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王阳明黔哨丨遇见王阳明,遇见心中的圣贤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吴迪 510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耿直大龄青年王守仁得罪了宦官,在三月的早春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从富庶的北京城来到连峰际天的龙场驿。命运给王阳明开了一个“塞翁失马”般的玩笑,这个“玩笑”,除了改变了王阳明,也改变了中
原标题:黔哨丨遇见王阳明,遇见心中的圣贤来源:多彩贵州网作者:吴迪510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耿直大龄青年王守仁得罪了宦官,在三月的早春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从富庶的北京城来到连峰际天的龙场驿。命运给王阳明开了一个“塞翁失马”般的玩笑,这个“玩笑”,除了改变了王阳明,也改变了中国思想史,为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一个集大成者的思想大师。510年前的那个春天,想必龙场驿也是鸟语花香,不知道这有没有让贬谪至此的王阳明心情好一些。我们知道的是,远离朝纲的王阳明在这里获得了空前的思想自由,小小的阳明洞,却成为王阳明思想的无限宇宙。山间春花开了,王阳明思想的火花也随之盛放,恰如王阳明所说“君未看花时,花与君同寂;君来看花日,花色一时明。”思想的价值,在于其永恒的光辉。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成为堂而皇之的成功学,当对各种符号的消费狂潮席卷了我们每一个人,你有多久没有审视过自己的内心了?所谓“知行合一”,是“真知”与“真行”的合一。真知,是一种清澈明净、不迷不惑的心灵状态,被功名、金钱、欲望所异化的思想,说不上是“真知”;真行,即敢于把“真知”付诸于实践,不偏离内心半分,一步一行,皆由心照。有真知、无真行,不是知行合一;无真知、有真行,更会谬以千里。知行合一,看似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至圣境界。哪怕对于十二岁就写下“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不凡见解的王阳明,这种境界也是山高水远。不过王阳明认为,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称为圣贤。心即理,致良知。和王阳明的心学对话,把心放在明镜之前观照,或许会遇见剥离世俗幻象之后那个更纯粹的自我,珍存心中的良知与善念。当你敢于扶起倒地的老人,那一刻你就是圣贤;当你拾金不昧,那一刻你就是圣贤;当你路见不平敢于见义勇为,那一刻你就是圣贤。圣贤,不仅是各位写在书里的老夫子,也可以是你,是我,是他,这就是毛泽东笔下的“六亿神州尽舜尧”。如今,每一个修文人,都是传承、宣扬阳明文化的东道主。住在修文龙岗社区62岁的罗林敏听着王阳明的故事长大,现在和热衷“心学”的邻居们一道,把阳明文化编成了一首歌,教诲孩子们勤奋读书、孝顺父母、谦恭待人、节俭饮食.……阳明心学,伴着这“知行合一”的传承,在一代代修文人的血脉中汩汩流淌,散发着与时俱进的光彩。人人皆存圣贤心,是让我们在这个纷扰世界保持清醒的当头棒喝。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我们能“知”、能“行”的,都远比我们认为的更多。圣贤,就在每个人的心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ZDWe6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