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标签水下人像摄影二三事

随着水下运动的兴起,水下人像摄影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关注的热点。不过,与传统的陆上摄影、空中摄影相比,由于水的介入,水下人像摄影对于摄影的成像效果、拍摄器材和地点的选择,以及摄影师和模特之间的沟通方式都有了更多的要求。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水下人像
原标题:水下人像摄影二三事随着水下运动的兴起,水下人像摄影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关注的热点。不过,与传统的陆上摄影、空中摄影相比,由于水的介入,水下人像摄影对于摄影的成像效果、拍摄器材和地点的选择,以及摄影师和模特之间的沟通方式都有了更多的要求。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水下人像摄影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拍出令人满意的水下摄影作品。器材设备水下人像摄影,虽然拍摄手法及难度各有不同,但使用的器材如果都需要一同下潜拍摄,几乎都一样,其核心仍然是使用全画幅数码相机,并再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个高强度的防水外壳。这种外壳通常因为按键布局只能专机专用,几乎没有通用款式。防水外壳主要为两种材质所制,分别是铝合金与高强度工程塑料。这两种材质的防水性能不一样,通常铝合金材质防水深度约水下100米左右,工程塑料防水深度约水下40米左右。镜筒部分跟机身一样,不同的镜头大小不同。特别是广角球面镜,一般体积都会超过机身,这样的设计能减少了暗角的产生,同时应用于拍摄半水作品。这类球面镜对保护性有很高的要求。通常材质分为亚克力球面与玻璃球面。成像效果在逆光时差异性比较明显,玻璃镀膜球面通透度会更高,造价也更高。而闪光灯,常规运用专业的水下闪光灯,通过光纤线(内置闪光灯相机)或者是电缆线(热靴接口)连接触发。单支闪光灯功率与热靴闪光灯差不多。潜水技术自由潜水和水肺潜水潜水类别上大致分浮潜、水肺潜水、自由潜水等。潜水认证组织也有很多,包括PADI(专业潜水教练员协会)、SSI(国际水肺潜水学校)、AIDA(自由潜水协会)、TDI(技术潜水员国际组织)、CMAS(世界潜水联合会)、NAUI(国际潜水教练协会)、PSAI(国际专业潜水协会)等等。每个组织的教育系统都不太一样。就水肺潜水而言,拿在国内认知度比较高的PADI组织来介绍,初级水肺潜水员证是OW(开放水域潜水员)。下一个级别是AOW(进阶开放水域潜水员),区别不仅仅在于OW潜水证能够下潜18米,AOW可以下潜到30米的深度,同时还可以不断学习增加技术专长,不断升级救援潜水员、潜水长、教练等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越学到后面,掌握的专业技术也就越多。而另外一种不需要背着气瓶下潜的就是自由潜水运动。这种只靠闭气技术潜水的运动对于专业要求特别高。需要经过系统学习慢慢掌握延长闭气时间及耳压平衡方法。而这种运动尽管难度很大,但拍摄灵活性极高,也越来越受到极限爱好者的青睐,从而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水下人像摄影作品。在游泳池拍摄的黑水人像平静室内水域水下摄影人像,场景分为两类:平静室内水域和开放水域。区别在于一个是室内,一个是户外。平静室内水域,常规会分两种:常规泳池和专业水下摄影棚。在常规泳池进行拍摄常规泳池:一般会选择2米~5米左右深度的普通泳池,或者是高端海洋馆。摄影师、灯光师、安全员等一系列工作人员需要跟随模特一起下水拍摄。这种方式可控性更高,场地也容易找到。缺点是人员成本太高,器材设备成本也偏高,需要专业的相机潜水壳与水下闪光灯。而整套设备下来通常是原来相机系统的2.5倍以上价格。工作人员无论是采用自由潜水方式,还是水肺潜水方式,都需要经过专业潜水学习持证上岗才能确保安全性。专业水下摄影棚:一般是特制的水池,其中至少一面有高强度特制玻璃。相比常规泳池拍摄,这种方式场地成本偏高,但却大大降低了人员及设备成本。这类拍摄,相机不用下水,是隔着玻璃拍摄,灯光只需要常规摄影闪光灯,悬挂在水面模特头顶上方位置。摄影师无需持有任何潜水员证书,但仍然需要配备水下安全员。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为避免水的折射及玻璃导致的变形问题,摄影师只能在单一的方向拍摄,可控性不高。南京StudioFive水下摄影棚以上两种常规方式各有利弊,而我通常会选择常规泳池拍摄。主要是可以更换不同场景,不受场地约束。泳池可以使用自然光拍摄,但当自然光经过水折射后损耗太大导致光线太弱时,就需要考虑使用人造光源—闪光灯拍摄了。这一次我使用了三支闪光灯,水下离线引闪。离线的两支闪光灯均配备了光接收器,同步接收主光源的闪光灯信号。主闪光灯在距离模特3米左右,与摄影师形成60度的位置,全功率输出。轮廓光在距离模特背后2米左右位置,1/16的功率输出。模特需要在泳池里睁开眼睛,长时间睁眼容易导致眼部不适。需要提前确定并沟通拍摄的动作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然后尽快完成拍摄。闪光灯同步因为光引闪的缘故,无法高速同步,所以会设置快门在1/125秒;而缩小光圈至F8则会减少模特因为游动而失焦的可能。黑水人像布光图后期处理的时候更多的时间会消耗在瑕疵修饰方面。而皮肤瑕疵是最大的修饰问题。使用闪光灯能很好地还原模特皮肤色彩,也大大减少了后期难度。另外要考虑的就是水下使用超广角拍摄的畸变问题,边缘部分成像相比中心位置会稍差,拍摄中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开放水域的人像作品开放水域考虑到环境因素,通常我们会选择去大海拍摄。由于是天然环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在陆地上拍照很熟悉就能在水下很好地控制相机,其实并非如此。我看到过很多人都提出,如果在你考取了潜水证之后,你的开放水域下潜次数低于20瓶气的话,你是很难控制好你的相机的。对于这点,我深有感触。在我第12次下潜的时候,便拿着全套单反相机+闪光系统下海拍摄,结果可想而知。手忙脚乱。大家快速下潜的时候,我忙着分开灯光系统(上下船的时候为了保护好器材,我都会尽量把器材缩到最小,避免器材摆放受到损害),下潜的时候往往我就没有时间去做耳压平衡,导致速度明显比别人慢。还有就是当我想稍微离开队伍远点,拍潜水员与海洋生物的大场景环境人像的时候,我需要快速游开,这个时候肺活量都比较大,而耗气量也就更大。往往一瓶气比别人用的更快。同时水下摄影师对于中性浮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总而言之就是经验问题。而通常有经验的教练会提醒我们。100潜才刚刚学会很好地控制自己。至于控制相机系统,建议还是循序渐进比较好。开放水域的人像布光图大海拍摄不比泳池拍摄方便沟通。对于潜点的熟悉是必要的,其次大部分的准备都在前期沟通上。确定水下模特的大概动作,以及必要的沟通手势。要注意的是,摄影师使用水肺潜水应该尽量在一个深度,要避免频繁上上下下,以减少得减压病的风险。而使用自由潜方式下潜拍摄,要尽量做到量力而行。无论哪种方式,都要为摄影师配备安全员,以避免过度专注拍摄,而忽视个人安全问题。光线方面,原则上主光源尽量使用环境光,闪光灯作为辅助光源补充暗部细节。因为环境光影响,大环境下拍摄使用离机引闪容易出现漏闪情况,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使用连机引闪。因为环境光太亮的缘故,闪光灯我使用了全功率输出。尽管如此,为了营造出更自然的效果,主光源仍然是太阳光。为了让大广角下背景有一定的虚化效果,光圈选择了F4。而为了最大限度吸收环境光,快门速度设置在1/60秒。海里的漂浮物远远多于泳池。后期处理的时候几乎80%的时间都用在消除漂浮物上。色彩还原也是后期的第二大工作。常规情况下,我会拍摄RAW文件格式,然后通过photoshop的可选颜色工具,减少画面的蓝色,增加红色。水下人像的拍摄在情感的表达上与常规拍摄无异。更多的是创意性的发挥。同时也对拍摄者与被拍摄者有着更大的技术挑战。以上的举例并未包含所有的水下人像拍摄方式。但仍然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让大家对水下人像摄影有更深入的了解。无论是在平静的室内水域还是大自然中的开放水域,水下人像摄影都是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而且必须牢记一点:安全第一!文并摄影/朱彬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qKl8w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