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编修编修新族谱时,应该如何正确记录父母名下的子女?

续修族谱,说到底,续的是子女,没有子女,族谱也就无法继续往下编修了。说白了,后续有人,方能将族谱进行到底。 当看到族谱某人后面成为空白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产生些许淡淡的忧伤。当某人名下出现一长串子孙的时候,总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原标题:编修新族谱时,应该如何正确记录父母名下的子女?续修族谱,说到底,续的是子女,没有子女,族谱也就无法继续往下编修了。说白了,后续有人,方能将族谱进行到底。当看到族谱某人后面成为空白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会产生些许淡淡的忧伤。当某人名下出现一长串子孙的时候,总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小编今天要讲的,不是那一片空白,而是和各位前辈一起探讨一下,在那勃勃生机在族谱上,怎么样的说法才是正解这个话题。单传正确记载单传是民间对独生儿子的口头称呼,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三代单传”。不过在修谱的时候,当然不能写单传。很多姓氏修谱的时候,对于单传的记载往往直接用一个字:子。当然也有用“一子”或者“子一”记载的。这样的说法想必各位前辈都懂,就是指只有一个儿子。但是严格理论起来,却不是很规范。其实修谱的时候,这种单传记载也分两种情况。No.1第一种情形:如果在单传前面带有其父亲名字的情况下,用单字“子”没有什么大错,但用“之子”则更加准确。当然了,如果修谱负责人选择的格式是单传前面没有父亲名,则这个“之子”可以免去。No.2第二种情形:介绍单传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情况,也就是修谱时常常说的详细资料栏。这个资料栏各地叫法都不一样,小编就统一叫名册栏吧。名册栏中记录单传的时候,则不能用“之子”,也不用单字“子”,更不用”一子”,而要用“子一”。为什么用“子一”,小编先暂且卖个关子,因为后面我们会提到。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现在独生女的情况也是非常多的,此时同单传儿子一样记载即可。这里小编就不重复了。多子正确记载多子,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以上的儿子或者女儿。这里记载情况与单传一样,也是分两种情况。No.1第一种情形:如果族谱中介绍多子的时候,前面带有其父母名字的,这里就不能用“之”这个字了,因为“之子”在族谱中只表明为单传的独子或者独女。显然在多子的情况是不能用“之”字的。当然也有修谱的时候用“大子、二子、三子、四子”等等。这种情况也不能算错。正确的记载应该是:老大为“长子”,老二为“次子”,老三为“三子”,后面依次类推。这里肯定有人会喷,真理就掌握在小编的手上吗?非也,非也。小编解释给你听。试想,如果同前面所说的大子、二子这样的记载,阅读起来不仅坳口,也不符合行文规范。多子情形如果用“一子、二子、三子”等等,就更加不符合行文规范。所以,族谱上把老大统一称为“长子”,老二统一称为“次子”,如果有老三老四,就称“三子、四子”。其娶妻后,相对的就是“长媳、次媳、三媳”。当然啦,如果介绍其本人的前面没有带有父名的情况,则可以省去“长、次、三、四、五”等记载。No.2第二种情形:名册栏的正确记载。小编发现很多族谱上在父亲或者母亲名下记录其生子生女情况,用的频率最多的是:一子、二子、三子、四子;一女、二女、三女等等这个记载方法。小编在此郑重地告诉修谱负责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错误的,错误的。为什么小编说是错误的呢?这与小编刚才前面讲的“长子、次子、三子、四子”相冲突。如果修谱的时候前面已经用了“长子、次子、三子、四子”,在后面的名册栏用“一子、二子、三子、四子”,是不是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混乱?比如,某人本来育了三个儿子。在其父或者其母名下用“三子”来记载,这个“三子”是指“第三个儿子”还是“一共有三个儿子”?这个“三子”在理解上就容易出现歧义。看看下图对勾号和叉号,相信各位前辈就会认同小编的说法了。那么,什么才是在名册栏避免容易产生歧义的记载方法呢?不妨把量词倒过来,放在后面。举个例子:比如某人生育了三个儿子,就用:子三。再在后面接着标注其三子儿子的顺序。这样记载就会让读者明白,一共有儿子三个。而不会产生三子可能是指三个儿子,也可能是仅指第三个儿子这样的歧义了。还记得小编在前面说单传的时候留了个悬念吗?现在“真相大白”的时间到了!单传一个儿子的时候,也是用这种方法,即:子一。如果是独生女,或者多女,都可以按此方法记载,与之相对的媳妇或者女婿也都是长、次、三、四等方法。小编就不再赘述了。小编所讲的修谱这种记载方法,或者说族谱中的说法,均适用于不管本人前面有无父名的情形,如果大家觉得小编是吹毛求疵,不妨用两种方法试写一番,让别人来读一下,会不会理解错就知道答案了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GlvQw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