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故事看图写话我把自己写哭了,谨以这个真实的故事纪念日本侵华战争后历史

听家里老人讲过一个这样的真实故事:我的四老太爷当年闯关东去了东北,他的大女儿是和一个被东北人收养长大的日本人结的婚 上世纪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这片被日本人残酷蹂躏的黑土地上遗留下了很多日本人的婴儿,也是在这片黑土地上,朴实
原标题:我把自己写哭了,谨以这个真实的故事纪念日本侵华战争后历史听家里老人讲过一个这样的真实故事:我的四老太爷当年闯关东去了东北,他的大女儿是和一个被东北人收养长大的日本人结的婚上世纪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东北,这片被日本人残酷蹂躏的黑土地上遗留下了很多日本人的婴儿,也是在这片黑土地上,朴实的东北人放下上一代仇恨,将这些弃婴捡回家抚养长大,今天我要说的主人公也是这样身份的日本人我从没见过我的四老太爷一家人,只听说他的这位日本女婿随着中国人姓了张,如果按照我家的辈分,我应该叫他“姑爷爷”这位姑爷爷小时候是被辽宁一家农村夫妇收养,日子过得比较清贫,家里本来就有五六个孩子了,再加上从外面捡来的他,日子更加拮据可是夫妇俩,包括同村的老百姓,基本没有一个说因为日本政府侵华的事实而对日本婴儿有仇恨的,村子有很多这样的家庭,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着日本弃婴据说我的这位姑爷爷从小就比家里的那几个孩子聪明伶俐,也很懂事有礼貌,总是抢在兄弟姐妹前面帮着父母干活儿,而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父母也渐渐地更加喜欢这个孩子了,甚至不由自主地往他身上偏了点心每年中秋节,家里买不起月饼,也没有白面,夫妇两带着全家老小用棒子面、红薯面和稻糠面一起和着包团子,并和孩子开玩笑似地说“瞧瞧,咱们家的月亮和天上的不一样...”还没等说完,姑爷爷就抢着回答了“是的,咱家的月亮颜色比天上的好看,天上的就是银白色,咱家的又是红、又是黄,比天上的月儿看着喜庆!”这番话,总能给为三顿饭而昼夜辛苦的一家人带来放松和希望有一年中秋节前夕,姑爷爷家里正收庄稼,当然孩子们也都得齐上阵,可是真正出活的孩子没几个,都是半玩半干的状态,只有姑爷爷跟着他父母卖力地收着庄稼,汗珠一个劲儿地往下淌,父母看着这小小的身板都于心不忍了,并让他先歇歇吧,可是他却说“天儿快下雨了,还是赶紧趁着下雨前收完再歇着吧!”父母将这种不忍和心疼,发泄给了在一旁玩耍的其他几个孩子,嚷嚷他们就知道“仨饱一个倒,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当装满了一驴车庄稼后,开始往家运,父亲在前面赶着车,母亲和姑爷爷趴在车上高高堆积的庄稼秸秆上压着庄稼,剩下的几个孩子依旧在地里边干活边玩,可就在赶车的时候,因为全是土路,太过颠簸,正好路过一个车轱辘渠时,驴车颠覆过于猛,小小的姑爷爷,一下没抓紧绳子,从高高的庄稼车上掉了下来,滚到了旁边的枯草干涸沟里这一刹那,他母亲的手还没来得及抓住,孩子就掉下去了,父亲赶紧停车,把孩子从沟里扶了起来,母亲也半滚半下地从车上掉了下来,还没等母亲说话,父亲特别生气地冲着母亲嚷嚷道“你在上面干啥呢?你他么连个孩子都看不好?”母亲也是觉得非常内疚和担心,也抱怨了句“明明这道儿不平整,你还不看着点!”这时姑爷爷掸了掸身上的土和草,跺了跺脚说道“妈,我也没啥事啊,天天摔跤挨打的也惯了,早皮实了”其实姑爷爷的胳膊、腿和脸上都已经擦破皮了,也有一些血渍了父母很心疼,父亲干脆背起他,一边背着他一边赶车,母亲依旧爬上高高的车垛压着庄稼到家后,卸完庄稼,父母没让姑爷爷再去地里,而是让他留在家里歇歇,父母回地里继续拉庄稼,直到天黑,庄稼彻底拉完了,刚把庄稼安顿好,一场大雨如约而至,父母进屋正准备进屋舀水喝,掀开缸盖儿,缸里水满满的,“不用猜,肯定是你炕上的这个儿子挑的!”父亲宽慰地跟母亲说次日是八月十五,母亲照样做起了面团子当月饼,母亲不知道从哪弄了几块红糖,偷偷地包在了几个团子里并做了记号,因为这是单独留给姑爷爷的,这可气坏了其他孩子,争着抢着要吃红糖馅的团子,可是父母态度坚决地非要把仅有的那两三个红糖馅的小团子留给姑爷爷吃小时候的姑爷爷拿着这份“恩宠”有点小骄傲地吃起来,那种幸福的味道,别提多甜蜜了晚上母亲安排孩子躺在炕上睡觉了之后,拿起姑爷爷昨天摔破的衣服在洋油灯下开始缝补,嘴里小声嘀咕着“你这孩子,可真没个好命,谁家孩子从小就这么会干活,天生劳苦命,再加上又被...”母亲说到这,总是“哎”一下结束了自己的嘀咕就这样,姑爷爷在养父母家里过了好多个中秋、春节,等渐渐大点了,父母说无论如何都得供他继续读书,就这样,其他亲生的孩子也就是停留在识几个字的水平,唯独他们的日本养子—我的姑爷爷文化水平最高没有不透风的墙,渐渐地,村子里有些孩子开始偷偷议论谁家的孩子不是亲生的,谁是日本种,这样的小道信息也渐渐地传到姑爷爷的耳朵里,很多次,他都问父母,父母都搪塞过去,直到等他大些了,终于向他道出了实情那一刻,姑爷爷无论如何都不想花家里的钱去上学了,非要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在家帮父母一起种地,一起伺候二老,要报恩二老。也是那一次,父母异口同声地训斥了姑爷爷“你要是真向我们报恩,就应该好好念书,等有出息了,也让我们沾沾光,也不费我们白养你一场”这样,姑爷爷抹着眼泪,穿着带布丁的衣服,背破旧的书包,趿拉着漏洞的布鞋,出了家门,继续上学,而背后的母亲早已经鼻涕眼泪交织在了一起,父亲也只是看着天空一口一口地抽着大旱烟袋姑爷爷果然没让他们失望,长大后真出息了,成了一名技术工人,在当时,能当上正式工人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啊,父母也跟着开心和姑爷爷一样身份的日本人,长大后,渐渐地开始对自己生父母产生了兴趣,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后,其实尝试过多种途径找到日本的生父母,他们这样做并不就是要置养父母不顾,也并不是忘恩负义,他们只是想见见自己的生父母,可能是血缘的引力吸引着他们这么做姑爷爷也一样,他犹豫踌躇了好长时间,不知道怎么跟养父母开口,后来附近村镇真有当时的日本弃婴找到了日本生父母的了,这时候,还是父母主动开口向姑爷爷提起“要不你也试试找下,万一能找到呢,岂不是更团圆”姑爷爷刚开始嘴上死活说不找,其实心里也有一点小动荡,父母好像看透了似的,多次宽慰,这才彻底同意了。经过多种途径和多方打探,60年代,他也找到了在日本的生母,生父已经身亡了,母子两见面后抱头痛哭,生父的去世,更加重了姑爷爷想要孝顺照顾生母的心当养父母知道养子找到了生母,他们第一感觉是替养子开心,这么多年努力没白费,可是紧接着,他们又伤心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可能将要和养子分开了虽然东北父母都曾是日本政府侵华的受害者,可是想到这个单纯无辜的日本孩子,又有何罪呢?虽然是日本孩子,可毕竟这么多年的养育和相处,再想起小时候孩子在父母膝下的嬉笑、懂事,再想起每年的中秋给孩子做的“不像样子”的“月饼”每想到这里,母亲心里既是伤感、又是落寞,还有一丝丝对不住孩子的悔意,那么多年的贫穷和劳累都没有打垮母亲,而养子离去的这一刻,仿佛让母亲老了好几岁其实像他母亲这样的家庭在东北还有很多,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养育,在这一刻就要分开,换成谁,谁都不会泰然处之的日本也有中秋节,在日本陪伴生母过了多半年之久,姑爷爷和生母一起过了在日本的第一个中秋节,生母精心用白面、糯米面等做成了精致的团子和兔子的形状来祭月姑爷爷尝了一口,好像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月饼”,正当他在生母的爱意中津津有味品尝的时候,一个念头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东北养母那年单独给我做的带几块红糖的棒子面、稻糠面的“月饼”顿时,他拿着生母做的精致的糯米团子开始流泪,他甚至在脑补养母一家在这天吃的是什么,老母亲可能驼着腰还在自己亲身碾面,用长满老茧的风湿手一点一点包着面团子,他甚至在想,母亲偷偷在哪个团子里面放了红糖,兄弟姐妹是不是在一起又在争抢红糖馅的团子,老父亲是不是又在用大烟袋呵斥他们一边待着去......他在中国东北待的无数个场景都在这一刻涌现在眼前,他觉得自己不能待在日本过着享受的生活,他觉得这样太对不起养父母了,所以他和生母商量后,毅然决然地在次日打算重新回到养父母身边,生母流着眼泪说“尊重你的做法”当姑爷爷再次出现在东北的这个小村庄的房屋前,母亲正在外面晾洗衣服呢,她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镜,向她一点点走来的是自己当年从荒地上捡回来的“宝贝儿子”,她努力地睁着眼镜,左手拿着刚洗完的衣服,水滴都滴在了她的鞋面上,却已浑然不知,右手打着遮阳盖儿,直到儿子叫了她一声“妈,我回来了!”听到这句话,她这才敢确定是自己的儿子,老母亲不由地把左手的衣服掉在了地上,一大步迈过洗衣盆,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投在儿子的怀里,大声地哭出来,把这半年来所有的情绪,全在这一刻释放了出来父亲也闻声出来了,依旧拿着烟袋,抽了一口说到“你这臭小子,还别说,去了躺小日本,还精神不少!”这时母亲和抱在一起的儿子又是鼻涕又是眼泪又是笑地全堆在了一起“快进屋,你妈前天八月十五蒸的红糖馅的白面团子,还是给你独一份地留着呢”姑爷爷进屋后,熟悉地打开了破旧掉漆的橱柜门,从碗里拿出了老母亲特意给他做的,但却远没有日本“月饼”精致的中国面团子,早已经泣不成声后来的故事,就是姑爷爷彻底定居在了中国,依旧是中国国籍,并娶了中国的媳妇,这位媳妇就是当年闯关东到东北的我四老太爷的大女儿日本的生母在病危的那几年,他回去伺候照顾过母亲,生母去世以后到东北养父母去世以前,他再也没去过日本他说“父母在,不远行”独特的纪念方式每逢九一八,我国人都在纪念着日本政府当年犯下的滔天罪行,但善良的中国人总是会选择真诚、宽容、善解人意的方式对待日本的平民,这种朴实的爱其实已经感化到了一部分日本平民,也更希望中国人的这种爱能唤醒还在装睡的日本政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oz2K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