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做不到啊我也知道不该吼孩子,可臣妾做不到呀!

文 | 大米儿去朋友家玩,目睹了熊孩纸逼疯老母亲的这样一幕:「就不睡!就要玩儿!」熊娃鬼哭狼嚎不要睡,深更半夜非要搭乐高。搭就搭吧,作死非要搭「上宽下窄」的高楼。一搭高就倒,一倒就哭,哭完还要继续那样搭……接着又开始闹觉:扔乐高,哭,满地打
文|大米儿去朋友家玩,目睹了熊孩纸逼疯老母亲的这样一幕:「就不睡!就要玩儿!」熊娃鬼哭狼嚎不要睡,深更半夜非要搭乐高。搭就搭吧,作死非要搭「上宽下窄」的高楼。一搭高就倒,一倒就哭,哭完还要继续那样搭……接着又开始闹觉:扔乐高,哭,满地打滚。拉他起来,居然冲他妈妈喊:「你是坏妈妈,我讨厌你讨厌你讨厌你……」朋友火气噌噌噌往上蹿:「再折腾,信不信我把你扔出去!」孩子被她的怒吼吓住了,立刻止住哭,安静下来慢慢睡着了。看着儿子睡着后的乖巧样子,眼角却还挂着泪,前一秒还发着飙的老母亲眼圈立刻红了:「唉,我怎么又吼他了。」我笑她变得太快,却又忍不住握住她的手,拼命点头。同为老母亲,我懂: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不好不好。可孩子熊起来太要命,臣妾真的忍不住啊。熊孩子到底是种什么熊「那就忍着呗!」聊起谁谁又吼孩子时,总有没生过娃的无知小青年不屑地给出建议。What?跟一位老母亲来谈忍着别吼孩子?亲,你是来搞笑的吧!你以为我喜欢河东狮吼嘛,你以为我不想好好当我的小仙女嘛,你以为我喜欢被娃嫌弃是后母嘛?!可你不知道,熊孩子烦起来,能气得你七窍冒烟啊,经营多年的淑女形象分分钟是说崩就崩啊。「至于吗,屁大孩子,能有多气人?」年轻人,图样图森破……来来来,让各位妈龄数年的老母亲们来告诉你,熊孩子到底能作成啥样:吃个饭跟打仗一样,好不容易哄进去一口,还吃一半吐一半。没吃几口就跑了,饭点一过又喊饿,哭着喊着要零食,不给就打滚。一坐电梯就把能够到的楼层键全部按一遍,还非要蹦来蹦去搞得像地震。写个作业吧,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喊饿了,一会儿又说要上厕所,上了厕所说肚子空了又饿了……好不容易写完吧,一检查,十题有九题是错的!孩纸,你怕是五行缺骂吧?哪怕在心里默念一百遍「亲生的、亲生的,活该、活该」,脾气该炸还是得炸……别说只有普通人家孩子熊,明星家的孩子烦起来也是让人受不了。《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浸浸「哭吼模式」一开启就停不下来了,全程粘着郑希怡,要抱抱,拒绝吃饭,咋哄咋不行,逼得郑希怡直接崩溃,甚至视频应采儿求救。大家都准备好吃饭了,小鱼儿却非要胡可给他装好机器人,现在、立刻、马上……看得老母亲我频频点头,真的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的熊孩子啊。一样的熊孩子,一样的老母亲的痛忍不了→吼→后悔,几乎每天都要上演这样的死循环。每个当妈的,都快要被逼疯了。很多时候,看着被吼后两眼泪汪汪的娃,不禁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我是谁?我到底干了什么?也常常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个坏妈妈吧?我是不是不配当人家妈妈?沮丧地上网一搜,发现这样的妈妈竟数不胜数:明知道不应该这样说这样做,可是仍然忍不住。对孩子越来越没耐心了,老是上火,明知道不该这样,就是抑制不住要生气。甚至连活泼开朗好脾气的Ella,也会在儿子劲宝哭闹时,忍不住对着他大喊:「吵死了!不要再哭了!」不禁抚着胸口大松一口气,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大家都一!样!一!样!的!再继续看,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人心惊肉跳、浑身发凉了:神经学研究发现,当孩子听见吼叫、怒骂声时,他们的压力激素就会飙升。心理研究显示,经常说一些生气的话,会让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变得自卑、内向、忧郁,害怕与人相处。哲学家约翰·洛克认为,打骂式教育只会养成奴隶式的孩子。……忍不住捂住双眼大喊「我不看我不看我不看」。即便不看不听不说,老母亲的心里却深刻明白,吼孩子确实要不得:问题没解决不说,还伤了孩子的心,更是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可是可是,道理都懂,臣妾就是忍不住啊。吼孩子不是病,但也得治忍不住?也得忍啊。实在忍不住?那就想办法继续忍呗!总不能破罐子破摔继续吼下去吧,总不能吼坏了十月怀胎辛苦得来的亲骨肉吧。谁让我们是知错就改的新时代好母亲呢,谁让我们是为了孩子刀山火海都愿意闯的勇敢老母亲呢。总结了几条特别好的办法,供各位有同样烦恼的老母亲参考、实践。了解孩子「作」的真相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爸爸带儿子去游乐园,孩子却一直闹着不坐推车,要下来,搞得他非常恼火。正好鞋带开了,他蹲下来,才发现那样的高度,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屁股、腿和脚。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他顿时理解了儿子的哭闹,停止责骂,将孩子从推车里抱了起来。这事让我大为触动。所以当下一次儿子又要反穿鞋时,我并没有发脾气,而是自己也试着反穿了下,发现反穿鞋子,有种鞋子变紧的感觉。儿子的老师说,反穿鞋,可以将脚和鞋更好地固定,鞋不容易掉,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教育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孩子有不同寻常的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哭,就会把它定义成「作」「无理取闹」。但是如果你愿意去了解,就会发现,孩子是在表达他的需求,表达他的委屈。体会孩子被「吼」时的感受台湾儿福联盟曾邀请民众参与一场关于「不当语言」的体验活动。受邀民众坐在街头,接受吼叫、批评、辱骂。事后,参与者表示当时的感受有:「紧张」「恐惧」「害怕」「难过」,有人甚至说「会一直记得这句话,认定自己没那么优秀。」成人尚且觉得这样的伤害无法承受,何况是孩子?如果还是觉得无法感同身受,可以试着和孩子进行这样的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妈妈,将你平时吼他的话,说给你听:你烦死了!你是狗吗躺在地上,给我起来!怎么这么笨,没长脑子吗!在你听到那些话有些难受时,让扮演「妈妈」的孩子尝试着向你道歉:妈妈刚才吼你了,对不起。妈妈不应该吼你,能原谅我吗?反复几次下来,相信你和孩子都会有刻骨铭心的感受:原来,温柔比吼叫更有力量。照镜子教大家一个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口袋里随时装个小镜子。当你觉得孩子的行为又让你忍不住想发火时,掏出来,看看里面的自己。大概你自己都要被吓到吧:那个怒目圆睁、面目狰狞、凶神恶煞的女人,到底是谁?你想要在孩子眼里是这样一副恐怖的摸样吗?反正我是不想。发飙老母亲的情绪调解术接纳情绪道理都懂,为什么还是做不了温柔妈妈?因为我们自己也是被吼大的一代呀。心理学上说,人一旦情绪失控,就容易切换到自己最熟悉的模式。其实就是,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当被孩子惹怒时,会下意识地也用吼叫来对孩子。接纳情绪,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了解并接纳「吼」并非我们所愿,吼孩子的愧疚和压力也就得到了缓解。忍不了→吼→后悔的恶性循环,也将会被打破。在心中告诉自己和孩子:「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情绪自救研究表明,愤怒爆发所持续的时间不超过12秒,熬过这段时间,愤怒很快就会消解大半。所以,当你再一次火冒三丈时,可以尝试「数数法」。缓缓深呼吸,然后在心中默数10个数:1、4、7、10······。默数的同时心中做加法运算,让注意力转移,情绪也会快速平息下来。情绪平息后,你再考虑一下,除了吼,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情绪转移和家人沟通,得到家人的理解后,请家人帮忙监督。快要河东狮吼时,就把孩子交给家人,自己冷静一段时间。或者当自己控制不了情绪时,让家人及时介入,提醒自己,或把孩子带走。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火苗自然就熄灭了。杨千嬅曾讲过她对儿子Torres的教育方法:我觉得不要老说他是小孩子,跟他相处要有一颗同理心,那就是当他是朋友,从他的角度去看东西,这样子就会了解他多一点,其实小孩子是蛮纯真的。是啊,孩子也是人,是独立的个体,也需要尊重和认可。不妨就从今天开始吧,和孩子相处时,换位思考,温柔以待。也许很难,但只要你愿意和我一起试试。相信你们的亲子关系,一定会越来越好。-End-作者:大米儿,4岁吃货小猴子的吃货妈妈,关注家庭、育儿成长话题,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Vj9V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