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标签今日主播:邱振中(学者)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是7月26日 星期四 农历六月十四 本期微播报里,学者邱振中将同大家分享其随笔《艺术与生命》。 艺术与生命 文 | 邱振中 什么是艺术?——这是很多年里我心头萦绕不去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几乎每个人都
原标题:今日主播:邱振中(学者)读者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7月26日星期四农历六月十四本期微播报里,学者邱振中将同大家分享其随笔《艺术与生命》。艺术与生命文|邱振中什么是艺术?——这是很多年里我心头萦绕不去的问题。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几乎每个人都能轻松地说出自己的所见。我也是。但正是由于这些回答都有其常识的一面,使我难以消除我的怀疑。纳博科夫(俄裔美籍作家,1899—1977)在《什么是文学》中写道,离开常识的时候文学就开始了。但这一点对我来说,慢慢地还是变成了一个常识。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知识分子在名利之间还是比较重视“名”,特别是历史的名声。他说:“那当然”。我说,以前我是这样看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历史名声还是有功利色彩,它不应该是人的终极目标。读到希尼(爱尔兰诗人,1939—2013)晚年的诗歌。他写诗不为什么,只因为自己对生活有感受,有写作的习惯与本能。他几乎是把它记录下来,交给我们,于是我们感受到在世界某处,有一位长者,在把他对生命的体验不断向我们娓娓道来。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许多诗人晚年的诗作也充满人性的光辉,但与希尼的作品相比,希尼离我们更近。谢默斯·希尼(1939-2013)希尼晚年回忆他的父亲:如果我有机会抱他一下,应该是在河岸上吧,那年夏天,去寄宿学校之前,他正当盛年。那时我没有想到,他老婆要跟我一起去,是因为我快走了,可我们并没有拥抱对方。直到第二次机会出现。在新弗里,一天晚上他醉得太厉害,需要让你帮忙系上裤扣,我才抱了抱他。第三次在楼梯台阶前,他去世前一周,我扶他去卫生间,我的右胳膊感受到他腋下,稀疏如网的重量。要关注一切。不要骄傲,不要悲观,不要嫉妒。其他的都无关宏旨,即使是缺陷,可以慢慢弥补、调整。努力提高观察与表达的水平。虚心阅读,体察一切准确的、出色的表达和人性的细节。我说,不读当代诗歌是精神的残疾,不读当代哲学也是精神的残疾。不要太计较我的话,我首先是对自己说的,但不妨考虑一下这些话。生命是日常的每一天,但不等于不要探求艺术的精深。因为你已经掌握的一切,对你来说终究会变成常识。要学会把一切现象化作诗。这样你对“诗意”“艺术”不断会有新的感悟和理解。这样,你不断被改变。这不仅是才能问题,也是生存问题。你的生存方式应该永远在改变中。因为我们不断在追问。这时,你的诗歌、绘画、书法既日常,又新鲜。你只需要专注于你生活的每一个瞬间,以及它与下一个瞬间的衔接。就像书写,你只需要关注你笔下出现的不断延展的线以及它生成的空间;你的写作,每一个词,出现一个,下一个,再一个,准确地连接。这时,你回到每天的生命中。今日主播:邱振中(学者)邱振中,1947年生于南昌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水墨顾问。于北京、日内瓦、奈良、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览。获第十届“上海文学奖”诗歌奖。获“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理论奖、教育奖。著有诗集《状态-Ⅳ》与《书法的形态与阐释》等。文字编辑|许莹网络编辑|丛子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8AYy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