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南山越南村好玩吗三水南山藏着一个“越南村”,你去过吗?

进入南山镇,沿着县道X530线弛行,路边大多数村庄一闪而过,并不引人注意,天桥村却有点不同。 这个村子从村口至村尾地势渐渐变高,犹如变成一个由房屋构成的小山包。村子靠近公路一侧,一条村道与地面形成一个十几度的夹角,从下往上延伸。 据考,天
原标题:三水南山藏着一个“越南村”,你去过吗?进入南山镇,沿着县道X530线弛行,路边大多数村庄一闪而过,并不引人注意,天桥村却有点不同。这个村子从村口至村尾地势渐渐变高,犹如变成一个由房屋构成的小山包。村子靠近公路一侧,一条村道与地面形成一个十几度的夹角,从下往上延伸。据考,天桥村因附近有一座排灌桥似凌空而架的天桥而得名。1978年开始,天桥村迎来越南归侨,并由此开村,曾是南山镇12个侨居点中最大的归侨聚居村。目前,该村有户籍人口600多人,绝大部分为归侨、难侨。开村40年瓦房变楼房虽然这里是越南归侨聚居村,但走进天桥村,所见一栋栋房子与他处并无不同:民居并排而立,后排建筑地基高于前排建筑地基。1~3层的平顶或三角楼顶的楼房,每栋房子外墙都镶上黄橙相间的瓷片,每栋房子也无特别的装饰。天桥村主要有黄、陈、唐三姓,村民均为汉族,通用粤语和广西方言。近来天气渐渐转凉,不少村民披着一件外套,与市面上常见款式也无不同。不过,行至村中深处,一些身穿条纹相间、蓝黄斑斓的T恤,或戴着尖竹笠的村民显示出这里不同的韵味。由于越南归侨聚居在此,天桥村又被称为“越南村”。今年65岁的官泽权是最早定居在天桥村的归侨之一。“1978年刚搬来这里的时候,大家住的基本都是砖木结构瓦房,房子很窄小。”官泽权说。当时,绝大部分瓦顶房只有一层高,有的房子连成一排,村民就在门口廊下晾晒衣服。“当时生活普遍比较困难,房子一般只有30~60平方米,一家大小就这样挤在一起。”他说。几十年过去,村里绝大部分房屋已变成危房,并被纳入迳口华侨农场危房改造项目。2015年6月开始,房屋全部拆除重建。至2017年底,村民基本搬到新家,巷道宽阔平整,村中空地也成为村民们聚餐、娱乐的好去处。越南风俗流传至今归侨回国,虽然居住和日常衣着与普通居民无异,但他们至今仍保存着不同于周边村落的风俗与饮食习惯。“越南人认为端午节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过越南粽子在外形与制作方法都与中国粽子有所不同。”村民陈显成说。每年端午节,天桥村的村民也忙着包越南粽,陈显成一家准备了糯米、绿豆、五花肉、盐、胡椒粉、葱等材料,有时还会加上鱼露,一起包成圆条形或四方形的粽子。“包成这样的形状主要取‘天圆地方’之意。”他说,在越南,圆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而另一种特色美食——越南春卷,春卷皮并不是用薄面皮,而是用稻米磨浆制成的米皮包裹;馅料以虾肉、猪肉和蔬菜为主,是村民常制作食用的一种食物。越南文化在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其文化特征与东亚民族较接近。“国内的节日我们也都过,习俗基本是一样的,可能春节会有点不同。”陈显成说。春节期间,越南归侨会提着鸡和大粽子去拜年并送给亲友。不过他们外出拜年会选择在正月初二、初四、初六、初八等双数日,正月初一、初三、初五、初七等单数日则在家共享天伦之乐。归侨早已不穿奥黛“刚来的时候我们穿的是中山装,女的则多数穿着丝绸制成的服装或奥黛。”陈显成所说的“奥黛”是越南的国服,形似中国的旗袍。“现在我们都不再穿那些衣服了,以前带来的衣服和其他物品基本都已经废旧丢弃。”今年84岁的廖锦文,喜欢戴着一顶西式圆顶帽,显得有点潮。“天气转凉了,家里人给我买了一顶帽子,头没那么冻。”归侨陈炳南说。每天他饭后喜欢在村里走动,活动筋骨,或者到邻居家里串串门、聊聊天。据统计,如今村里80岁以上老人超过30位,其中90岁以上老人有5人,他们每天饮食也是平常的猪肉、鱼肉、青菜等。“以前他们比较喜欢吃葱蒜,经过他们身边有时候会闻到一点葱蒜的味道。”土生土长的迳口人伍贵添与不少归侨是多年好友,他还记得当初刚接触归侨时的小插曲。“那时候穷,一方面是没什么吃的,另一方面是冬季种葱蒜多,能当菜吃。”官泽权爽朗一笑说,“不过我们现在基本都承受不了那种吃法了,年轻人也从小在这里长大、读书、工作,与本地人都没差别,已完全融入这里了。”文|佛山日报记者陈国飞、通讯员李燕君、卢毅、陈雪苗图|受访者供图编辑|官文婷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zL8b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