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不能自己的诗句&情到深处是唐诗_诗歌

我喜欢读书,读得较走心的是唐诗。我最开始接触的唐诗,是小学课本上的《咏鹅》、《锄禾》、《静夜思》和《离离原上草》等寥寥几首。初次读来,只觉朗朗上口,易读能诵,从那时候,就开始喜欢诗歌。后来再读这些诗歌

原标题:情到深处是唐诗

我喜欢读书,读得较走心的是唐诗。我最开始接触的唐诗,是小学课本上的《咏鹅》、《锄禾》、《静夜思》和《离离原上草》等寥寥几首。初次读来,只觉朗朗上口,易读能诵,从那时候,就开始喜欢诗歌。后来再读这些诗歌,便被诗中精炼语言、悠远意境和深蕴情感所吸引。读《咏鹅》,寥寥数字,浮现的是白鹅在清清碧波中悠然浮游、嬉闹的情景;读《悯农》感受的是对农民终年劳作却衣食无得的同情怜悯之情;读《静夜思》,感触的是漂泊他乡的孤寂和眷眷思乡之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体味的是离别之情、惜别之痛。这些唐诗给了我别样的震撼,在我心里播下诗歌的种子。

现在回想起来,大约在1995年,当时我正在乡下一所偏远学校读高中。在那个年代,农村的穷孩子能让读高中已是不易,如果还有钱买课外书读就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了。喜欢读书却没钱的我,不久就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学校外边集市上有一两个贩卖旧书、二手书的小摊,大多是每本一到两元的旧书,放学后能在那儿蹭读一会儿书,倒也算是不错的选择,哪怕遭受摊主的嘲讽。还记得那是一个阴沉的傍晚,我在这家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竖排繁体字排版的《唐诗三百首》,非常少见。我一下子就爱不释手了,攥在手里,就像攥着一件珍宝,不敢放回去,害怕转眼别人就从摊主手里买走。摊主看在眼里,告诉我,天要下雨了,他要收摊了,如果诚心要,可以便宜点卖给我,4元钱就行了。当时我一周的伙食费是5元,买了这本书就意味着得一周没得饭吃。翻看着这本《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陈婉俊补注,中华书局于1959年9月第1版,1982年第12版发行,定价0.57元,书纸暗黄,我犹豫了。最终我没能经受住这本书的诱惑,把它带回了学校,这也是我人生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这本《唐诗三百首》算是我第一次较完整地接触唐诗,也成了迄今为止,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最有价值的一本书。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我迷恋上了唐诗,书中那么多的绝句、律诗等经典唐诗不必多说,单说那些篇幅较长的《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我至今还能流畅背诵。

岁月的河流带走了许多文化,但唐诗却沉淀留存,经久不息,历久弥新。身边也有很多人喜欢唐诗,读唐诗、背唐诗,在平时聊天和写文章时,经常引用唐诗中的名言名句。多少年后再想起来,读着这本《唐诗三百首》,读着陈婉俊的补注,才让人真正相信了陈婉俊弟弟说的那句话“始知作诗不可一字无来历,读诗不可一字不考核矣”。《唐诗三百首》就选编内容而言,包含了各种风格、各种派别,有的写的是粗狂豪迈的边塞风光,有的写的是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有的写的是对一件事的娓娓叙述,也有的写的是对世事的幽悠感慨……颂读起来,每一首都是字字珠玑;盛唐之音在唇齿间张翕,充满韵味,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回味悠长。我始终认为,这些诗歌,用简短精炼的语言,精辟地概括了所谓的长篇巨论,用极为有限的文字将诗人、读者的思想、情感和感悟引入更高、更深的境界。

翻开《唐诗三百首》,便展开了一幅盛唐时期云蒸霞蔚、波澜壮阔的江山画卷。我最喜欢的一首诗,便是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起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便将我的思绪带入到了那茫茫海天、春潮涌动、海月初升的辽阔天地之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更是用清幽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恬淡、空灵的月色图,像一名绝色、孤寂的女子,带着淡淡的清冷,韵味渐深,意境幽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之句倏忽而至,感受着诗人那纷乱的离别之情,哀思之苦,融着那清月余晖,慢慢地弥漫向江边树上,如余音萦绕,似薄烟轻笼,若即若离,朦朦胧胧。当然,其他唐诗中,“黄沙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大漠边关,狂风呼啸,群山肃立,勾勒出了一幅与江南完全不同的边塞大漠荒凉、粗犷的异域风情;“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幽咽、荒凉扑眼、风沙弥漫,一片春色难觅,贩夫戍卒隐藏着深深的寂寞与哀怨,我仿佛吹着那幽怨的羌笛,看着那一片茫茫黄沙和苍山黑岭,在边塞孤城里徘徊踌躇,无处话凄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番别样的大漠风情和独特韵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显示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最朴素哲理,给人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以开阔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激励我们去奋斗、去闯荡,给人以别样的力量和激励。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提升智慧、情操、境界。最初读诗,读的是文字朗朗上口;再读诗,读的是诗句的字斟句酌;而后读诗,读的是诗中溢出的悲欢离合;如今读诗,读的是诗中弥漫着的浓浓的家国情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一遍遍诵读唐诗中,我感受着古人的体会、胸襟,也尝试着让自己体会更多一点、理解更深一点、感悟更透一点。

我向来喜欢富含思想和哲理的诗歌,它们给了我面对坎坷的勇气,润泽了我干涩的内心世界。当我失意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鼓励我突破“行路难”的困境;当与朋友道别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成为了心中的慰藉;当生活困顿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激励我满怀信心、振奋精神……读一首唐诗,饮酒当歌,读出李白的浪漫与豪情;读一首唐诗,雄浑沉郁,读出杜甫的忧国忧民;读一首唐诗,诗画融通,读出王维的诗画禅韵,读出白居易的清扬畅丽,读出刘禹锡,读出孟浩然,读出王勃,读出杜牧,读出李商隐……诗,已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是我的精神支柱。

那本1995年偶得的《唐诗三百首》,陪伴我完成了高中学业和大学学业,陪伴我走上了工作岗位。20多年过去了,如今,那本珍贵的《唐诗三百首》已经成为我书柜中最沧桑、最恁熟、最具收藏价值、最具阅读价值的一本书。在心情愉悦、阳光明媚的美好时光里,拿出来再读一读那些熟悉的文字,从中汲取精神内涵和振奋力量。那些选诗和注释,每一句都有典故和传说,都是诗中有诗、诗中有画,令人陶醉,令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董生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M152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