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世界杯里约奥运会奥运会与世界杯之后,“上帝之城”里约有怎样的危机?

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危机中的里约热内卢》一书的书评。 这本美联社记者朱莉安娜·芭芭莎的非虚构作品,记录了她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之后,在里约热内卢观察到的种种。这座“上帝之城”是她的出生地
原标题:奥运会与世界杯之后,“上帝之城”里约有怎样的危机?今天的阅读评审团栏目,我们发布的是几位评审员对《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危机中的里约热内卢》一书的书评。这本美联社记者朱莉安娜·芭芭莎的非虚构作品,记录了她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之后,在里约热内卢观察到的种种。这座“上帝之城”是她的出生地,所以她的此次重返,兼具了“内部人”与“外部人”的双重视角。她亲临了维和警察和贫民窟黑帮的激烈对峙,报道了造成千余人死亡的山洪、目睹了南美洲最大的垃圾填埋场的关闭,以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同性恋婚礼。她与“任何愿意与她交谈的人”交谈:出租车司机、高校研究人员、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察、当地法治记者,以及政客、黑帮成员、环保人士、餐馆老板、船厂经理、公证人、理发师等等。在访问贫民窟和各大街区的过程中,芭芭莎触及了广泛的话题:税收、移民、卖淫、拆迁、环保、同性恋……许多人物和主题贯穿这本书的始终。让读者仿佛亲临现场,看到里约在“后奥运”时代不得不面对的种种危机。所以这本书具体如何?到来看看各位评审员这么说。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TheJuryofBooks评审团本期书目《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作者:(美)朱莉安娜·芭芭莎(JulianaBarbassa)译者:吴纬疆版本: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评审员001侯依宁葡萄牙语翻译、记者“变革,抑或崩解?——美联社记者眼中“撕裂”的里约2009年,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夺得2016年奥运会主办权,这一世界体育盛会将首次进驻南美洲。本书作者、巴西裔美联社记者朱莉安娜·芭芭莎借此机会回到里约。三年间,她亲临现场,经历了贫民窟枪战、里约市郊泥石流,走访了政要、妓女,以第一手资料为读者还原一个粗糙而不加修饰的里约热内卢。巴西人用“又好又坏”来评价里约,而芭芭莎更注重探讨这座城市的问题:暴力、贫富差距和歧视是撕裂慵懒、热情的里约的毒瘤。巴西式的暴力可以从电影《精英部队》中窥知一二。特种警察、富人与贫民处在暴力的三极上:警察在维护城市治安的同时以暴力手段处决贫民;富人一边对贫民窟做慈善,一边从贫民窟的毒品链条中获益;贫民从事贩毒、暴力等非法活动,出发点仅仅是维持生存。在他们各自的认知范围内,每一极都做着正确或不得不做的事,暴力却在暗中滋长。巴西在上世纪90年代的警察薪酬制度令人震惊:将被击毙的歹徒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为“英勇”的警察加薪。可以说,不合理的政府制度成为了暴力的最佳推手,使得警察更暴虐,贫民愈发憎恨政府。富人看似并未参与暴力的恶性循环,实则利用歧视与冷漠筑成了制度的不合理性。奥运会前夕里约兴建高尔夫球场的计划中,未经环评报告和公开辩论,工程随即展开。此外,政府还积极规避法规,加快工程进度。里约和巴西的许多弊病绝不是没有资源去改善。实际上,腐败、对穷人的习惯性忽视和对业绩的片面追求已经让政府失去了深入解决问题的动力。在作者看来,过去的巴西缺乏变革所需的资金与政治决心。而奥运会的严峻考验将逼迫巴西作答,究竟是找到独创性的答案,还是以无法预料的方式崩解?书中的观察与走访告诉读者,巴西并未将精力投入变革。自然灾害现场的重建拖沓多年,上世纪的环境问题仍在恶化。政府选择性地忽视中下层社会,对平民造成二次伤害,导致政府失信,冷漠与暴力便这样在巴西社会扎根。在政府不愿去看的角落,黑帮倚仗暴力和金钱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卫生医疗服务,变装群体抱团建立起对抗外部恶意和歧视的规则。这一切就像在干涸的土地上长出了畸形的花,暴力成为一种必备的武装,去抵抗来自上层的令人绝望的高压。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评审员002鸟老除了烟斗、阅读和咖啡,对这个世界几乎别无所好。“在上帝的烟花背后朱丽安娜这趟以巴西成功申办奥运会为契机的寻根之旅,最终在她笔下演变成了对自己的故土,一座“如同太早采摘的水果,在成熟之前便已先腐烂”的城市——“上帝之城”里约如何面对未来的忐忑和质疑。在游离于西方精英阶层生活圈边缘十年后,朱丽安娜终于回到了“幼小的眼中像是一场失控的灾难”一般的祖国和让她魂牵梦萦的城市。她要亲身感受巴西这一“新兴国家”在“世界上的权力平衡现在开始转向”时发生的巨变,记录这些巨变,同时寻求答案——巴西和里约,如何应对都市乱象、贫穷、污染、政府效率低下带来的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大型都市一样的挑战。上帝之城能通过变革摆脱长久以来的暴力与不平等吗?或者,这座城市“会以无人预料的方式崩解”?。无论如何,《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并非一本放逐于西方世界的游子回归故土找寻自我的私语。朱丽安娜更像是要站在伊帕内马山顶张臂基督肩膀上,以一种近乎全景式扫描的手法,试图通过“21世纪逐渐成为国家地位评判标准的那些术语;人权、平等、司法、环境可持续,以及生活质量”,来鸟瞰里约的每个角落,俯视她与生俱来的性感和野性,邪恶和挣扎,撕裂和破碎,希望与失落。这一切,始于巴西正式成为奥运会举办国的那一刻。“举办全世界最盛大运动赛事耗资巨大,但是选民却热爱这件事;它也赋予了主办国的权力去推动特定计划,无论是加速都市更新,振兴死气沉沉的经济,抑或炫耀新的政治与经济实力。”这段序言中的文字,不可避免地将唤醒我们对于2008年那场堪称举国盛事的记忆。而这正是本书对于中国读者的魅力所在——那场举世瞩目的烟花绽放前后发生的一切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像,我们看到的将不止是巴西的巨变,也包括我们自己。朱丽安娜用二十三万字走进了里约奥运狂欢背后的痛与耻辱:一场始于标榜“和平、正义与自由”理想主义的黑帮之战,最终为金钱、权力的贪婪所驱使,将整个国家推向暴力和腐败的深渊,又如何用金丝编织的华丽鸟笼,原始奔放的性与平等,迫不及待地向整个世界展示自己缓缓平复的伤痕。相比之下,我们所置身的国度在那场耗资亿万的烟火背后的阴影里,正迈向更加扑朔迷离而不可言说的未来。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至少有四部电影适合与本书一并欣赏:托纳多雷(《天堂电影院》导演)的影片《被称为教授的男人》将发生在里约的“黑帮教授传奇”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意大利。本书则通过对“红色指令”黑帮的崛起和覆灭,追溯里约暴力的起源,以及以暴制暴的警察制度如何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彻底撕裂。而影片《精英部队》(1、2)和《上帝之城》则分别从警察和黑帮少年个体的角度,演绎了这场惊心动魄的国家战争。这刚好弥补了本书过于俯视和鸟瞰所导致的遗憾,让这个“过去15年的成就十分优异——经济稳定、不平等改善、中产阶级扩大,不过还有数百年的历史需要超越”的国家故事更加真实可信。当我从书中抬起头来想起2008年奥运后至今的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似乎还远远没有找到一条超越数千年历史的路。阅读评分:6.5分(满分10分)”评审员003邵柴锐一个想特立独行的公务员“与魔鬼共舞,也能舞出一段独特的舞步《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是美国记者朱莉安娜·芭芭莎的一个纪实文学作品,作者出生于巴西,童年时期迁徙于中东和地中海各地,最后移居美国,成为美联社的一名记者。21年后,她申请担任美联社里约热内卢记者,再次回到巴西,这时的巴西对她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书中记叙的内容广泛,从获得奥运主办权到举办世界杯足球赛,从治安管理到发展经济民生,作者通过与警察、平民、政客、环保人士的交谈中自然而然的引出各种广泛的话题,较为全面的展现了巴西的社会风貌。巴西不像别的国家出现过战争、内战、革命等等能够改变国家性格的重大历史事件,平稳的社会发展让其传统的社会架构日渐硬化,也将巴西塑造为全世界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暴力犯罪、黑帮火拼、毒品泛滥、经济失序、人口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巴西能让人看到什么样的改变呢?面对贫民窟聚集区根深蒂固的黑帮势力,警察的工作定位从维持治安慢慢转变为“作战部队”。穷凶极恶的黑帮分子的确罪恶滔天,然而是他们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身不由己的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这是贫民的悲哀,他们无从选择。在国家发展的关头,没有人在意他们的生存环境,没有人在意贫民窟居民的生死,消灭黑帮成了唯一的选择。警方击垮赶走了维拉克鲁塞罗的黑帮,可是贫民却依然感到担忧,因为他们早已熟悉了在夹缝中生存,在他们看来,这并不令人感到欣喜,他们心中夹杂着希望、怀疑与恐惧。“环境”是仅次于“安全”的第二个关键词。污水注入河流,流向那片美丽的海湾。将美如明信片的巴西风景放大,会让人看见堵塞的垃圾,破裂的水管和人行道上的臭水坑。曾经令人惊艳的环境,已经被滥用到了极点。在原本属于鳄鱼的领地上新建奥运场馆,人们只顾幻想着未来的高尔夫球场,早已遗忘了鳄鱼,没有人在意生物多样性,环保似乎成了一种障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刺激经济,改善民生,经济热度在房地产上体现的淋漓极致,作者从美国来到里约,也无法适应巴西的高昂房租。巴西出现了大量的中产阶级,但是却缺少中产阶级的生活质量,无论是基础的电力、用水供应,还是更高质量的教育与交通。但是,巴西在改变。虽然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巴西人身上散发出来的自由与激情。尽管巴西输掉了世界杯、面临着经济衰退、民生矛盾突出,但是一切似乎都没有关系,“巴西人最强的就是恢复力,他们能够努力拯救自己…….每天,慢慢地拯救自己”,作者在书的结尾这样写到,我想作者对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还是充满憧憬的吧。这是个充满着自由与平等气息的国家,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可以听到桑巴的节奏,感受到狂欢节的疯狂。也许与魔鬼共舞,也能舞出一段独特的舞步。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PS:如果再畅想一下巴西的未来就更加完美了”评审员004翁与温曾经是个不自由的自由撰稿人“没有魔鬼,一切都是上帝手中的橡皮擦我明了《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这个书名所要表达的对比意味,但整本书看下来,纵有足够多的坏,但身而为人,哪个不是身不由己,就算是穷凶极恶、长期盘踞在贫民窟的毒贩和恐怖分子,不也是被环境左右,在不自觉中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吗?所以,哪有什么魔鬼!只是都有自己的不可言说。书中有言:“没有死人。”“(只是)死了些罪犯。”是啊,在极致的、长期的冲突中,罪犯已经算不上人了。那么,在类似的背景下,贫民、妓女、同性恋者、贪腐人员......应该也不算是人了。所以,要真有魔鬼,就只能大家都是魔鬼了!故而,上帝不管魔鬼,上帝只是手里拿着橡皮擦,慢慢地擦掉贩毒、擦掉流血冲突、擦掉疾病、擦掉贫穷、擦掉垃圾场、擦掉卖淫、擦掉同性歧视......但,你要知道,有时候上帝是擦不掉的。毕竟有一些脏,特别难擦。为了在这个特别难的时候,让你不要绝望。上帝给你留下了阳光、沙滩、比基尼,还有热情的桑巴和足球。世界杯来了,就狂欢吧。梦醒时分,就连巴西队输了,也只是上帝跟你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啊。阅读评分:6分(满分10分)”评审员005yzy一名爱阅读的球迷“在旅行手册里,里约是一个慵懒、缓慢、有漫长海岸线的城市。事实上这也是本书作者记忆中的里约——“我买了一颗新鲜椰子。小贩从泡沫冷藏箱里拿出椰子,用大砍刀利落地砍了三下,椰子随即剖开。里面的椰子汁清凉香甜,正好平衡一下白天的热气,以及汗水与海浪的气味。我坐在面向大海的水泥长椅上,沉醉在椰汁、阳光和海洋微风之中。”但是,读完朱莉安娜·芭芭莎的《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危机中的里约热内卢》,我对里约的认识更加立体了。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能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时候读到这本书就更好了。里约于2009年申奥成功时,就已经被选为2014年世界杯的主办国,连《经济学人》杂志都大篇幅报道这座对大多数外国人来说只是以桑巴、足球和贫民窟著称的城市——世人已经开始对其投以更多注目的眼光。诚然,客观来看,这些消息足以使里约人民持有一种理由充分的乐观态度;但是,都市乱象、贫穷、污染以及政府效率低下,这些并非里约独有的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其他大型城市一样面临这些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远非一日之功。那么,在接下来几年的高压严峻考验中,里约能够成功吗?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作者芭芭莎决定回到家乡,抓住转变期的里约,记录那里的巨变。这趟回家之旅注定是艰难的。芭芭拉一回到里约,就遇到了贫民窟的动乱。接着,在找住处的时候,她又谈到了里约的官僚主义。同时,芭芭拉也在书中记录了里约的环保、妓女、同性恋等问题——每个问题都很沉重。全书是在世界杯中结束的。作为一名球迷,我也想重点谈谈这一部分。世界杯和奥运会被宣传成一股“改变的力量”,能够翻新里约的基础建设,提供补救都市陈窠的动力与经费。但是,在缺乏正当程序的贫民窟拆除运动中,在报废的环境评估中,在以街头摊贩、娼妓、瘾君子等为目标的社会净化政策中,芭芭拉看到,大型运动赛事的短期目标和紧凑的期限,与长期的都市规划目标并不契合——当时,就有很多巴西人觉得世界杯抢走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尽管在世界杯开赛前,巴西还是遍布着抗议、对峙、分歧和暴力事件;但是,随着世界杯的哨响,巴西人开始把注意力集中于足球上。因为,光是足球就为这个面积大如一洲的国家提供了一项共同仪式与集体故事。只是,半决赛1-7惨败于德国,将巴西在球场内外的抱负与自身实力之间的差距完全曝光。这场失利,让世界杯开赛前的分歧又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长久以来,巴西人用古老的三大支柱来维持国家形象:桑巴、足球和狂欢节。这场失利,或许可以让他们明白他们已经不再适合老旧的刻板印象。“我也希望足球不再成为一个借口,让大家对问题视而不见。”“我希望球迷和民众利用这股力量、这种紧密感,去追求生活中的其他目标,而不只是专注于与足球相关的事物。”回到开头芭芭拉提到的问题:里约成功了吗?显然,从巴西世界杯来看,里约是失败了。但是,长远来看,却是未必失败的。巴西人眼前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没关系,巴西人最强的就是恢复力,他们能够努力拯救自己——奥运会上,桑巴军团拿到了金牌;刚刚结束的俄罗斯世界杯,巴西虽然不敌比利时止步八强,却在老帅蒂特的率领下看到了信心与希望。我也愿意相信,对足球有着如此热情的国家和如此豁达的人们,他们的运气是不会差的。最后,我要吐槽一下,译者可能不怎么看足球——例如,把大卫·路易斯(DavidLuiz)翻译为戴维·刘易斯。阅读评分:8.5分(满分10分)”终审意见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在上帝之城与魔鬼共舞》的得分为——7.4分(满分10分)。大家的评分有高有低,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但一致的一点是:都被作者所描述的当代里约热内卢,激发出了对种种现实性问题的思考。非虚构作品近几年大热,其魅力也正在于此吧。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评审团阅读需要主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VeWp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