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曾经的点点滴滴难忘四十八年前故乡的点点滴滴

难忘四十八年前故乡的点点滴滴 顾太健 导读: 1953年1月29日我就出生在泗阳农场。我在这块美丽土地上生活了近十八年。在这里给我留下很多、很深美好的记忆,点点滴滴的故事我记忆忧新。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离开泗阳老家四十八年了。当年还不
原标题:难忘四十八年前故乡的点点滴滴难忘四十八年前故乡的点点滴滴顾太健导读:1953年1月29日我就出生在泗阳农场。我在这块美丽土地上生活了近十八年。在这里给我留下很多、很深美好的记忆,点点滴滴的故事我记忆忧新。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离开泗阳老家四十八年了。当年还不全懂事的少年快变成奔七的老人了。这辈子漂来漂去,总是忘不了生我养我的故乡。那是心灵的根,那是生命的源。无论走到哪里,故乡始终珍藏在心底。泗阳农场养育了我的生命,给我留下童年、少年的快乐。泗阳农场故乡教我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做人。现在年过花甲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故乡;爱着那里父老乡亲;爱着那里亲与姊妹的同学、战友;爱着故乡的云和月;爱着那里平原大地的各种农作物;爱着故乡的一切一切……俗话说的好,年老思故乡。我最近写一篇《思念故乡的点点滴滴》,回放我在农场一件件有意义的往事,使自已再回到天真浪漫的少年时代。1、幼小失去母爱一九五九年十月份一天晚上,舅舅来我家通知,说母亲得了急病。父亲叫上几位叔叔到舅舅家抬母亲速送县医院进行急治,可惜在半路中她就停止了呼吸,临终前没有留下一句话,更不知道得的什么病,给我们留下永远解不开的谜。在办丧事的几天中,不仅仅是我们一家人的痛苦流泪,而周围的亲朋好友及全大队的职工,也为我们四个幼小不懂事的孩子失去母亲而痛心。他们一边掉着眼泪还在一边劝着我们。送走母亲后我们仍然沉痛在痛苦中。每天晚上我都在梦中见到母亲回来了,时常从梦中哭醒,因为母亲每次都无法拥抱我,我努力的向母亲跑去,但好像永远都追不上母亲。因此我越来越想念母亲,自从妈妈离开后,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快乐过。特别是每一年过春节,所有的孩子都穿上新衣服和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围绕在妈妈的周围,享受着母爱的天伦之乐,欢欢乐乐过新年。而我们家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全家都在思念母亲之中。对于幼小的孩子失去母亲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母亲离开后,我们全家得到场部及大队领导和叔叔阿姨们的关心。使我变得更坚强,更独立。我十二、三的时候,就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奉献,学会了洗衣做饭。给以后的工作及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不管环境多艰苦,生活多困难我都能适应,做到了有苦能吃,有福能闲。2、做好事受到场部表扬我记得六五、六六年,在泗阳农场职工子弟中心小学读书,当我系上红领巾,佩带“二道杆”中队长的肩牌时,我带领着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少年先锋队之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少年儿歌时,总感觉生活在泗阳农场是那么的快乐、兴奋、自豪。那时候也是全国掀起向雷锋学习的高潮,同时也是全省向泗阳农场学习的时期。全省经常组织人员来参观农场农作物,每天都像过年一样,热闹沸腾。农场高音扩播(每大队都有一只高音喇叭),学校老师都要求同学们开展组织向雷锋学习活氻。我是二队同学们中的活跃分子,我经常带着我的小伙伴:王昌羡、席素梅、陈昌民、陈风英、高金平、梁洪美、陈宗龙、宋风英、田秀英等十多位去帮助大队砍柴,收麦子,拾棉花,为烈军属家扫地打水。那时候我虽小,但很有激情,为此农场大扩播里还表扬了我们。3、难忘的露天电影在农场最有趣的活动,就是看露天电影。每天晚上就可以听到高音喇叭通知晚上七点在某某地方看电影。那时候没有电视,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也没有其它活动。农场电影队倪军礼,任志喜二位老师几乎经常带着电影放映机到各队放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一月放一场,后来发展到一个星期一场,丰富了农场人的文化生活。还记得儿时的露天电影么?家家户户早早搬着小凳子出来,整整齐齐地围坐在幕布前,期待着电影的开映。小贩儿的叫卖声,孩子们的嬉闹声……时光总是太匆忙,很多美好还来不及体会就一去不返,电视、电脑等多媒体逐渐取代了温暖的露天电影年代,尽管影院重回生活,但终究找不到那些年心里的温情……虽然如今再也难见着乡间如此激情的场面,它就宛如一朵烟花,绽开在那个年代,燃放过后的灿烂,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中。但露天电影在我们一代人的记忆里永不消失,它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比快乐和欢欣。因为在远去的苍白单调的乡村画布上,露天电影是永不褪色的一抹耀眼的亮色。那个年代的露天电影,那强烈的光束仿佛在屏幕、在心里、在人生旅途中分分秒秒的闪过,留下的是一种渴望、一份愉悦、一次聚会,是我们永不消失的记忆。露天电影,幕幕感人,部部铭心。影片中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情节,一腔腔浓厚的爱国情怀,一个个坚强、上进、勤劳、善良的鲜活形象给我的童年印上了斑斓的色彩,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留下了美好的回味,收获了丰厚的文蕴,使我幼小的心灵早早植根下理想的翅膀,早早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4、苦难的童年自我记事时起,家中灾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的,每家都会遇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多电视剧中就会将很多灾难集中到一个家庭,目的让观众“湫心”,吸引观众“眼球”。而我家真实遇到这些不幸的灾难。几乎三、四年就遇到一次,接二连三的不断发生。老天怎么对我家那么不公呢?1959年母亲去逝,1962年祖母去逝,1965年父亲在下班的途中晕倒,送到县医院救治,确诊为胃穿孔,动了六个小时手术,昏迷了三、四天才苏醒,胃被切处三分之二。那时候医院条件不好,家庭生活条件也不好,康复的很慢,住了二十多天才出院,在住院期间,张学同场长带着大队干部亲自到医院去看望住院的父亲,他让父亲安心养病,待病好了再重新调整岗位。“屋漏偏遇连绵雨”,1967年大妹又得了大脑炎,后来又引起骨节核,又住了很长时间的医院,后来还成了残疾……这些住院费都有农场来列销,要不然一个普通的家庭很难承受这些负担。我们的住房都是集体农庄,由农场统一建房,统一分配,住房不要钱。我们家所遇到的这些灾难,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多创伤。后来细想,要不是我们生在农场,有那么好的领导和职工的关心和照顾,那该多残啊。因此我们全家应该感谢农场党委,感谢农场领导,感谢农场好心的叔叔阿姨们。我要更加奋发,百倍努力汇报社会。5、勤劳换来的收入署假期间,署假作业做完了。我就会到庄稼地里割草卖给大队喂牛,有时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到外边去拾粪卖给大队做肥料。有时我也经常帮助郭四爹西瓜园看西瓜,义务帮助他瓜地除草,施肥。郭四爹也特别喜欢我,第一个西瓜熟了就先让我吃。有一段时间正是瓜熟的季节,还没有来的及出售,就会遇到几天的大雨,因天气太热,雨水淋到西瓜上,已熟的西瓜就会爆裂坏掉,等到天气好了,我就将瓜园西瓜籽统一拾掇起来,回家洗干净进行晒干再去卖,署假收入四十多元。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勤奋所获。当然这也是郭四爹对我勤劳的一种补偿。这瓜园不是他私人承包,是林叶队集体的,是他负责管理。6、第一个月劳动得到了双份工资我记得1968年6月份小学毕业,不知道到那上初中,心恢意乱回家了,没办法只有参加泗阳农场林业队劳动。上报省农垦局审批,算作是自然增长。队长马里良,会计刘兆新都非常照顾关心我。他们安排轻闲的工作给我干,给果树除草,浇水,给果树打药,摘苹果摘梨,按大小分等级装框。那时工资标准很低,刚参加劳动每月工资只有18元。农场有个规定,只要正式参加劳动,第一个月还能拿到双份工资。我第一个月就领了36元。当时我心中还是高兴的。领了工资后,我就将工资交给了父亲,父亲收钱后就给我10元钱当作我的零花钱。虽然我参加劳动五个多月了,但还是恋恋不忘上学的事。这辈子就这样扎根泗阳农场劳动吗?小学毕业生还有什么发展前途呢?有时想起很失望……7、突然的惊喜劳动近五个月,有一天接到队长通知,经农场中心小学领导和农场革委会领导共同研究推荐十名同学进入泗阳中学就读,他们认为在学校能遵纪守法,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学习认真刻苦,他们分别是:顾太健、刘超、刘志军、胡奎永、张贺、周慧玲、王前亮、倪怀礼、马树井等十名同学。我听到后非常高兴,我又能上学了,我将此信息告诉了全家,他们为我能上泗阳中学而感到高兴。(泗阳中学是泗阳县最高学府)。全队的叔叔阿姨也为我高兴,我在学校学习和在大队劳动的表现也很优秀,在老百姓的眼中:“他是个懂事、勤奋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出息”。8、两年泗阳中学学习1968年10月进入泗阳中学学习两年。当我们进学入读时,他们己绍开学一个多月了。我被分配到三连(初一1班),班主任:赵南珍(浙江人),政治老师:郑祥彩(山东人),化学老师:张天民。全班有六十多位同学,多数同学都是县城人,也有几个是乡镇干部子女,还有人武部及12军炮师部队子女。学期两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学67届没有毕业,又重新多读一年六年级,初中本应三年,缩短为两年,有时还学工学农,不正常的教育使我们这一代受到很大影响。在校两年中,使我认识了两位热心负责任的郑祥彩和赵南珍二位夫妇老师。特别是郑老师后来提拔为文教局长、副县长、县长、淮阴市委纪委副书记。也认识了很多好同学,从他们的人生经典中,我学到了他们很多优良品质,受益多多。班长:张金仁副班长:潘春玲聪明好学的同学:何建业、倪怀礼、刘志军、龚健、叶丽沙、赵云侠、马超俊、刘庆功、杨帮民、郑宏、孙明华、楊春梅、丁弋平、李淑华老实稳重厚道的同学:史依伦、沈秀华、颜荣、刘绪国、许继平、徐开贵、周克湘、洪云、黄松淮、黄松琴、熊守财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同学:崔勇、王召林、曹力量、刘须宽、嵇效春热心奉献顾大局的同学:花兴贵、陈扬、马超美、徐善平还有近十位同学远离而去,过早的离开人世。在1970年6月份县城同学们已参加招工,12月份我和其他几位同学入伍到部队。实际在12月底己初中毕业。由于我们班的同学进工厂早,入伍早,文化基础都不高,真正上大学的只有龚健(其他就下知道了)。9、集体徒步40公里祭扫烈士墓1970年四月清明节前夕一天早上7点钟,泗阳中学三连全班同学在班主任赵南珍老师组织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扞着红旗,徒步四十公里到淮阴“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淮安市淮阴八十二烈士陵园又称“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始建于1955年,是为纪念1943年3月18日,我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八十二名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的率领下为掩护刘老庄当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从拂晓达黄昏,面对一千多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英勇顽强的击退敌人五次冲锋,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通过瞻仰烈士陵园使我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洗礼,感触很深!烈士们的精神是一致的,铭记82烈士,不仅仅是铭记一个人,更是铭记一种精神。建烈士陵园的目的就是要我们铭记历史,感受先辈们的精神。回家路上,远远地看着八十二烈士陵园的大门,看着那幅黑白有力的对联“由陕西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黄昏达拂晓全连苦战殉刘庄”,烈士们的形象愈加高大威猛,一种真正的崇敬从心底升腾!我想: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每天有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党员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我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我们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会文化基础课,待我们毕业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参观两个多小时,下午2点我们就收队返回学校了,在路上同学们一边走,一边讨论八十二烈士抗敌牺牲的英雄精神。晚上七点多钟才赶到学校。这次活动虽然很累,但同学都很开心,觉得这次活动开展的有意义。10、我光荣入伍了1970年12月份,我们初中即将毕业,正巧我赶上了征兵。我和老同学的表叔倪怀礼一起商量,我们去当兵吧,这是我们将来唯一的出路。为了表示当兵的决心,我们还写了血心书。泗阳来了不同兵种,两支队伍来泗阳接兵。他们分别是浙江省军区守岛部队,另一支是驻湖北铁道兵部队。到哪个部队不是我们自已选择的,而是由人武部进行区域安排。农场、原种场、众兴镇及运河北片的乡镇由铁道兵负责征兵。在征兵中的面试、填表、体检、家访,一切都很顺利。在一个星期之内我就接到入伍通知书。年少的我就有一个梦,长大也能够穿上军装。响应祖国号召,光荣的当上一名军人,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其无尚光荣,其经历使人感到兴奋新鲜。收到入伍通知书时很是兴奋,一身军装从此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当我怀着眷恋的心情即将离开故土的亲人,我就向亲朋好友一一告别,还和同班同学进行分别照相还互送纪念品。恋恋不舍告别两年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们农场同去铁道兵有16位同学,他们分别是:顾太健、刘超、王前亮、李金友、胡登明、蒋思前、梁洪才、陈昌民、倪怀礼、吴大成、张如峰、刘家荣、刘家军、方学龙、张贺(已故)、张同耕(已故)。泗阳中学同学同去铁道兵的有:陈文甫、俞仕淮、季忠、秦其林(己故)。  三连部分同学欢送四位同学光荣入伍前排右一依次是:龚健、倪怀礼、顾太健、嵇效春、刘绪宽、叶丽沙后排右一依次是:颜荣、陈再兴、花兴贵、刘志军、刘绪国、沈秀华泗阳农场变迁创建农场时,属于泗阳县政府管,后来划归为江苏省农垦局。由于企业改制,泗阳农场又划归为泗阳县政府管。泗阳农场场部就在此栋楼办公11、张学同场长简历张学同场长(1913-1979),出生在泗阳县王集镇一个贫苦农民家里。6岁丧父,16岁丧母,只有姐弟俩吞菜咽糠,相依为命。他当过雇工,推过盐巴。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区农会会长,联防主任。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连长、指导员;1946年解放战争开始,任区农会长兼游击队联防主任;1951年任爱园(革命烈士陵园)主任;1954年初任泗阳县互助合作工作队指导员;1954年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成立后任第一任副场长,1956年下半年任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场长兼党委书记;1966年兼任地区农科所副所长;1976年任泗阳县农水办公室副主任。12、张场长部份事迹张学同场长还刻苦钻研农业技术,为了防治棉铃虫,他和农场工人一起,连续3天通宵蹲守在棉花田间观察,终于掌握棉铃虫活动规律,采取有效的喷药防治措施,并和大家一道研究出防治棉花立枯病,棉花温床育苗及粮棉间作增产等方法。1956年一1966年,全场粮棉油各种农作物产量直线上升,培育的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棉花大到小孩坐棉花枝头也不曾掉下来。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到1966年共赢利77万元。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成为江苏省农业生产线上的一面红旗。全国农业学大寨,江苏省学泗阳农场。当年还成立了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农科所,时过境迁,科研成果基本都转移泗阳棉花原种场,为泗阳棉花原种场典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地处废黄河河滩,飞沙盐碱严重,又加之建场初期基础差经验不足,从而导致年年亏本。1951年到1956年国家共拔款8.26万元。张学同接任场长后,实施\'精兵简政”,充份压缩行政开支,脱产干部由原来的17人减到3人,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事事作表率作用,样样带头干。中央党刊记者采访张学同场长,在寻找不到时,在田头见一背挎粪箕粪勺的老农,后经聊天才得知他就是农场张学同场长。张学同场长亲自带领农场干群治沙治碱,南土北调,植树造林,还载植苹果梨树百余亩。  张学同场长关心别人,严于律己。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条件改善后,从1队到4队盖了许多集体农庄,他全部分配给工人居住,自己一家5口只住一间半草房。1956年调整干部工资时,泗阳县政府决定给他升一级工资,他婉言谢绝,他说:“农场还没有真正办好,工人收入还不高,再升我一级工资心里有愧啊。”朴实的一句话,显示了当时我党官员的政治觉悟。他一心想着农场的职工,只要听说那位职工病了,他一定去看望,他让职工好好养病。他是多好的一位好场厂长啊。1958年12月,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被评为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张学同场长也被评为农业先进工作者,出席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大会,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1959年又被全国评为劳动模范,获国务院金质奖章。1959年8月20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一篇报导:《张学同是基层干部的标兵》,同时发表社论:《行行出状元,处处树标兵——向社队干部介绍张学同的工作精神和工作方法》。1959年10月1日应周恩来总理邀请,赴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庆典到天安门城楼观礼。张学同场长先后4次受到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的接见。1960年2月17日,中共淮阴地委作出:《关于开展学习张学同运动的决定》,1961年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首部电影《标兵张学同》记录片由江苏电影制片厂摄制,在江苏省内巡回放映。1963年1月9日,中共淮阴地委又发出《关于开展学习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运动的指示》,地委还责成地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工部在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开办学习张学同培训班,抽掉各县大队书记轮流受训,聘请张学同做讲师。用看、听、议、做四结合的方法,系统的研究江苏省国营泗阳农场增产经验和张学同的工作方法。1979年秋,张学同场长病重但仍关心家乡的绿化工作,叫人用自行车推他到田头、路边,帮助规划植树,不慎摔倒导致脑溢血,经抢救仍于1979年10月17日不幸逝世,享年66岁。至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江苏省国营四阳农场场长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原国务院副总理柯庆施在全国农业会议上说到:江苏有个泗阳农场,是个国营农场。它在废黄河的边上,也是沙土地。场长张学同,原来是个农民,参加过游击战争。他去之后,把那个农场建设好了,皮棉亩产250多公斤。地瓜每亩是2500多公斤。他那地方,我一九六二年去看的时候,尽管受了灾,还收了2000多公斤。不仅如此,他还把附近的生产队带动起来,落后队交给他一带,一年功夫生产就有大幅度的增长。13、泗阳农场各单位泗阳农场粮油仓库、泗阳农场供销社、泗阳农场职工医院、泗阳农场职工子弟中心学校、泗阳农场酒厂、泗阳农场窑厂、泗阳农场扎花厂、农业有:泗阳农场一大队、泗阳农场二大队、泗阳农场三大队、泗阳农场四大队、泗阳农场农业科研队、泗阳农场林业队、泗阳农场机务队、泗阳农场场带队:建华、建中、闸南、兴堡、八堡、兴道、苗圃。向奋战在泗阳农场这块大地,有突出贡献场领导、基层大队干部致敬!记忆中的泗阳农场干部(七O年之前):张学同场长、周应慈党委书记(周慧林老同学的父亲)、王副厂长(王抗美老同学父亲)、刘副厂长(刘加万父亲)、刘其楷副厂长(刘超战友堂叔)妇联主任钱采兰、马管理员、刘其银管理员(刘超老战友父亲)、胡管理员(胡登民老战友父亲)、刘管理员(刘志军老同学父亲)、候学均管理员、王管理员、朱秘书、徐生俊秘书、徐技术员(后期也成为场长),大队干部有:苏云、高二富、周林川、顾正德、顾正荣、赵振雨、王昌发、席元俊、李世俊、李世英、藏广东、藏广才、范光华、范光仕、李必峰校长、牛宝强机务队队长……  在农场到处可以看到田地四周,公路两旁,河沟两旁都栽上了风长的白杨树。这是农场后边绕城路两旁的白杨树。  1965年左右,泗阳农场的猪厂,有很多猪有1000多斤重,每头猪就像一头小牛。当大人骑在猪的背上,猪跑的飞快。这是我一辈子见到唯一的大猪。省报曾经报道过,江苏很多代表来参观。 泗阳于1975年在全国最早成功引种意大利杨树,现存于泗阳农场境内的“意杨王”,树高45米,胸径106厘米,单株立木材积16.3立方米,是1976年布点试验林中硕果仅存的全国最大意杨。2003年,泗阳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意杨之乡”。目前,泗阳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杨树节。 白杨树是国家林业部从国外引进的树种。在泗阳农场试栽,然后普及泗阳、江苏、全国。全国唯一的“中国杨树博物馆”就建在泗阳农场境内,紧靠泗阳环城路南侧。责任编辑:顾太健《白浪情》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zNnB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