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龙|食在桐城之:香菜 韭菜_因为_胡荽_胡字

香 菜 香菜,以前桐城有,不多。有人嫌其香气其过于浓烈,居然一点不沾。后,经济发展了,牛羊肉多起来,炖老骨汤的时候也多了,去腥增鲜,香菜派的用场便大起来。 九几年,参加省教院政教函授,开年一周、暑期二十多天,是在合肥度过的。 一日,过一

香 菜

香菜,以前桐城有,不多。有人嫌其香气其过于浓烈,居然一点不沾。后,经济发展了,牛羊肉多起来,炖老骨汤的时候也多了,去腥增鲜,香菜派的用场便大起来。

九几年,参加省教院政教函授,开年一周、暑期二十多天,是在合肥度过的。

一日,过一兰州拉面馆,面香香菜香,勾起了馋虫,进去,坐下,来一碗。

面,摔打拉扯,面粉是添了碱蓬草儿灰的,筋道;切得倍儿薄的牦牛肉片,弹性十足且爽口;汤汁浓郁地道红亮,上撒葱花若干,又点缀几片香菜叶。真个色香味俱全,外加刀工精湛。

香菜,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吃起来,那真个是有滋有味滋味长。

从此,与香菜结下不解之缘,不离不弃了。

知道么,香菜其实是国际友人。西汉时期,它从原产地地中海及中亚地区,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最早也不叫香菜。据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

没错,香菜最早被称为胡荽。

陆翙《邺中记》载,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崇尚汉文化的他认为胡字有歧视意味,因而十分忌讳人们说胡字。于是带胡字的蔬菜全都要改个名儿。

改名香菜,当然是因为它自带浓烈的香味。同时,它还叫芫荽。

因为它适合盐渍后食用,有地方称其为盐荽。

老品种也好,新品种也好,香菜的价高,有点咬手。方便的时候,弄些,盐渍下试试。

到了元代,因为元带有褒义,《易经·乾篇》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句,所以芫荽这个名字又大为盛行。

明清易代之际,士人听不得元字,又叫起胡荽了。

老家南演兴源,早已成为桐城民营经济开放区一部分了。乡亲们割舍不了祖祖辈辈厮守的土地,见缝插针,开荒种地,种麦种油菜及其家常菜。今儿个,土地一次次挂拍,挤压了乡亲们种植的空间,地少而又少了;乡亲们只好种些价位高家人喜自个爱的菜蔬了。

我每每散步,见一小块一小块地里长出的茁壮油绿的香菜,爱饱了。

《与李翊书》上,有句惟陈言之务去 ,要得。

于吃,推陈出新,大有必要。

龙池路上有家馆子,上联曰:好材好料出好味。

深谙厨中三眛。

参考: 金陵小岱《古人与野菜们的爱恨情仇》

韭 菜

我说的韭菜,可不是市场上尺余长长得像芭茅的货。那货,不是外太空中转悠过,便是被彻底转了基因的,外加激素喷一喷的。

恁你手段再高,也整不出个明明白白色香味来。

韭菜,九成九原产地是中国。

今儿个华北、西北、东北等地,仍有野韭分布。青藏高原还可见大面积的野韭。

它的栽培史自是悠久。

有关韭菜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西周。《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看来,韭菜最初是被用来作为向帝王宗庙敬献的祭品而出现在一些先秦的古文献中的。《山海经》《夏小正》以及《礼记》中也出现过“其山多韭”“正月(园)囿有韭”“庶人春荐韭”等文字。

韭菜从祭祀品变成了餐桌上的鲜美之食,当归功于西汉时渤海太守龚遂,他曾对老百姓们说: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要种一畦韭菜,这样荒年就不用饿肚子了。

韭菜,标准的懒人菜。种一次,割了长,长了又割,生生不息。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割韭菜成了当今的一个股市用语。君不见万千股民,买了套,套了割,割了买,反反复复无穷尽也。

钱是英雄财是胆哟。

北宋初年,韭菜开始在全国大规模栽培。到了南宋时期,还出现了韭菜的升级版:韭黄。

韭菜味儿美,尤其是初春的头刀韭,既姿色撩人,又柔嫩多汁。

唐朝大诗人杜甫《赠卫八处士》诗中有“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宋初的陶谷《清异录》中记载了一则故事,说有个叫杜颐的人,视韭菜为命根子,天天离不了,餐餐少不了,并且还告诉周围人:韭菜是我最贵重的金子。

于是,韭菜又得了个“一束金”美称。

其种子,可入药,见之于古籍古医书的。

《本草经集注》:主梦泄精、溺白。

《滇南本草》: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治阳痿。

《本草纲目》:补肝及命门。治小便频数、遗尿,女人白淫白带。

据说释迦牟尼佛因为一女尼向农夫讨要韭菜的行为不大合规,就制定了所有僧尼不得吃韭菜大蒜等荤辛的戒条。

这佛门公案,你大可信则有不信则无。

听人讲,扬州方言俗语中有句“乖乖隆地咚,韭菜炒大葱”,啥意思,我没整明白。

一友,专司油炸(桐地土话:辣的),中有一款美食,竹签串韭菜,油锅里走,外刷酱料,人头上接钱。每相遇,邀我整俩串,力拒。何也?所用韭菜,洋韭;所选酱料,味似不正。

一日又见,又邀我一样来个串把,又拒。食,失其本真,去了本味,不能久也。

一年有余,朋友收了摊子,改其它营生了。

冬日里春寒料峭的日子里,每每户外行山中行弄些蒲公英野芥菜时,常见百姓因为分棵弃之田埂坝头河滩的韭菜,小则小点,看相差点,见之必割。有刀铲时连根刨起,移之栽之合适相宜处。

方便取用唛。

那可是道地的老品种,煎炸烹炒,味道可是盖了帽的。

参考: 金陵小岱《古人与野菜们的爱恨情仇》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谢小龙安徽桐城人。池州师范毕业, 现在桐城望溪学校从事教育工作。

记忆中的乡愁 :筛 子

盛敏银|抗旱小记

此心安处是吾乡(外一篇)

海风|好吃的鬼,办法多!(外一篇)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WG4V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