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女王英国人嫌女王没礼貌,理由竟然是发音!这里已经没有绅士…

印象中,“英国人”三个字就是举止优雅、言行得体的代名词。可是在英国待久了却越来越觉得,英国人的风度都不知道去哪了。 当你看歌剧的时候,却有人不停地吃东西,还自以为是地高声对表演品头论足。 看电影的时候,总有人不停看手机,甚至直接打电话。 (
原标题:英国人嫌女王没礼貌,理由竟然是发音!这里已经没有绅士…印象中,“英国人”三个字就是举止优雅、言行得体的代名词。可是在英国待久了却越来越觉得,英国人的风度都不知道去哪了。当你看歌剧的时候,却有人不停地吃东西,还自以为是地高声对表演品头论足。看电影的时候,总有人不停看手机,甚至直接打电话。(图片来自英国电讯报)公交车里、地铁上,随随便便把脚搁在对面座位上:周末晚上喝得烂醉如泥,大街上倒地就睡:(图片来自每日邮报,摄影:MaciejDakowicz)超市推车直接“借”回家不还:(图片来自每日邮报,摄影:AdenBrown)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让英国人丧失了自己的优雅?有人说,这是因为现在英国人的生活变得太随意,曾经的礼节、尊敬、保守,统统都抛到了天边。就像接电话不会再说“你好,这里是某某”,而是被简单的“hey”代替;或者男性在工作场所打领带的人越来越少,女士们的裙摆越裁越高……更有人抱怨说:现在的女王连元音都发不饱满!这样的说法,未免有些过于古板、矫枉过正了,毕竟跟前面说到的那些令人厌恶的行为比起来,这不过是随意、但并未达到无礼,无伤大雅。不过,另一种理论倒是挺有意思:社交媒体导致现实遭忽视近十年来,一个最有趣的社交变化就是越来越多人总是自我陶醉。根据调查,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青少年持有“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观点的比例从12%上升到了80%。其他调查也显示:我们越来越关心自己,而非他人。而造成这一趋势的源头,正是社交媒体。“饭前消毒”党们不再关注饭菜是否可口,而是看发在Instagram上是否好看。去看现场演出,人们不再重视切实地体验,而是纷纷拍起了“小视频”,然后上传Facebook、Twitter和Snapchat。这一切都不断强化着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人们总是盯着手机,渐渐忽视了周遭的一切。我们总是看见一些人在大街上忘乎所以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却很少意识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两年前PokémonGo一度火爆全球,软件的最新版本总会提醒玩家注意周遭的环境。但看看街上行人的举止就知道,这样的提醒并没什么效果。你一定想问:这和英国人的礼仪和风度有什么关系?观众行为礼节专家玛丽·基轮(MarryKillen)这样解释:以前人们想融入周遭环境的话,需要不断为他人着想;但是现在,人们交流都是通过网络,现实生活中的自律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她说:“在何时何地,在线交流需要限制人们的行为?不让人们打嗝、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或是大声说话呢?”(图片来自英国电讯报)前段时间,在《权力的游戏》里饰演雪诺的基特·哈灵顿(KitHarington)主演了音乐剧《浮士德博士》,该剧制片人理查德·乔丹(RichardJordan)抱怨说,现场就像动物园,无比嘈杂。《英国电讯报》的戏剧评论员多米尼克·卡文迪什(DominicCavendish)这样描述哈灵顿的粉丝:“他们一个个像是僵尸一样日日站在舞台边上,就等着哈灵顿出现,可以和他们一起自拍。他们之间没有什么交流,没有任何像人类的互动。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过去,观众们总是吵吵嚷嚷,然而现在当看戏剧的时候,人们不过是把这当做是穿插在电子时代的小活动罢了。”基特·哈灵顿主演音乐剧《浮士德博士》剧照。(图片来自英国电讯报,摄影:MarcBrenner)不过,这可以解释一部分现在英国人的无礼行为,例如在电影院玩手机、打电话,或者不与周围人保持正常的礼貌性交流。但这就是全部原因了吗?英国上流阶级的没落如果你对英国比较了解,一定不难发现,其实所谓的“英式礼仪”,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以贵族为主的英国上流阶级(UpperClass)。而早在一个世纪以前,英国贵族就已经走上了“下坡路”。(图片来自VanityFair)20世纪初,英国通过《议会法案》将宪法进一步民主化,成为英国贵族如日中天到日落西山的一个重要节点。英国贵族向来有尚武精神和骑士传统,圆桌骑士、十字军东征、玫瑰战争……骑马打仗是他们的血液,立了战功才能受到封赏,得到可以世代相传的土地、财富、地位和权势。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战斗,在危机时刻贡献力量,贵族们视之为自己传统的责任。恰逢一战到来,英国贵族突然觉得有了保家卫国重振雄风的机会,他们要证明,在英国社会中,他们还没有过时,还有能为国效力的功用。但战争的残酷,一步步迫使幼稚的贵族子弟面对现实。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四年,而且远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绅士的比武或骑士的冲突,而是最艰苦、最残酷、最不人道的典型壕沟战。1914年还没结束,很多个家庭就陷入了悲痛与哀悼之中,近二百名拥有头衔的贵族和他们的儿子丧生。一战时被催泪弹毒瞎了双眼的英国士兵。(图片来自Wikipedia)人丁逐渐稀少的英国贵族,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并慢慢衰落。而正如康纳丁在《英国贵族衰落史》中所总结的:“更大更残酷的讽刺在于,所有他们的牺牲,都是为了保护一个渐渐地但不可挽回地不再属于他们的国家。”现在的英国,早已成了中产阶级(MiddleClass)和工人阶级(WorkingClass)的天下。上层阶级、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是英国最广为接受的社会划分方式,也是大多数英国人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重要标准。(图片来自BBC)要说英国礼仪的消逝,如果完全要归咎于中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工人阶级的不修边幅,其实也过于偏激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英国贵族的式微,加上前面提到的种种社会变革,他们的矜持、自律,在英国人身上越来越少地被传承。而要想留住这所衍生的一系列“繁文缛节”,显然已经没了可能。希望尚存的英式风度但英式礼仪并没有消亡殆尽。地铁站的扶手电梯上,英国人依然规规矩矩地遵守着左行右立的规则;任何场合的排队过程中,也不曾见英国人插队、争执;而“sorry”和“thankyou”更是像三字经一样时刻挂在嘴边,甚至被一些外来游客戏称为“假正经”。有人相信,英国人的行为还是有机会改善。南岸中心的音乐导演吉莉安·摩尔(GillianMoore)表示,很多文化层次比较高的英国人,依然一丝不苟地遵循着那些所谓“约束”。她所接触的表演者总是说,他们最难忘的是观众相当专注地看着他们表演。当社会依然有些举止优雅的人做出榜样,那么就还有希望。当摄影师站在唐宁街10号门前,向新上任的首相特雷莎·梅(TheresaMay)大喊“给我们一个飞吻”,站在丈夫菲利普身边的梅姨就霸气地回绝了。“迂腐”吗?但这是英国呀!(英伦圈综编,部分原文刊载自《欧洲时报》英国版与《英国电讯报》联合专版,原文作者RobertColvile,编译申忻,图片除标注外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4DA0r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