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秋风起,蟹脚痒,文人与蟹的那些趣事~

点击蓝字关注 ▼ “秋风起,蟹脚痒”,说的是中秋节前后,大闸蟹开始上市,这时候,爱吃蟹的,嗓子眼也跟着痒起来。这里说的“蟹”,通常是指大闸蟹。人们都把大闸蟹,比作味中极品,因为它具备了美食所必备的色、香、味、形、质。明代文学家张岱就曾说
原标题:秋风起,蟹脚痒,文人与蟹的那些趣事~点击蓝字关注▼“秋风起,蟹脚痒”,说的是中秋节前后,大闸蟹开始上市,这时候,爱吃蟹的,嗓子眼也跟着痒起来。这里说的“蟹”,通常是指大闸蟹。人们都把大闸蟹,比作味中极品,因为它具备了美食所必备的色、香、味、形、质。明代文学家张岱就曾说,食大闸蟹“不加醋盐而五味俱全”。秋景李苦禅大闸蟹作为一道美味,古往今来也备受文人雅士喜爱,并且留下不少轶闻趣事。《世说新语·任诞》记载,东晋名士毕卓常因酒废职,他曾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当时许多文人,常常把品蟹、饮酒、赋诗,作为赏秋雅事。李苦禅蕉竹双蟹图唐朝诗人唐彦谦,有首名为《大闸蟹》的诗,就把当时的抓大闸蟹、卖大闸蟹、食大闸蟹的场景,描摹得惟妙惟肖:【明】徐渭黄甲图 “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大闸蟹如虎。扳罾拖网取赛多,篾篓挑将水边货。纵横连爪一尺长,秀凝铁色含湖光。蟛蜞石蟹已曾食,使我一见惊非常。买之最厌黄髯老,偿价十钱尚嫌少。漫夸丰味过蝤蛑,尖脐犹胜团脐好。”李苦禅芋叶螃蟹镜心诗的头二句,写金秋十月,稻熟香飘,大闸蟹多猛如虎;次二句,写为了不让大闸蟹毁坏庄稼,农人们想尽办法,用各种各样的渔网去抓大闸蟹;剩下几句,写的是卖大闸蟹的,和买大闸蟹的,在市集上的讨价还价的样子。可见唐时食大闸蟹已成风尚。朱屺瞻作品大诗人李白豪饮人人尽知,他也十分爱吃大闸蟹,他曾写诗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另一诗人韩驹,也写道:“故人书札访林泉,郭索相随到酒边。来擘团脐先一笑,二螯能覆两觥船。”李苦禅插了梅花便过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螃蟹,古称尖团)。“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难怪食蟹之后,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很喜欢古代文人的率真,即使像苏东坡那样的大文豪,也不怕自己“掉价”,两蟹,就可以换他一首诗。不像现在所谓的“书法家”“画家”,每个人都“身价”不凡,但真有几人买账?不如学学苏东坡,一平尺换一只蟹算了,也不用死要面子活受罪。白石老人作品黄庭坚喜食扬州贡蟹,称其物美绝伦,诗云:\"鼎司费万钱,玉食常罗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他还谙熟烹蟹之法,认为蟹性寒,宜拌一点姜,并在蟹诗中写道:“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文人多吃货,估计这位黄庭坚也是。白石老人作品陆游对于大闸蟹,也是情有独钟,他这样写道:老生日日困盐齑,异味棕鱼与楮鸡。敢望槎头分缩项,况当霜后得团脐。堪怜妄出缘香饵,尚想横行向草泥。东崦夜来梅已动,一樽芳酝径须携。霜,指霜降,团脐,指母蟹。秋风起霜降临,才是蟹肥膏黄时。老一辈的经常念叨“九雌十雄”,就是说“九月份吃母螃蟹、十月份吃公螃蟹”。这里所指的九、十月份不是阳历,而是阴历。阴历九月,雌蟹的黄都长满了,到了十月雄蟹的膏也很肥了。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日,大家不妨试试,看看陆游有没有骗人?娄师白作品明末哲学家李贽,人谓“蟹仙”。且看这位至情之人对蟹的说法,“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他曾对螃蟹发出这样的感慨,“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亚明丙子(1996)年作酒蟹图李贽是“蟹仙,同样姓李的李渔,那可算是要蟹不要命的“蟹痴”了。李渔在所著《闲情偶寄》中自称以蟹为命,一生嗜之。据说李渔一顿,能吃掉二三十个螃蟹!谁说大闸蟹没有“天敌”?李渔就是。这种吃法,甚至给他造成了经济压力,一到夏天,他就开始攒钱——这笔钱是专门用来买蟹的,被他称作“买命钱”。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李渔对蟹之痴狂,无以复加,他称秋天为“蟹秋”,还要备下“蟹瓮”和“蟹酿”,来腌制“蟹糟”——大概就是醉蟹吧,是冬天吃的。而操办这一切的小丫鬟,则被他称为“蟹奴”。他夸赞螃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是色香味三者的极致,“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后人能与李渔比肩的,可能就是画家徐悲鸿了,徐悲鸿说过:“鱼是我的命,螃蟹是我的冤家,见了冤家不要命。”这也是一个不要命的主。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对于吃蟹的方法,李渔也颇有心得。他坚持认为蟹属于“世间好味,利在孤行”,所有煎炒烹炸加作料,都是画蛇添足,糟践东西,是对蟹美味和漂亮的嫉妒。蟹就应该整个蒸熟,端上桌来,还得自己亲手剥开才有味道,若让别人帮忙,就失去乐趣了,这就跟入洞房相似,凡事要亲力亲为,别人帮忙,那就没意思了,就王宝强了。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自古举行蟹宴的,多为文人雅士,你以为古代文人跟现代的“文人”一样,品蟹,只是为了吃螯剔肉,解馋饕食,吹牛扯蛋?肉肉肉,那是要与饮酒、赏菊、吟诗、作画等雅事溶为一体的,为金秋时节的风流韵事,说实话,肚里墨水不够,即使请你去,都要掂量掂量。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文人雅士,为什么对蟹如此情有独钟呢?齐良迟(齐白石第四子)先生作品 蟹之美味自不必说,愉悦出灵感是自然道理;其次,蟹是上佳的下酒菜,蟹虽营养味美,但为凉寒之物,白酒、黄酒皆为温热饮料,两者入胃相抵归于平衡,符合中医养生之道;第三,秋景、菊黄、蟹肥,乃是同一时节,是文人雅士触景生情,借景抒怀的最佳题材。齐良芷(白石小女)先生作品关键一点,蟹在过去并非酒席待客的上品,不会象当今的价格比较贵,除去为官和富有的文人之外,一般文人书生,大都能消费得起,才能形成了品蟹、赏菊、饮酒、吟诗的风气。唐云作品最后一个原因,是因为蟹很好烹饪制作,蒸或煮几分钟,便可上桌,并且吃起来比较费事耗时,文人时间宽松,饮酒细水长流,吟诗赏景可以娓娓道来。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王天池作品说了这么多,我已经是口水满地了。蟹好吃,但不可贪多,中医学认为螃蟹性寒,不宜多吃。吃大闸蟹的时候,喝姜茶,姜之所以可以解毒散寒。另外,请勿以啤酒搭配螃蟹,啤酒性寒,寒上加寒,容易引起腹泻,最好选黄酒,或白酒等性温的酒类配螃蟹吃。吃蟹时和吃蟹后一小时内,不要喝茶。茶会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于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yv7xr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