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降幅98.77%!低值耗材集采结果公布_采购_试剂_安徽省

作者:赛柏蓝器械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东台 带量采购的风最先刮过高值耗材领域,虚高的价格水分被带走,行业经历艰难重塑。改革持续深入,集采的航线也将向低值耗材、IVD试剂以及仍在成长中的蓝海市场延展。 01 低值耗材集采落地,最

作者:赛柏蓝器械

来源 | 赛柏蓝器械

撰文 | 东台

带量采购的风最先刮过高值耗材领域,虚高的价格水分被带走,行业经历艰难重塑。改革持续深入,集采的航线也将向低值耗材、IVD试剂以及仍在成长中的蓝海市场延展。

01

低值耗材集采落地,最高降幅98.77%

近期,安徽省蚌埠市医保局组织开展了安徽省第一批普通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开创了安徽普通医用耗材由地市级牵头组织采购的“先河”。

此次集采品类包括一次性使用双管喉罩、一次性使用雾化吸入器、一体式湿化雾化鼻吸氧管均为临床用量大、占比金额高、市场竞争充分的普通耗材。

集采降幅明显,一次性使用双管喉罩平均降幅84.15%,最高降幅92.83%;一次性使用雾化吸入器平均降幅84.77%,最高降幅98.77%;一体式湿化雾化鼻吸氧管平均降幅68.64%,最高降幅88.27%。

(完整名单见文末)

按照2023年安徽省采购量计算,预计全年一次性使用双管喉罩减少医疗费支出5999.06万元、一次性使用雾化吸入器1378.53万元、一体式湿化雾化鼻吸氧管2089.50万元。三种耗材全年累计可为患者减少医疗费支出9467.09万元。

一个明确的信号是,在高值耗材集采不断开疆扩土的同时,低值耗材也越来越受到集采关注。

由市级医保部门组织牵头开展的全省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在安徽省尚属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亦不多见。此次集采是省、市在推进医用耗材综合治理方面的一次探索。去年3月,福建省医保局在《关于福建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具备条件的市级统筹区可选择部分国家和省级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范围以外医用耗材品种组织开展区域内集中带量采购,重点是医疗机构缺乏议价能力、临床使用量大、竞争较为充分的普通医用耗材品种。

2022年11月,吉林等9省联盟开展留置针集采,最高降幅达94.1%。去年9月,三明市牵头19省联盟集采,血糖试纸、雾化器等8种低值耗材集采,平均降幅62.92%,最大降幅90.73%。

02

低值、IVD试剂集采,声势渐旺

当前,高值耗材治理正在步入深水区。近两年,被认为“不可能集采”的耗材,也纷纷跌落神坛。口腔种植体中选产品平均降到千元以下,价格腰斩。电生理忽然加速进集采,27省市组成的大型联盟,拿到了49.35%的平均降幅。

在高值耗材各主要赛道频频遭遇集采降价之时,低值耗材、IVD试剂集采的声势,也有逐渐变大的迹象。

IVD领域的集采硬骨头已经被安徽省率先攻下。早在2021年8月,安徽省即已开展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平均降幅47.02%。从后续落地情况来看,市场变化较大,有头部外资企业出局,市场份额被西门子、雅培、迈瑞、新产业等主要企业分走。

一位业内人士对赛柏蓝器械指出,化学发光试剂集采难度很大,该品类多为封闭式试剂,专机专用。对医院来讲,更换试剂就需要更换设备。尤其三甲医院现在流水线比较多,生化、免疫一起的流水线,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品种,可能为了集采的这些试剂,要更换整条流水线,操作比较复杂。

基于此,上述从业者认为,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即使在安徽已经探路之后,短期内其他省市大规模铺开的可能性仍然较小。

不过,IVD集采扩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比于封闭试剂,开放试剂的集采难度并不大。去年12月,江西牵头的23省联盟肝功生化试剂集采已经落幕,平均降幅为68.64%。

近期,安徽省还开展了凝血、心梗类试剂集采。其中,凝血六项共22家企业参加,16家企业产品拟中选,平均综合降幅40.16%,最大综合降幅为49.59%;心梗类三项26家企业参加申报,17家企业产品拟中选,平均降幅57.35%,最大降幅80%。预计每年可为医疗机构节约采购资金8709万元。

03

行业持续震荡,出海进度加快

在竞争向来颇为激烈的低值耗材领域,带量采购也杀出一条路来,迫使企业进一步升级转型。

相比于部分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的集采难度同样不高。医疗器械营销专家王强对赛柏蓝器械指出,低值耗材和高值耗材的区别在于,高值耗材有技术服务,低值耗材一般没有。另外低值耗材通常型号和规格比较少,但是高值耗材很多,这就涉及到分组情况,会比较复杂。从这个角度讲,低值耗材集采会容易一些。

王强谈到,已经开展集采的医用胶片、留置针等,价格现在打得很低了。留置针集采前的竞争就比较激烈,现在基本上跟企业的成本价挺接近了,企业只能是跑量。“以前企业采取代理制,那么现在基本上是要走商业公司了,中小型经销商出局。”

低值耗材集采全面启动,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一位资深从业者认为:“部分生产企业包括代理商可能难以生存乃至出局,整体市场会更加集中。”

成为赢家的头部企业也面临转型。“一是研发新品,二是去做国外市场。”王强谈到,“现在医用敷料这一块的国外市场就做得挺好的。以后会有更多普耗企业去推进国外市场,尤其头部企业的力度会更大。”

2023年,集采还将继续扩围。

根据1月12日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内容,今年,要持续挤压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水分。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扩大地方集采覆盖品种,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达到450个。

行业重塑持续进行中,跟不上节奏的企业很可能面临淘汰。抓住了转型机遇的头部企业,也将在更加集中的市场中,发挥新的优势。

- END -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5odY2ORL6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