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作家》读这本书,像是跟作家一起做了一场梦

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漫游者》,来自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这是一本为父亲所作的悼祭之书,关于一个女儿如何怀念逝去的父亲,一个书写者如何悼祭远去的文明。父亲的灵魂,会在哪里呢? 小说家化身远游的老灵魂,踏寻地中海沿岸希腊神话的古迹、纽西兰的
原标题:读这本书,像是跟作家一起做了一场梦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漫游者》,来自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这是一本为父亲所作的悼祭之书,关于一个女儿如何怀念逝去的父亲,一个书写者如何悼祭远去的文明。父亲的灵魂,会在哪里呢?小说家化身远游的老灵魂,踏寻地中海沿岸希腊神话的古迹、纽西兰的萤火虫洞,日本电影里小叮当的银河铁道……奇异的地理行旅、岛屿童年记忆交织着梦境跳跃闪回,绵延生者对逝者的爱和怀念。这是一次关于死亡的知识型书写,打破虚构与非虚构边界。唐诺说“《漫游者》是朱天心最好的一部作品。”而参与本期评审团的读者们对这部小说又有着怎样的评价呢?欢迎阅读本期的读者书评!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TheJuryofBooks评审团本期书目《漫游者》《漫游者》作者:朱天心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评审员001牛煜(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朱天心的小说一直以来就是“不好读”的。一方面她的遣词造句与我们习惯的表达不同,长句连绵,用词有时颇古旧。另一方面,朱天心的小说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去小说特质的,也就是她的许多小说(比如《漫游者》诸篇)打破了小说惯常的线性结构,呈现出一种自由散漫的散文体结构。《漫游者》中的五篇小说,写于世纪末,写于生死之间的界限上。所以,这部集子一方面呈现出非常强烈的世纪末气味,意象奇崛瑰丽,叙事者幽魂一般穿梭于虚实有无之间,那些人类历史的“陈旧奇诡现场”一一流于笔端,文字间呈现出一种废墟、荒原般的旷荡寂寥。在这一方面,朱天心如她挚爱的作家卡尔维诺一样,沉溺于无尽幻想用文字“结晶”出璀璨晶体,如宝石切面,各面折射出暗淡惶惑光晕(卡尔维诺最爱的一个比喻)。除此之外,对于《漫游者》这种离魂气质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是朱天心父亲朱西宁的离世。在这个层面上来讲,《漫游者》又是追悼之作,叙事者深知生与死之间那道巨大的鸿沟,她用文字倔强地刻写生之痕迹,然而写作本身的本质就在于处理死亡(文字的线性陨灭和空造世界的沉寂)。所以这部小说又是关于小说的小说。王德威说她是张派作家,由离魂鬼影、奇诡意象、颓败历史观之,的确是方家之言。阅读评分:8分(满分10分)”评审员002murmuresbirdie(爱读闲书的青椒)“甫读《漫游者》,不由得想起其他悼亡之作:浪漫情怀写就的《浮生六记》中苦乐往事皆甘醇;“本命写作”而成的《时光队伍》刚强地直面死之冰冷,生之颠沛;而从“老灵魂”出发的《漫游者》则将记忆交错于虚构的远行,借此体察生死之义,吐露无意识中的意识。五篇小说中,实写的是虚构的“你”以不同的方式漫游,虚写的是“你”留存记忆的努力:不可食用罗托斯帕戈伊人能够忘忧的莲子,梦中新构建的市镇总由过去的美好事物组成,找寻与隐约想象的不谋而合处,不论是气味,是声音还是一段时光。在幻梦和现实中朝着历史,宗教,世俗游走,携带着记忆问出“必须永远离开这岛屿的那一刻,最叫你怀念的,会是什么?”巨大的悲伤里,去可怕的末世,去庸俗的梦境,去破解死亡之谜,把自己还原成小孩。五篇小说似乎有着内在的有机性,像一条越走越深,中间分岔的迷雾之路,充满了影像,洞见和疑问,路的尽头只有纯真。《五月的蓝色月亮》像阴影逐渐合拢的幕布,布下死亡的迷阵。死亡于“你”罕见,如蓝月亮一旦到来,“你”渺小瑟缩成蜥蜴,神思远遁,掉入核战危机,已失去时间,方向,知识也不起作用。原来地球的停摆,和失去亲人的伤逝一般,是危机早就蛰伏。那最终不能辨识的世界怕是亲人不存,记忆不得挽留的世界?《梦一途》和《出航》里映射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自由状态,即梦境和死后。梦中的市镇全是“你”心底留存的旧时光。像为死亡准备的哲学,“你”用俗世的的办法准备着你的梦境,期盼着与逝去的亲人重逢。死后,无宗教之人不知何处去,意识闪念也可影响来世,生死两隔无可探听。逝去之人再无七情六欲,无法裸眼复见,不知向何处寻,而死去之人已摆脱那最沉重之情感镣铐,轻盈地消失。可哪里能这样道别?《银河铁道》和《远方的雷声》中,叙述回到了“你”更小的时候,愿望的明确,感官的敏锐,像是分解出了记忆中更深的世界,更幽微的问题,像连绵不断的琶音,驻足在休止符之前。阅读评分:8.5”评审员003一生的探索(在孤独岁月中精神世界越益丰满的伪图书爱好者。)“读朱天心的《漫游者》,我本想读作者与父亲的故事,但是翻完《五月的蓝色月亮》等五篇姑且叫作小说的文章,我仍不知道作者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与父亲有怎样的日常。与《漫游者》书名相对应,作者因为父亲的逝世而任由思绪游荡,将各种关于地理和历史的记忆与梦境诉诸笔端。书中的地名、人名、意象密集而至,什么希望在乞力马扎罗山顶坠机身亡的库尔特·冯内古特,住尼罗河东的活人和住尼罗河西的死人,溺死在河底秘绿的人,摆荡往冥府的渡船,埋尸路旁没留下名字的Swagman,被追猎的细腰螳螂……作者的文字流畅耐读,知闻广博,但是不免给人堆砌材料之感,没有深刻细腻地去描述某个人、某处地、某个意象。作者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为何在本书中不将台湾的人人事事往深处写,偏要写那么多模糊的碎片化的情节,以至于难以触动读者的内心底部?读完之后,读者或许仍不知蓝色月亮是什么,《远方的雷声》为何叫“远方的雷声”。这些文艺的标题,传达的是些很朦胧的东西,大概作者对死亡和人世没有看得太透彻吧。死亡像正午太阳一样,无法直视。作者没有浓墨描写父亲的死亡,也没有对死亡进行哲学思辨,只有克制的巨大悲伤,娓娓道来的对死亡的感性体验。文中的“你”没有肉体,只有漂游的灵魂。直到《的作者与我》,才看得见作者与父亲的血肉。父亲看报、吃饭、剪收漫画、写稿、为女儿找隐形眼镜、一贯地说“累坏你们了”,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随着父亲的去世而消失,让作者不适,像断线的四下乱跑的风筝。这本书就是在这种不适的、思绪乱飘的状态下写就的,不在这种状态下的读者可能很难代入书中的“你”。阅读评分:7分”评审员004清风(一个先秦史学生的小说评论首秀)“老实讲,我是阅读了朱天心女士的履历后才读的这本书,她历史系出身,很有同感,从行文来看,极像专修西方经典时代历史。台湾小说向来读的少,但其极重视细节或者个人体验则是一种共有的特点,这本当然也不例外。人的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完全的终结,所谓的“落叶归根”之类,大家都期盼重生。朱天心这本书的绝大部分即写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之中。按人情常理而言,平复心情已经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朱天心却在父亲走后保持了高密集度的写作。也许某种程度上,这是在延续父亲的文学生命。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赖,未必见得是形影不离,反而是没有意识下对其完全信任。小说里面所举的例子,即是说明。父女之间完全日常的小小默契,在父亲死后回忆倍感亲切,也最能动人,动读者的感情。大量的第二人称使用,使得叙事结构完全不同,读来总是平淡之外还有永恒的触动。这本书更像一个人对于父亲与自我的两重回应,只有“老船长死亡”,才是“时间到了”,作者在重新等待父亲的过程中,完全换作另外一个人。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最终意义。推荐于感情细腻的读者,但理论上而言,作为子女如果有幸读到这本书,并有幸父母还在,就一定要与他们共喜忧苦甘,因为只有一次。阅读评分:9分”评审员005桃桃(在桎梏和自由中挣扎的矛盾者。)“读朱天心的《梦游者》就像跟着作者一起做了一场梦,这场梦里有光怪陆离的街道,来来往往的故交和恍如昨日的过往。书中5个篇章,拆开来看,是完整独立的故事,你只消跟着作者去漫游,在她广袤无垠的想象之下,一个个匪夷所思又似曾相识的异国旅途、故土寻踪、少时追忆如画卷般铺展开来。作者好像在跟你玩捉迷藏,她不告诉你这场梦境的起点和终点,如梦游一般走哪算哪。这是一本作者在父亲去世之后的悼祭之书,但是每篇文章里几乎没有直抒胸臆的哀恸悲伤,文字清丽如少女的颜。她写千年前记载命运的陶片诗歌;她写梦里惯常出现的新家、市镇与河湾;她写远行的灵魂展翼海洋之上……那些令人惊艳的修辞手法目不暇接,比如在空白一片的日出处“你终将等候凝立成石成盐柱”;灵魂在“大陆暗暗漂移,银河就要满溢河床”的暗夜中寻探“;中秋之夜与父母走失的你“如同一头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洪荒里的小兽”……直到你把书翻阅到最后,5个分散的故事才汇合成一幅庞大的诗卷,交织起作者与家人的零散片段。陶片诗歌是父亲的病重的预见;暗夜中探寻的灵魂,是在飞往天堂之路上的父亲;中秋之夜的回忆是父亲去世之后如陷洪荒的无助;还有更直白的绝望是父亲去世一刻重重垂下的头。情感就像暴雨来前空气中不断聚集膨胀的水气球,只等一道闪电,“哗”的一声倾盆而下,最后一篇《远方的雷声》就是那雷电刺破后的水柱,她把最怀念的最深刻的最敬重的喷薄纸上,然后“灯泡突然熄了,屋子黑了,记忆,视网膜上的光点,戛然而止”。停电了,父亲的生命之光也走到了最终回,没说完的话、没做完的事全部成了断崖的回味,那个给予我们生命、陪伴我们的人再也不会出现的莫大悲痛恐怕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所以,如果你翻开了这本书,请你细细的品读,或者先看后记《华太平家传的作者与我》,这篇后记以平实的笔触记录了父亲朱西甯(《华太平家传》的作者)去世前后和一家人的生活,这样在开始小说正文阅读的时候或许会更容易跟上漫游的脚步。漫游的时候,再带上一点思索吧:如果有一天,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在了,断线风筝的感觉,如何是好?阅读评分:8分”终审意见综合几位评审员的打分,《漫游者》的得分为——8.1分(满分10分),综合来看,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分数。口碑不错的同时,每位读者都有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在读此书前,每一位读者都出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对此书充满了期待和好奇,而读罢此书,由于视角和关注点的不同,他们的评价又有所区别。对情感铺陈的沉浸、对情节推动的满意、对笔调想象的盛赞……无论如何,朱天心的《漫游者》让拿到此书的评审团们看到了一本好看的小说集,再次领略了朱天心式的独特笔锋。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评审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a6lRXpgwm.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