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骤变一天7人脑梗,最年轻23岁!浙一专家:这些高危因素几乎人人有_王超_疾病_治疗

作者:浙大一院 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年纪轻轻的我们,可能总觉得距离疾病、死亡很遥远,殊不知“死神”来时并不会打招呼 气温骤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的急诊创伤中心连续收治多例突发脑梗的患者,最多一天收治7例,其中最年轻的

作者:浙大一院

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年纪轻轻的我们,可能总觉得距离疾病、死亡很遥远,殊不知“死神”来时并不会打招呼

气温骤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的急诊创伤中心连续收治多例突发脑梗的患者,最多一天收治7例,其中最年轻的是两名23岁、24岁的小伙,这样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让浙一专家忍不住给大家提个醒“中风”早就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脑卒中发病年轻化科学预防才是真谛

这么年轻!23岁IT男连续赶项目突发脑梗

陕西小伙王超(化名)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晚上11点以后才到家,23岁正是努力拼搏的年纪,他和所有IT从业人员一样,会加班加点赶项目,在连续奋斗几个通宵后终于可以稍微喘口气。

结果当晚在浴室洗澡时,他扑通一下栽倒在地,苏醒后,不仅无法说话、右半侧身体也不听使唤。午夜12点,他被室友紧急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一期。

急诊创伤中心专家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王超为“急性脑梗死”,专家团队立刻对王超进行了静脉溶栓、改善脑循环和补液等对症治疗。在溶栓几个小时后,他的病情逐渐好转,医生开辟的绿色通道在最快时间内帮助他逃离了偏瘫的风险,王超被转入神经内科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其实,早在2个月前,王超就有身体不舒服的症状——反复头晕,时不时看东西模糊,会突然间短暂的眼前发黑、双目失明,随即又恢复,但是忙于工作的他却一直没有重视。

“好在抢救及时,这位年轻小伙比较幸运的逃过一劫!”急诊创伤中心主任杨小锋主任医师介绍,脑梗死是脑卒中(即“脑中风”)的一种,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90%。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综合征。

脑卒中的致残率高达75%,病死率超过20%,所以对脑中风患者来说,抢救时,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

在临床上,杨小锋主任遇到不少患者都因为发病时身体状态不敏感,或是发现症状时家人没有及时干预,而是选择先“缓一缓”休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等到病情严重之后再进行治疗,往往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的后遗症。

可别小觑了脑梗的这些重要诱因

其实,身高1.73米的王超,体重只有120斤,平时不抽烟也不喝酒,没有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怎么会突然脑梗?异常的血压指标,让专家找到脑梗的“源头”。

被送来抢救时,王超的血压是154/90mmHg(血压的正常值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80mmHg)明显高于正常值。

脱险后,参加会诊的神经内科汪建文副主任医师对王超进行了深入问询后得知,IT工作需要他每天端坐在电脑前、很少运动,这段时间赶项目,他常常一忙就到半夜两三点、有时甚至通宵不睡,白天再稍微睡一两个小时补充睡眠。

专家分析,紧凑的工作节奏、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外加常常熬夜与久坐不动,容易让人的身体释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而时下正值季节转换,温差较大,温度变化的刺激,让本来就处于高凝状态的血液系统,由一系列综合性因素诱发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堵塞,最终引发了王超的急性脑梗死。

“发生脑梗的患者,生活中必然是存在各种高危因素的,如果不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再次发生脑梗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三、四倍。”汪建文副主任医师解释,90%的脑卒中(包括脑梗塞)与各种疾病因素和不健康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各种疾病因素包括:

“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在各种暗藏杀机的危险因素中,“三高”首当其冲。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就会增加30%,甚至有研究证明高血压在青年卒中中占59%。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会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

心脏疾病

房颤、心肌梗死、心衰、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均可显著增加脑梗死发生的可能。上述心脏疾病使脑梗死的发生风险增加2.2倍。因此关注脑血管疾病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心脏疾病。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卒中的发病风险。2018年一项研究分析发现,体质指数每增加5个单位,卒中风险增加110%。

04其他疾病

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狭窄,血管损伤,凝血异常,脑血管畸形或先天发育异常,自身变态反应,遗传基因突变等。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有吸烟酗酒,高盐、高油脂、高嘌呤等重口味饮食,熬夜、压力大、情绪激动以及缺乏运动等。

最好的治病方式就是“预防”。

专家说,急性脑梗死的爆发就像是“点爆竹”,基础疾病是“炸药包”,而情绪上头、暴饮暴食以及熬夜不睡、压力过大等都是引燃炸药的“火星子”。专家强调:“年轻人规律作息、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健康才是最大本钱,一定要缓解压力、控制情绪、戒烟少酒、尽量避免熬夜!”

遭遇脑梗死,这些保命法则要记牢

急性脑梗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在发病后的6小时之内,每耽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溶栓需要在4.5小时内实施,取栓需要在6至24小时内进行,越早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卒中中心单位规范治疗,救治和恢复的机会越大。”

杨小锋主任强调,年轻人可千万别低估脑中风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头晕,短暂的视物不清、黑矇,言语含糊,嗜睡,经常打哈欠,四肢麻木、运动异常,舌根、肢体、面颊发硬以及耳鸣、晕厥等,都是它释放出的危险信号。

为了能够让大家尽快侦测到脑中风,浙一专家推荐BE FAST原则,简言之就是:“难平衡、看不清、脸不正、臂不平、语不灵、赶快拨打120!”

如何紧急处理脑中风专家建议:

1.如果出现脑血管症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选择能治疗脑血管病的专业医院,不能等待自我转好,以免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2.让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避免如发生呕吐导致窒息),清除口鼻内的异物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待救护车,不乱喂食物、水,也不要用指尖放血。

3.切记不要给患者随意服用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降压药、阿司匹林等,盲目进行这些急救,反而会帮倒忙!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eVv5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