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钱买烽火戏诸侯的动物【诗词05】烽火戏诸候故事的真实性~成语倾国倾城及背后的故事②

元宵节快乐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教授,段清波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末代之王”的现象,也就是说,历朝各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形象都是一样的,从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秦始皇、秦二世、王莽、曹操、隋炀帝等等,这些末代之王的形象全是残暴肆虐之人,
原标题:【诗词05】烽火戏诸候故事的真实性~成语倾国倾城及背后的故事②元宵节快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教授,段清波老师曾经提到过一个“末代之王”的现象,也就是说,历朝各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形象都是一样的,从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秦始皇、秦二世、王莽、曹操、隋炀帝等等,这些末代之王的形象全是残暴肆虐之人,政治上腐败混乱、任佞小远君子、兴土木劳民伤财,国家酷刑重税、民不聊生等情况,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现在普遍认为,这些历史论断都是下一个朝代建立之后所做的工作,是新的朝代建立之后需要做的最重要的宣传工作,即对过去朝代彻底的否定,包括它的政治、经济,以及末代皇帝的形象等等,这是为新的朝代树碑立传,树立新的朝代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那么历史上的周幽王真的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候导致自己最终灭亡么?历史的真相,真的如《诗经》如言:哲妇倾城,褒姒亡国么?店小二来给你扒一扒真实的历史!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的西周亡国故事是这样的:周幽王的王后来自于申国,申后的儿子宜臼被立为太子。后来,周幽王手下败将,褒国献上了一个叫做褒姒的女子。褒姒非常美丽,但是她不爱笑。周幽王为了逗她笑,听从了手下人出的馊点子,利用当时的烽火制度(即外敌入侵时,点燃烽火示警,周边诸候国就可以救援御敌),在没有外敌入侵情况下,哄骗周边诸候国来救援,然后各诸候国狼狈赶来,非常生气无奈的场景,终于逗笑了褒姒。这样的耍弄不只一次,所以当西北犬戎入侵时,各诸候还以为是一场闹剧,没有来救援,才导致西周灭国。同时,《史记》中说周幽王还重用叫虢石父的佞人,搜刮民脂民膏,倒行逆施,尤其是废掉申后及其儿子宜臼的太子之位,改立褒姒为后,褒姒的儿子伯盘(或伯服)立为太子。原太子宜臼跑到申国,他的舅舅申候,很生气就联合了犬戎,攻入镐京,在各诸候国以为又一次的烽火点燃是闹剧,没有来的情况下,周幽王、伯盘被杀,褒姒被俘。这也是《诗经·小雅·正月》里的有名的诗:“赫赫宗周,褒姒灭之。”01烽火戏诸候故事不可靠烽火制度应该说是在战国,甚至到秦汉时期才有,到了汉朝才真正成熟起来的一套制度,是当时为了防范匈奴而建,不太可能发生在西周时期。汉代烽燧遗址02司马迁参考《吕氏春秋▪疑似》西周灭亡到平王东迁这段两周之际的历史,材料是很缺乏的,司马迁所依据的《疑似》材料里,其实并没有讲到烽火,而是说当时在一些大路的上面修了一些碉堡,碉堡上放一些大的鼓,万一有敌来袭的时候,会传鼓相告。实际上《吕氏春秋》的记载也是战国后期留下的故事,本身也不可靠。清代学者就指出,《春秋》中的申国指的是今天河南南阳一带(西周东南处),犬戎位置不是很清楚,但是一定是在甘肃附近,在西周的西北边,两者相距甚远,以当时的通信手段来看,往返一次花费时间特别长,还要越过西周王朝去勾结不太可能。综合一部叫做《竹书纪年》(西晋时出土,记录魏国历史)和《系年》(清华大学于2008年收藏的战国书简)以及包括钱穆在内的一些学者的论断,目前认为,周幽王的妻子来自西申国(在周朝西北边,而非南阳的南申,出土青铜器也证明西申在周成王时代就已存在)清华简03史学家目前推断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西周末年,申后和褒姒各有儿子,为争夺君位,争斗不断。周幽王偏爱褒姒及其子伯盘,废申后并欲改立太子,申后儿子宜臼跑到西申国,周幽王还起兵去包围了西申,要求西申交出宜臼,避免伯盘继位留有后患,西申不愿意交出外甥,于是双方冲突;西申有个盟国叫鄫(zēng,非曾国)位置不清楚,但一定是在西申国和犬戎附近的另一个国家,鄫国想救援西申,可是他自己实力不够,最终西申、鄫国联合犬戎一起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和伯盘猝不及防,最后就被杀了,西周就是这样灭亡的。换句话说,西周亡国并没有烽火戏诸候这个背景,是西周朝廷内部统治者的争权压利,最后引发了战争。西申候为助宜臼夺权,引入外敌犬戎,杀死周幽王和伯盘。这之后各诸候国和百官拥立周幽王弟弟余臣为王,即(携)惠王,但是宜臼一直积极夺权,西周一度陷入二王混战时期,直至21年后宜臼的支持者晋文候杀死惠王,并拥立平王。所以周平王的东迁,并不是传统史书上的公元前770,应该是在公元前740年左右。而且史书上的西周一灭亡,东周就东迁,也是不对的。正因为宜臼本人,早已被废太子,失去继承正统的资格,并且勾联外敌(犬戎)、弑父、弑弟、灭自己国家,为世人所愤,所以王位不被齐、楚等大诸候国认可,甚至平王的最有力支持者晋文候本人也对其轻视,王权得之不正,这也为之后的春秋战国诸候之间礼崩乐坏、争伐不断埋入祸根。正好也从侧面答疑《春秋》记载为何始于公元前722年,《春秋》一书传统上被认为是经过孔子删述而成,而两周之际的混乱,窃国者反而执政建东周,这与孔子一贯主张的维护周王正统、恢复周代礼乐制度的政治思想相违背,所以孔子尊讳回避,选择从平王东迁后即后的鲁隐公作来《春秋》的开端。根据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老师讲座整理此部分信息。完【诗词04】成语倾国倾城及背后的故事①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B3kv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