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标本博物馆秦皇岛一位乡村生物老师的标本“博物馆”

对于抚宁四中的学生来说,生物老师曹宏伟的实验室里有大自然的另一张面孔。 在这里,他们随手采来的飞燕花、大满天星、风铃果都嵌在包埋标本中,成为“琥珀”;蜻蜓的翅膀、鸽子的羽毛是覆膜纸张标本里对文字的“注脚”;瓶子中彩色的动物骨骼标本像一件件
原标题:秦皇岛一位乡村生物老师的标本“博物馆”对于抚宁四中的学生来说,生物老师曹宏伟的实验室里有大自然的另一张面孔。在这里,他们随手采来的飞燕花、大满天星、风铃果都嵌在包埋标本中,成为“琥珀”;蜻蜓的翅膀、鸽子的羽毛是覆膜纸张标本里对文字的“注脚”;瓶子中彩色的动物骨骼标本像一件件漂亮的玩具,又清晰地展示着生物构造的神奇……近日,走进抚宁四中科技楼的这间实验室,记者就被展示台上的一排标本吸引——大大小小的瓶子里,青蛙、乌龟、海马等小动物的躯体浸泡在甘油中,肌肉呈透明状,骨骼成了荧光色彩的线条。““这叫透明染色骨骼标本,最近两年我才琢磨成功,学生们都挺感兴趣,很多标本都是他们的作品。”站在一旁的曹宏伟认真地介绍。”他又打开存放学生作品的教室,四五个柜子中,几百件标本整齐排列,像藏着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各式各样的标本并非常规教具,都是曹宏伟用20多年时间研究、实验,带着学生们一点点制作出来的。1997年,曹宏伟从生物专业毕业,来到抚宁区茶棚学区初级中学任教。当时,学校缺少生物课教学器材,一肚子知识想告诉学生,却没有工具,他开始自己收集植物、到野地抓虫逮鱼,制作起标本。为这事,曹宏伟几乎用上了所有课余时间,家人和同事都觉得他有点儿痴,“乡镇学校条件差一些,能学学课本上的知识就行了,用得着费那么大劲儿?”但看着学生渐渐被他做的标本吸引,曹宏伟坚持了下来,并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和标本种类,带着学生一起探索。“从书本和网上能找到标本样式,但没有现成的方法,得自己反复实验。比如这个‘透明染色骨骼标本’,要用不同液体浸泡三四个月,每种液体的浓度、浸泡时间都得严格控制,不成功再改进,我试了几年才达到效果。”曹宏伟举起一个小瓶子说。瓶里的小海马通体亮粉色,根根细小软骨都清晰可见,像一件艺术品。曹宏伟的标本越做越多,教学内容就丰富起来,茶棚学区中学的生物课也在十里八乡出了名。学校专门拿出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教室,给他做标本展室。展室里,存放着师生合作的2000多件标本,从简单的植物覆膜标本,到栩栩如生的动物填充标本,每一件上都标注着制作学生的姓名。凝视这些标本,似乎能看到孩子们在与大自然“交流”时那专注的模样。而走进这间展室的人也都会惊叹——因为一个人的执着,一所乡镇中学竟有了个标本“博物馆”。几年前,曹宏伟调到了抚宁四中教书,又在四中建起了标本室。有时间,他就会回茶棚学区中学看看,展室里作品还在增加是让他最高兴的事,“重要的是把探索科学的兴趣传递给孩子们。”现在,在抚宁四中,曹宏伟的生物课和生物社团人气都很高。下午4点,学校自习课铃声响起,参加生物社团的学生涌进实验室,准备开始一次固定蝴蝶标本的练习。实验桌前,曹宏伟扶着孩子们的手小心操作,蓝粉蝶绚丽的翅膀在师生眼中映出彩色的光,像大自然正绽开最迷人的样貌,呼唤着他们的探索。记者:王鸽摄影:杨宽编辑:周静责编:王勍侯红玲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mjgW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