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乐队《乐队的夏天》:音综版《奇葩说》?

作者 / 阿华 《乐队的夏天》里,面孔乐队上场,嘉宾们的讨论还是没绕过1994年香港红磡体育场——面孔乐队贝斯手欧阳在那场演出里,给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伴奏。 何勇当时唱的是《漂亮姑娘》,他冲台下喊,“香港的姑娘们,你们漂亮吗? “我们想起的
原标题:《乐队的夏天》:音综版《奇葩说》?作者/阿华《乐队的夏天》里,面孔乐队上场,嘉宾们的讨论还是没绕过1994年香港红磡体育场——面孔乐队贝斯手欧阳在那场演出里,给魔岩三杰之一的何勇伴奏。何勇当时唱的是《漂亮姑娘》,他冲台下喊,“香港的姑娘们,你们漂亮吗?“我们想起的是光芒万丈的摇滚的时代。”高晓松在节目里评价看到面孔乐队时的心情。回忆、情怀、摇滚不死——欧阳和他的面孔乐队很好扮演了他在《乐队的夏天》里的角色。尽管他鸭舌帽工装裤,比大众还要大众。但凝练与坚固感,却是现场一些虚张声势的后辈无法比拟的——他们在摄像机前表现生涩,又急于作出姿态——但他们也是效果的一部分,很多人愿意给解读成自负和虔诚。各式各样的角色正在声色光影中上演,主要瞄准年轻人的心态明显:粗略地统计,参与《乐队的夏天》的31支乐队中,成立最早的是面孔乐队,1989年,但有近三分之二的乐队成立于2009年和2009年以后。而地域上北京乐队自然是强势地位,台湾乐队也表现得可圈可点,此外还有以用客家话唱摇滚的九连真人,来自四川的猴子军团等也系数在列。风格调性上更是五花八门,比如在第一期被轻轻diss了的bongbong,今年还参加了央视的《星光大道》,并获得了月冠军。观众各自从中找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并用“热爱”去消解掉摇滚天然具备的“抵抗”属性,《奇葩说》之后,马东和他的米未终于实现了一个自我证明:内容的持续化生产能力和内容安全保证能力。外界近两年对米未的质疑声,主要集中于《奇葩说》从第四季开始,口碑的逐渐下滑,以及诸如《饭局的诱惑》《黑白星球》等节目的不温不火;面对监管,制作方也并没有拿出妥帖的应对。前三季《奇葩说》确立的强价值观输出的内容特性和惊艳感,至此反而成为桎梏。一方面,人才的匮乏、做作浮夸的选手表现侵蚀着节目的调性,观众被精神投喂的阙值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内容安全层面的动辄得咎,似乎也表明着这条路越走越窄。而抽离价值观或者人文关怀,节目又无异于以自杀求生存。所以《乐队的夏天》的首要的意义,便在于马东和他的米未,把综艺人文价值的落脚点,从语言(特别是金句)转化为图像,跳出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窠臼,收获了广阔的表达可能。安全性上,米未的处理堪称精彩。从节目上线前,类似马东“我们发现今天年轻的乐手其实没那么多愤怒”等舆论铺垫,到参赛乐队的五花八门,观点彼此辉映又彼此抵消。再到点评嘉宾(超级乐迷)老神在在地谈天说地,节目的价值取向被牢牢控制在“热爱”的范畴,汇聚成“躁”等年轻又温顺的概念,绝不越雷池一丝一毫。“这群人其实就是一群单纯可爱的孩子,即使被怼,我也不会感到生气,只感觉就是一群耿直BOY。”马东在米未自家的公号“东七门”里,谈到一次录节目“被怼”的感受。换句话说,《乐队的夏天》证明了《奇葩说》式节目的可复制性:选取一个庞大又被习惯性忽视的群体,呈现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并用“德高望重”的导师压场,注入“有趣而无害”的价值观念画龙点睛。在此基础上,娱sir最关心的,是《乐队的夏天》在多大程度上能给中国的乐队人或者行业赋能——就如曾经《奇葩说》对辩论一样。这不单单是一个票价问题,当节目中对乐手器乐演奏技巧普及、中国乐队文化历史讲述,以及评判标准的甄别时,会完成一轮群体性的音乐科普,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所谓的音乐土壤注入养料——这种力量的多寡将真正决定米未的估值。“当前的音乐综艺已经发展出素人歌手选拔、成名歌手PK、蒙面歌手竞猜、无名练习生重组,原创作品比赛、唱作歌手竞演.....等各种形式基本覆盖了音乐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工种,但唯独乐队综艺没有什么成功先例。”音乐人邓柯子在知乎相关问题下评价《乐队的夏天》。在他看来,音乐综艺难作的原因包括,乐队成员多、声音制作相对复杂、乐队很多作品态度鲜明(更容易引发价值观碰撞、受到管控)等。因此,“米未能够成功制作出一档乐队综艺节目,是值得尊敬的”。所以去评判这个节目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或者去说哪个乐队不real,节目没去做抵抗之声,都是没有必要的。“大众文化一定要或多或少地触及社会问题,然后再以圆满的方式解决,这样才能符合阅听人的心理感受。”米未的内容深刻契合詹明信对“大众文化”的论述,它是互联网行业少有真正懂得内容方法论的公司。引用上面的论述并非是在嘲讽米未缺少担当感——把整个社会的担当感都落在一个综艺制作公司的身上是可笑又一厢情愿的。而能做出真正意义上“工业化”的内容本身,便是对内容行业极大的贡献——尤其在把“工业化”等同于low+粗制滥造+意淫用户画像的此时此日。“假如以二元对立思维将枪和音乐变成你死我活的对峙关系,失败的必定是音乐。”我们以张铁志《时代的噪声》中,张晓舟的序言来作为《乐队的夏天》的帮衬的观点,“时代的噪音”并不仅仅只是“抗议之声”的同义重复,假如将“噪音”理解为对于参差多元世界的包容,那么“噪音”就要大于“抗议之声”。“我们要抗议的不仅仅是社会的腐败和道德的沦丧,还有语言的腐败和美的流失。我们不能穿着敌人的裤子去骂敌人不穿裤子”。近期热文分账网剧|短视频分账规则杨天真的业务能力|《比悲伤更悲伤》市场分析男性攻占美妆市场|音乐综艺十五年虚拟偶像商务合作/转载/加入社群/约稿请联系微信ID:358894069yqpdy20181028627745649778177爆料寻求报道加微信号:358894069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5BoA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