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原创李白归隐,王维隐居,北宋的苏轼也要选择回归山林……

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有太多的诗人、诗词和酒有关了。很多的时候酒就像是诗人才华的催化剂,借着酒这些诗人可以最大程度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借着酒这些诗人可以说出平时不敢说出的话,借着酒这些诗人的独特人生感悟才能得到真实的还原。 ​ 一直觉得人的精神
原标题:李白归隐,王维隐居,北宋的苏轼也要选择回归山林……中国古典诗词当中有太多的诗人、诗词和酒有关了。很多的时候酒就像是诗人才华的催化剂,借着酒这些诗人可以最大程度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借着酒这些诗人可以说出平时不敢说出的话,借着酒这些诗人的独特人生感悟才能得到真实的还原。​一直觉得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特别的一件事情。如果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处于同等的地位,那么对于诗人来说似乎也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对于诗人来说,如果真的想要写出那些名垂千古的诗句,不但要具有丰富的学识,独特的人生经历,还有感悟之外,还需要借助外界环境的催化。而饮酒之后的醉酒状态就是一种和平常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也有助于这些诗人把才华和人生经历酝酿在一起,最终写出一首首精美的诗词来,让后世的我们为之感慨。​对于苏轼来说,他的内心是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人生经历的坎坷,少年得志的风流。人到壮年仕途之路越走越窄,都带给他非常深的感受,也让他感受到人生失意是多么的痛苦。所以他把这把这份苦痛全部倾注在酒水之中。饮酒作乐,在醉酒当中寻求到一个诗意的世界,让他能够暂时的忘却现实生活的苦涩。我们之前在他的一首宋词曾经进行过很深入的分析。《行香子·述怀》中有“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这首宋词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苏轼对于未来的想法。当他仕途抱负没有办法实现的时候,他渴望回归田园,辞官回家做个闲人,像个孩子一样天真。而且他所需要的也不过就是一张琴一壶酒,真正的回归大自然,和盛唐的王维一般。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精神追求都有两面,一方面是为了能够青史留名,仕途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而当这一条路被堵死的时候,又渴望回归田园,回归山林,在隐居生活当中寻求的更为超脱的人生理想。​年少时的苏轼很早就树立了这样一种人生的盼望,他在和弟弟两个人进行诗词唱和的时候,也曾经流露出这样的心迹。苏轼26岁赴陕西凤翔当签判,面对弟弟苏辙送别,苏轼写出“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寄之》),已经表露了这样的痕迹。​后来被贬黄州之时所写的一首词,更是深刻的表达出了这种盼望,《满庭芳(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自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饮,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写这首诗词的时候说是已经年近半百。他在这里待了五年,对于这里的一切都非常熟悉了,可是朝廷要让他去汝州任职。所以诗词的一开始非常的悲哀,“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其中的苦涩不言而喻。​人生最悲哀的就是,本想有所成就的时候被贬。而在被贬之地非常熟悉的之后,却又要经历颠沛流离。人生的不得意,忙碌的大半生,最多收获这样的结局,实在是苦不堪言。而家此时,苏轼内心的苦涩只能用酒来寄托,渴望像陶渊明一般归隐山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changhe99.com/a/yBrgnz306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