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晋大厦天下大同,屏全晋而拱神京,越夜越不同

夜幕降临,站在大同的城门楼子下,仰着头,估么着本人192cm的身高还不如城门楼子上的一个字的偏旁部首。巨大的城防,极强的震慑,冷兵器时代,想攻破这一座城市,难若登天。 城内车马喧嚣,闪着霓虹,城外天地辽阔,万家灯火明……在这个新时代,站在城
原标题:天下大同,屏全晋而拱神京,越夜越不同夜幕降临,站在大同的城门楼子下,仰着头,估么着本人192cm的身高还不如城门楼子上的一个字的偏旁部首。巨大的城防,极强的震慑,冷兵器时代,想攻破这一座城市,难若登天。城内车马喧嚣,闪着霓虹,城外天地辽阔,万家灯火明……在这个新时代,站在城墙头再次低吟那首《敕勒川》显然不应景了!筑城立国从南京到大同,开着车子,风尘仆仆走了1300公里。当晚,迫不及待地登上城墙、钟鼓楼、遥望代王府……这座城市有和南京相似的布局,是我熟悉的大明味道。时间倒回公元1369年,南京还是大明朝中枢的时候,坐镇大明宫的太祖朱元璋命令麾下大将常遇春火速北上,攻打大同。元朝大同守将扩廓帖木儿得知大军来袭,闻风丧胆,不战自溃,携家眷财宝连夜逃往西方,为大明留下一座空城,从此大同纳入大明版图。然而,明军北伐成功,却无法彻底解决大同问题。元军虽暂时逃遁,但长城以北天高地阔,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因找不到他们的据点,极难剿灭。边城大同常受到蒙古各部侵扰,不堪其烦。明朝自建国起,其军事防御系统的重点设在北方边镇,然而讽刺的是,最终明朝走向覆灭,起因仍是边镇失守。太祖朱元璋的时代十分重视城防工事,全国范围内卫级别重镇都修筑了城墙。修城墙这件事虽然从春秋战国启用了,可是直到明朝才将城墙工艺和作用发挥到极致。与此同时攻城器械越来越高级,火器、爆破技术提升,城墙修得越来越厚,越来越高。筑成是那个时代的人能想到的最好增员未来方法。修筑城墙,使大规模军事行动进退自如。前线的胜利因城墙不断得到巩固,致使明朝的疆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国土面积。诸王靖边大明之所以和大唐一样被现代人称之为“大”,是因为一贯的强势作风。明朝是蛮横的天下规矩的制定者,而不是软弱的遵循者,这股霸气让周边国家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朱元璋在位期间,先后在北方设辽东、大同、宣府、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镇,统称“九边”。九边东起辽宁鸭绿江,西到甘肃嘉峪关,绵延万里。既便如此,太祖仍不放心。于是效仿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用周天子的做法,实行“诸王靖边”。前线有了“尊王攘夷”的诸侯做屏障,同时鼓励他们各自扩张,游牧民族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侯侵夺牧场领地的威胁。太祖朱元璋先后分封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将他们安插在东北到西北的漠北边防线上。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军队镇守着边塞,故称为“塞王”。每个王府约配备三个护卫指挥使司,二个围子手所,一个仪卫司,有万把人,足以抵御常规进攻。太祖朱元璋将他的十三子“朱桂”封为代王,坐镇大同,与此同时命令大将军徐达翻修加固大同城……宣大防线反复加固的大同城墙霸气外露,当关外的游牧部落走到这里,被深深的壕沟阻隔,他们也只能用围点打援来掩饰对大同的无能为力。大同在永乐帝朱棣的时代再次被重视。朱棣曾是边关九塞王之一的燕王,在与外族的反复战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边塞的认识也非常深刻。他在发动靖难之后,毅然将国家行政机构从应天府(南京)搬到顺天府(北京),遵循着“天子守国门”的强国路线。迁都后,京和大同的距离只剩三百多公里。大同与宣化的军事要塞作用更大,两城连起来,形成一道拱卫京畿的屏障,被称作坚实的宣大防线。宣大防线后来终于发展成大明的一个独立军区,两镇的震慑作用使得明朝疆域一度跨越了长城,对蒙古全境起到有效控制。宣大防线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挥官为总督,超越各级总兵,只有最富军事经验的将领才能担当此任。天下人的大同“大同”这个名字是从明朝开始叫的,对于大明的子民来说,大同没有沃野千里,经济也不发达,只是一个边境军事重镇,并非宜居之城。而在这之前的北魏、辽、金朝都将大同珍视为“京”,那可是草原上最好的城市。他们在这里盖起雄伟的宫殿,把最值钱的家当搬到大同,想让自己的子孙在这里长久安居乐业。21世纪,民族群体部落之间早已实现了和解,融为一体。天地和谐美满,大同越来越美丽。既是塞北明珠,又是经济热城,反而那些复杂的大同历史背景成了大同不可复制的优雅与风韵。作为旅游达人来到这座城市,心情非常复杂。明媚的阳光之下,那些英雄野望、国恨家仇、无限的遗憾犹如天边的浮云,轻飘飘地随风吹走了……现在的大同终于变成了天下人的大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0MQdpq.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