景有着浓厚的兴趣;其次,人文的概念涵盖了服饰,交通,建筑等方面。我希望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出历史变迁的脉络感。交通工具在民国时期经历了比在当今社会中更加明显且剧烈的变革过程,也因此成为最能够反映“变迁”这一主题的标志性事物: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自由开放的社会,车子的变迁过程包含着很多值得人们感受和思考的东西。我在最初创作《民人传》时,曾想将人像画在盘中并将这些盘子以拼贴的方式组成一整面墙来呈现。但随后我开始从综合材料的角度构思更有意义的方案,最终决定通过油画的方式进行呈现。同时,我并不想仅仅通过创作再现历史,因此在《民人传》中我选择了模糊的老照片的方式来呈现人物,意在表达图片的消逝,并将人物肖像融入了《民国事城图》的风景中。《民人传》170x85cm纸上作品2015年《民人传》170x85cm纸上作品2015年`今日艺术:《民人传》里都选择了哪些人,为什么?廖真武:《民人传》中不仅有国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同时也有剃头、喝茶、平凡生活中的普通平民。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纯粹的“民人传”。知识分子是名人,也是普通人,他们从人民中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起居。在这个系列里不仅仅有名人,更多的还是人民,我想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包含着栩栩如生时代印记的民国三十多年的人间平凡事。《车舆记》60X50cm布面丙烯2012年《车舆记》60X50cm布面丙烯2012年今日艺术:您认为历史是由人民,还是由名人来决定的?廖真武:今日艺术:据说《民国事城图》还会继续改变?有人称,行动中的绘画,您是怎样思考的?廖真武:随着巡展的不断推进和研讨会的进一步深入,可能会有新的信息汇集及交流,然后我会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并予以加工,不断的补充丰富完善画面,直到这幅作品能够进一步感动自己、打动他人。这是我自己的创作,也是一件众人“参与”的创作。《车舆记》60X50cm布面丙烯2012年《车舆记》60X50cm布面丙烯2012年《车舆记》250X200cm布面丙烯2018年今日艺术:何时开始有全国巡展的打算,哪些城市?廖真武:全国巡展的计划应该是从2018年开始的,目前已经确定的城市有北京、济南和上海。在我的计划中,此次巡展将历时三年,最后一站回到北京,并将整个巡展的记录文献在北京展览时同步展出。《车舆记》直径100cm布面丙烯2018年《车舆记》直径100cm布面丙烯2018年廖真武:对于这幅画的巡展,我有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一方面,巡展不同于单纯的展览,我希望能够通过这幅作品让大家对于民国的历史有一个新的认识;另一方面,不同硬件的美术馆也会为我的作品提供不同的呈现效果,使得作品的呈现和解读有更加多样的机会。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展览,而是大家的展览。艺术家简介1964年生于中国四川中国美协会员先后就读于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第九届材料绘画语言创作高研班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成都个展2019年《民国事城图》廖真武巨幅作品全国美术馆巡展济南市美术馆(济南)2018年廖真武一一《民国事城图》作品发布会暨三十屏历史之印记学术研讨会(北京)2016年“时光履痕”廖真武作品展先声画廊(北京)2016年“浮城谜事”廖真武作品展ArtFuturesGroup(香港)2016年奇遇之夜廖真武艺术品鉴(北京)2015年“浮生·呓象”廖真武作品展虚苑美术馆(北京)2011年“东镇西城”廖真武水彩作品展(上海)2011年“大湖365”廖真武作品私人展(北京)2010年“见证”廖真武作品巡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0年“见证”廖真武作品巡展四川大学美术馆(成都)2010年“见证”廖真武作品巡展深圳华美术馆(深圳)2010年“见证的历程”廖真武作品展威诺里萨艺术馆(北京)2007年“时代标签”廖真武作品展,中国深圳格丰艺术机构(深圳)2007年“时代标签”廖真武作品展,威诺里萨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7年“水色豪情”廖真武作品展(北京)2002年“岁月留痕”廖真武作品展(四川)1992年廖真武水彩画展(四川)群展2019年“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长春)2019年“绘画的逻辑线——当代绘画的生成与意义”展览(苏州)2019年新晋酒店艺术展HarbourArtFair(香港)2018年SMART国际房地产及投资博览会ArtFuturesGroup(香港)2018年“私享”观物艺术中心当代艺术展,观物艺术中心(北京)2018年空间语言的转向:《金宝汇共享艺术空间》中国当代艺术大展,金宝汇购物中心(北京)2017年新锐与传承一一中国名家作品展(成都)2017年艺新艺意一一名家作品展(北京先声画廊)2017年艺术厦门博览会(厦门)2017年无界一一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美国)2017年2017艺术广东艺术品博览会(广州)2017年荷兰艺术博览会(荷兰)2017年德国波恩艺术博览会(德国)2016年锋锐当代艺术邀请展青岛墨非墨当代艺术馆(青岛)2016年当下觉知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现场空间(北京)2016年黄河入海流加拿大白石中国东营友好城市文化之旅艺术作品展(山东)2016年“周而复始“丹培拉绘画多重诠释研究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马利美术馆,济南美术馆,厦门中华儿女美术馆(北京上海山东福建)2015年峨眉当代艺术国际邀请展(四川)2015年比利时艺术博览会(比利时)2015年新加坡艺术博览会(新加坡)2015年台北艺术博览会(台北)2015年四川省名家美术作品提名展峨眉当代艺术馆(四川)2015年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2015年“异彩”中国当代水彩艺术邀请展(北京)2015年“黑白进化论”峨眉当代艺术论坛(四川)2015年中国乐山峨眉艺术双年展(四川)2014年“痛感”当前绘画艺术探索展(北京)2014年南京国际美术展(南京)2014年巴山神韵中外艺术文化交流展(四川)2014年亚洲现代艺术博览会(香港)2013年时间重启第二回2022迎申奥艺术展(崇礼)2013年跨越领域当代艺术展(北京成都)2013年澄怀观道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四川西昌)2013年“慢”艺术《库艺术》学术研究展(北京)2013年中国当代艺术家意大利文化邀请展(意大利罗马)2013年蓝顶部落当代作品展(成都)2013年“寻源”岜沙之旅(贵州)2012年香港国际艺术博览会(香港会展中心)2012年“超越肉身”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展(美国华盛顿)2012年Kansas收藏作品展(美国堪萨斯)2011年“起承转合”当代艺术展(北京)2011年“穿过”中国当代作品展(意大利西西里岛)2010年“东西对话”中国当代作品展(美国加里佛尼州)2010年中意文化年“穿过”中国当代作品展(意大利斯波莱托)2010年“春季联展/SpringShowcase”(香港世界画廊)2010年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博览会FineArtAsia2010”(香港)2010年具象研究消费图像当代艺术展(北京时代美术馆)2009年大家一起玩作品展(北京)2009年中国当代艺术联盟首届学术邀请展(四川)2009年经验/惊艳中国当代厅艺术展(北京)2009年2009(第13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2009年美术史中的进化论—“文化新美学”艺术精品大展(深圳)2009年“为了忘却的记忆作品展”(北京)2008年西南力量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上海成都)2008年美国迈阿密巴塞尔博览会(迈阿密)2008年“欲望森林”当代艺术作品展(深圳)2008年第三届亚洲国际当代艺术展(香港)2008年中国当代画廊艺术精品展(深圳)2008年“力·型”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2008年第三届中日现代作品展(日本)2008年“重建中国”当代艺术展(迈阿密)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展歌德画廊(香港、伦敦)2007年全国第二届风景·风情油画作品展(上海)2006年全国第十九届新人新作展(北京兰州)2005年全国第七届水彩水粉展(郑州)2005年水彩四川七人学术联展(成都)2004年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广东)2004年南京第二届水彩画双年展(南京)2003年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福州)2002年纪念“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成都)2000年四川省水彩画作品展(成都)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成都)获奖2014年南京国际美术展铜奖2005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铜奖2004年“建国五十五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2000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铜奖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四川美术作品展铜奖Kansas基金会美国Virginia艺术机构美国ArtFuturesGroup艺术机构中国香港华美术馆中国深圳蓝顶美术馆中国成都四川美术馆中国成都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北京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四川南京布罗德文化艺术机构中国南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北京发表作品曾发表于《人文艺术》、《艺术当代》、《库艺术》、《Art概》、《中国百老汇》、《艺术当代》、《艺术经典》、《世界艺术》、《画刊今日中国美术》、《社交商圈》、《画廊》、《艺术品投资》等专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个人画册《岁月流痕》2007年出版个人画册《时代标签》2010年出版个人画册《见证》2011年出版个人画册《东镇西城》2015年出版个人画册《浮生·呓象》2015年出版个人画册《廖真武作品集》2016年出版个人画册《时光履痕》相关链接: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aOK1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