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致富不忘桑梓情_养殖_产品_枞阳县

王晶:致富不忘桑梓情 “特意吃了几个才来评价,鸡蛋口感很好”“回购多次,肉质鲜美,炖出来的汤非常香”“包装结实,个个新鲜”......好评率100%、回头率42%,这是枞阳县一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商店铺的常态。“起初销量可没这么理想”。店

王晶:致富不忘桑梓情

“特意吃了几个才来评价,鸡蛋口感很好”“回购多次,肉质鲜美,炖出来的汤非常香”“包装结实,个个新鲜”......好评率100%、回头率42%,这是枞阳县一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商店铺的常态。“起初销量可没这么理想”。店主王晶说,自己家的鸡都是吃天然饲料的,成本较高,所以售价也比同类产品要高一些,经过这几年的积累,产品才得到了越来越多顾客的认可,逐渐打开了市场。

2016年,从部队退役的王晶返乡创业,成立枞阳县一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办起家庭农场,做起了家禽养殖的生意,七年过去了,公司越开越大,带动了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了全县农副产品销售服务的发展,王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新农人”。

王晶向枞阳县官埠桥镇祖农村脱贫户赠送鸡苗

几经挫折 “王晶产”走上全国餐桌

返乡初期,王晶在藕山镇藕山村承包了一片林地,试水经营一个占地50亩的小型散养鸡场。“刚开始我们考虑的问题并不是销路,而是如何把鸡养活。我们没有技术,也没人教,只能靠自己去摸索”。每天清晨,王晶便早早起床,清扫场地、选购饲料、孵化鸡苗、防治疾病......凡事他都亲力亲为。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鸡苗的存活率只能达到50%。

“鸡苗损耗了一半,给我的打击比较大,但我相信能把自己选择的这份事业做好”。后来,王晶每天在厂里住着,时刻观察鸡的生长状态,自己总结经验、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安徽农业大学专家建立了基地指导帮扶关系,养殖场逐步进入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养殖事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几年之内,王晶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50亩,出产散养土鸡10万只/年、鸡蛋200万枚/年的中型养殖场。除了订单销售,王晶在网上寻找销路,利用直播红利,推动土特产大发展。凭借优质的农产品,现在他的网店每日订单量达到500单,每月的平均销售额达到40万元。王晶的品牌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走”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餐桌。

主动担当 以爱和热情惠泽乡邻

作为土生土长的枞阳人,王晶有着深厚的乡土情结,他始终认为“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叫富”。多年来,他为村民们讲政策、讲市场,开阔视野、打消疑虑。他成立爱心赠送收购帮扶机制,每年都将农场孵化的“皖南土鸡苗”免费赠送给有需要的农户并提供养殖技术。王晶还承诺养大后的鸡若出现滞销问题,公司将会按市场价格回收他们的鸡蛋和鸡,让农户养殖无后顾之忧。

为配合业务拓展,推销本县的优质农特产品,王晶在枞阳县城繁华地段开设了农产品体验馆,在自主产、供、销的基础上新增农产品体验环节,帮助村民销售家中富余农产品。他还积极为驻地村创造收益,截至目前,实现承包荒山、荒地350余亩,作为土鸡、稻蛙、辣椒种养殖基地,为驻地村集体年收益增加4.2万元,为驻地村民增加收入18万元。

王晶长期坚持公益事业,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活动,共为2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送去了近万元的资助金。此外,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准备好米油等慰问品、慰问金去看望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他先后给枞阳县各小学及留守儿童之家捐赠图书1100余册,积极履行青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我是小企业主,也是退役军人,帮助别人是军人的本色”。目前,王晶的公司已经为周边乡镇八十余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逐步实现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为老百姓造福的想法。“近期我们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未来我希望发动协会的力量,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王晶说。

□虞欣,本报记者 程榕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V6z0JERw2.html

(0)

相关推荐